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电网降损节能技术实验室建设侧记

来源: 时间:2020-11-11 21:39

  中国电力新闻网通讯员 杨军亭 

  “我们要借助实验室的创新平台,进一步加大开拓创新力度,为甘肃公司落实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助力国家电网公司全面实施“新跨越行动计划”,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贡献电研力量。同时,也要提高解决现场问题的能力,将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提质增效作出新贡献。”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董事长如是说。
  前不久,甘肃公司拥有的国网公司级电网降损节能技术实验室顺利通过专家组现场评估。

  十年沉淀 科技成果丰硕

  甘肃公司向来重视实验室建设,电网降损节能技术实验室是依托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建设,落地在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强大的国网甘肃电科院。2010年3月,该实验室获国家电网公司第二批实验室命名,成为国网公司在降损节能技术领域唯一的国网级实验室,也是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唯一的国网公司级实验室。

  “实验室建设伊始,一切都处于探索摸索阶段,到底能不能实现预期目标,大家心里都没底……”实验室负责人告诉记者,“但是团队成员精气神很足,坚持一点一滴积累,一心一意探索,总结出降损节能共性技术需求,优化科研投入方向,抢占科技节能制高点。”

  实验室围绕共性需求,扎实开展降损节能关键技术和新兴技术研究,将其应用到生产实际,总结出一系列技术标准、成果专利,为公司提质增效和科技创新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据了解,近五年,该实验室承担了国家级科技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任务2项,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20项,省公司级科技项目41项,其他项目2项。累计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3项,发表论文157篇、获得专利106项、参与制定国家、行业及企业标准16项。特别在降损节能领域,牵头完成标准制、修订9项,参与完成43项。制定的《电力能效测评技术通则》等能效测评系列企标,荣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一等奖。依托该实验室,甘肃公司与中国电科院、国网浙江电力共享试验能力,共同成功申报国网“电网能效技术标准验证实验室”。

  实验室编制了《国务院节能办电网降损潜力分析报告》《国网公司电网降损潜力分析与实现途径研究报告》,为线损管理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

  为了充分发挥实验室作用,找准新时期实验室功能定位,该实验室负责人带领团队对实验室发展方向认真做出分析,找准方向,始终坚持创新理念在实验室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将科技创新作为实验室发展的立足点和支撑点,努力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新跨越。

  厚积薄发 淬炼过硬党性

  实验室团队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成立党员先锋队和青年突击队,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鼓励青年人在实验室中担当重任。经过党性的淬炼和实践的锻炼,实验室成员勇于创新,用忠诚和担当书写青春使命。

  实验室成立至今,已有5名成员光荣地加入党组织,在重要岗位上发挥着引领作用。研究人员43人中,党员31人,占比72.1 %。35岁以下员工22人,占比51.1%。实验室成员积极加入国网甘肃电力连心桥(电科院)共产党员服务队,形成一支冲锋在前,敢战能胜的电网铁军。在临夏线损百日攻坚专项工作中,电科院共产党员服务队通过一系列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使得临夏州线损率大幅下降,助力“三区三州”电网的节能降损。

  在公司和院党委领导下,在实验室成立了“青年创客联盟”,“科技攻关团队”,采取一系列的激励措施,鼓励青年成长成才。实验室承担的科技项目中,由35岁以下青年员工牵头承担项目占总数的9.1%,有35岁以下青年员工参与的项目占总数的96.7%。实验室负责人,在历届青创赛中崭露头角,负责的项目获得国网第四届青创赛银奖,第五届青创赛铜奖,为青年人成长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十年培育 科技人才辈出

  科技创新是生产力,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甘肃公司围绕重点项目和重大研究课题,依托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硕士博士联合培养基地,在实验室建设中发现人才、挖掘人才、培育人才、成就人才。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培育人才,用机制和政策留住人才,在科研实践中锻炼人才。

  在这样的政策配套下,实验室培养众多高级人才。其中,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才1人,甘肃省高层次专业人才3人,国网专业领军人才4人,国网优秀专家人才10人,正高级工程师7人,博士后2人,标委会委员2人,有3人走上副处级领导岗位。实验室涌现出多名工作先进个人,获评省级、国网公司级荣誉12项。其中,实验室团队骨干成员1人获全国劳模荣誉称号。

  实验室研究人员实现技术职称晋升10人次,有3人晋升为正高级工程师,7人晋升为副高级工程师,同时培养了2名国网公司专业领军人才,大大提升了实验室的科技研发和工程实践能力。与相关高校联合培养了10名博士,52名硕士研究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高层次人才在实践中得到磨炼和成长,有效发挥了实验室的科技平台功能。

  一路实践 节能成效明显

  通过科技成果与面向市场、服务用户的相结合的运作机制,逐步把研究成果转化为对外服务的核心竞争力。

  实验室开发的“电网任意分割区域的同期线损诊断分析系统”,实现了15分钟周期理论线损在线计算,填补了行业空白。开发的“荷网源协调控制系统”,通过为电力用户提供实时电力、电价曲线,引导用户主动参与新能源消纳, 2019年帮助酒钢公司多消纳弃风弃光电量22亿千瓦时,实现了新能源企业、电网公司和用户的共赢。 

  实验室通过“智慧农业+智能电网”的模式,建立了综合示范基地,培育出893千瓦的新型农业负荷就地消纳分布式电源,采用先进的交直流混联供电方式,节约能耗近30%,为当地企业年增加产值8000万元,新增就业500人。
  十年来的建设成就、对降损节能的突出贡献,一系列科技成果的转化,对公司的有力支撑,都彰显了电网人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精神。实验室到国家专家组的认可,顺利通过现场评估。成绩来之不易,实验室将进一步加大开拓创新力度,提升解决现场问题的能力,在此次国网公司重点实验室现场测评的基础上,规范公司实验室建设和日常管理,积极发挥实验室在电网运营管理等方面的作用,积极申报新能源实验室和大数据实验室,提升公司科研实力。

  新的节点,新的历史阶段,实验室将面向新时代,重新出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技强企工程,,为美好生活充电,为美丽中国赋能,在科技创新领域做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周小博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