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能源热点

中国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关键技术与管理研讨会召开

来源:《中国电力报》 时间:2023-03-09 15:13

页岩油成增产稳产重要接替领域

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 邹春蕾

  3月2~3日,由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工程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中国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关键技术与管理研讨会”在陕西西安举行,共有来自全国700余名专家、学者及企业界人士,以“交流共享,直面挑战,实现突破”为主题,就我国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关键技术与管理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交流。

  与会专家就页岩油钻井技术、测井技术、压裂技术,以及地质工程一体化应用等进行深入探讨后,达成共识:我国页岩油勘探开发取得重要进展,目前已发展到陆相页岩产油阶段,亟须创立陆相页岩产油理论推动页岩油技术革命。

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潜力巨大

  自2010年启动页岩油勘探开发至今,我国用十余年时间实现了规模化开发——页岩油井网密度越来越大,资源探测面积越来越广。鄂尔多斯、准噶尔、松辽、渤海湾、北部湾等盆地页岩油勘探开发相继取得重大突破,以陆相页岩油为代表的非常规资源成为推动国内原油增产稳产的重要接替领域。

  “加快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是我国未来原油保持2亿吨稳产的重要举措。”中国科学院院士邹才能表示,我国陆相页岩油资源基础丰厚,开发潜力巨大,是我国陆上未来剩余石油资源的主要接替领域,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陆相页岩油理论技术攻关,有利于推动实现我国陆相页岩油革命和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

  邹才能指出,我国不同地区页岩油储层特征差异明显,能够互为借鉴的经验和技术相对较少,各油田的甜点评价标准也不尽相同。这意味着,每一口井乃至每一个层位都可能面临着非常规的理论认识挑战,因此,急需加大基础理论研究的力度。另外,当前以“一趟钻”等技术为核心的页岩油钻完井配套技术,适用规模局限性大、精细导向工具研发不充分等问题突出,制约着我国页岩油的规模效益开发,规模建产关键技术亟待攻关。

  “我国陆相页岩油赋存地质条件复杂,页岩油勘探开发仍处于起步阶段,高质量勘探、规模效益开发还面临技术、管理等诸多挑战。”与会专家呼吁,学术界和企业界共同努力,持续加强页岩油理论技术研究,开展协同攻关。

规模效益开发是攻关核心

  页岩油作为附着在页岩石或者缝隙中的石油,被称为最难开采的油之一。要实现效益开发,难度可想而知。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宁直言:“经过十余年持续的技术攻关,我国页岩油测井评价已经初步实现了由点到面、由量变到质变的技术突破,但要完全实现和满足页岩油规模效益勘探开发的需求,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效益建产一直是油气田开发的核心所在,而陆相页岩油完全成本偏高的问题短期内无法解决。”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合也对页岩油的效益开发极为关注。他认为,页岩油的规模效益开发需要多学科融合,更需要以系统思维来全盘考虑页岩油勘探开发全流程,其最终目的是降低完全成本,最大限度提升页岩油规模效益。“地质认识、技术攻关、精细管理,三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在制定页岩油规模效益开发短期目标的同时,更要做好页岩油常规化、主流化开发以后的思想准备和技术储备。”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李勇建议道,“要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陆相页岩油体积开发理论体系,探索储备CCUS与页岩油开发融合的提高采收率技术,规范页岩油藏流程化、节点式、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

头部石油企业争相布局

  我国页岩油分布层系多、范围广、资源潜力巨大,油气行业头部企业近年来争相布局,纷纷将页岩油勘探开发作为主攻方向。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地质师,中国石油学会理事长焦方正介绍,近年来,中国石油紧紧围绕“高效勘探”和“效益建产”两条主线,不断加强页岩油的勘探开发工作,在基础研究、工程技术、开发认识、管理创新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为加快推动我国页岩油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中国石油开展的页岩油勘探开发活动中,长庆油田贡献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位于鄂尔多斯盆地、横跨陕甘宁蒙等区域的长庆油田,是我国第一大油气田,在我国率先建成百万吨页岩油示范区,多项工程技术指标进入世界领先行列。据长庆油田分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何江川透露,2022年,大庆油田建成国内首个500亿立方米战略大气区,油气当量达到6500万吨,页岩油产量达到221万吨。

  长庆油田首席专家刘显阳介绍,通过持续理论创新与技术攻关,长庆油田发现并探明了10亿吨级的庆城页岩油大油田,多类型页岩油已然成为长庆油田稳产上产的重要接替领域。“对于长庆油田来说,下一步要实现页岩油规模效益开发,仍需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攻关:一是集成多学科精细甜点优选技术,提高优质储层钻遇率。二是优化大平台部署,打造黄土塬特色高效工厂化作业模式标杆。三是提升钻完井技术,降低单井成本。四是探索压裂、增能、补能一体化技术,提高采收率。五是编制科学合理的开发技术策略,提高单井累计采出量。六是推进数智油田建设,提升综合效益。”


  责任编辑: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