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能源热点

追风逐光 绿潮激荡——浙江海宁尖山碳中和示范区探索绿色路径

来源:《中国电力报》 时间:2022-04-27 10:52

追风逐光 绿潮激荡

——浙江海宁尖山碳中和示范区探索绿色路径

  “1~3月,全市的分布式光伏新增量达到两万千瓦,是去年同期的5.84倍。”站在浙江省海宁市尖山新区的大坝上,海宁市光伏专班的工作人员正拿着图纸确认进度。再过几个月,总装机容量7000千瓦的隔堤光伏电站和5500千瓦的水上光伏电站,将为尖山提供每年1216.6万千瓦时的绿电。

  全国首个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区和全省首个绿色低碳工业园示范区在尖山新区成立一年来,这样的建设场景和数字在这片钱塘江大潮的起潮之地正“如潮涌至”。

  一场新型电力系统的“弄潮记”

  在尖山,企业屋顶安装光伏已成为“标配”。示范区成立一年来,安装光伏的企业增长到121家,容量达24.12万千瓦,占全部工业企业数量的65.4%,铺设面积占区域屋顶总面积的比例破60%,实现年发电量2.6亿千瓦时,加上风力等其他种类,新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6.79%,在全国同类工业园区中遥遥领先。

  前不久,浙江明强机器人有限公司的屋顶光伏正式接入“新一代配电自动化系统”。在系统中,不光实时显示发电量和电能质量等参数,还能根据大电网的不同运行策略,自动调节光伏发电无功功率。

  “从被动接收余电上网,到可观测可调控,系统的接入让零散不可控的光伏变得透明。”国网海宁市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分中心负责人介绍,企业光伏将不再孤立,而是集约和系统化的,真正成为电力系统中灵活可调的资源,与大电网同频共振。

  与企业相比,居民光伏的透明化已经实现,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延伸到了电网“末梢神经”——台区。3月初尖山率先实现309个台区智能融合终端全覆盖,正加速向全市拓展,并在山东湾建成了“融合终端+光储荷充一体”的全省首个新型配电台区,实现居民光伏100%就地消纳和多场景综合利用。

  丰富的源网荷储四侧资源是基础,协调控制系统是关键。依托源网荷储协调控制系统,尖山成功打造了全国首个工业园区级新型电力系统雏形,系统上线以来实现配网电压合格不偏移,光伏就地消纳最大提升约5%,线损下降比例约1%。如今,这一系统正全面升级成面向全省的“新一代配电自动化系统”,可调资源更多,系统更灵活。

  一场因电而兴的绿色经济“赶潮记”

  可靠的绿色用能让企业尝到甜头。但白天光伏发多了用不完,晚上又没的用,如何用上更多的绿电?和金电子有限公司2021年5月试点浙江省首个企业侧“光伏+储能”,10个月时间综合收益超70万元,成了示范区里的示范明星。

  示范区成立以来,特别是《关于加快新能源储能配置的指导意见》等政策出台以来,海宁市供电公司按照企业负荷特性以及不同电池的充放策略,梳理出适合安装储能的182家企业名单,“一企一策”上门指导。

  储能只是当地能源发展的一个缩影,绿色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共识。在正泰新能源有限公司,新型的冷热电三联供设备,年发电量1401.6万千瓦时,节约电费525.6万元;恒逸热电有限公司除了发电还与周边企业余热共享、梯级利用;万凯新材料有限公司购买700万千瓦时绿电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即将入驻的企业向尖山风电场提出年购买绿电近1亿千瓦时。

  “预计‘十四五’末,海宁全市分布式光伏容量将达到180万千瓦,是目前规模的3倍。”海宁市供电公司总经理张海春介绍,5万千瓦大型集中式储能项目开工在即,分布式聚合商的储能新业态将逐渐成形,18万千瓦的储能市场正在开发,“供电+能效”的企业提升正在全域铺开,电网智能化建设的“蝴蝶效应”已经显现。(陈俊华 吴亦冰

  责任编辑: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