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发电类

央企“能源科普”主题宣传策划

来源: 时间:2024-01-26 15:19


第二届中国能源传媒优秀宣传策划案例推荐报告
央企“能源科普”主题宣传策划案例


案例实施单位:国家能源集团传媒公司            
案例主创人员:陈毅进 沈亚东 王子昌 潘鑫江
案例实施时段:2022年至今
案例概况
近年来,中央企业加强新闻宣传工作,创新方式方法,积极主动发声,社会美誉度得到大幅提升。在中美贸易摩擦升级背景下,人民强烈地希望看到祖国更加强盛,并对中央企业寄予更高期望,关注热度逐步升高。针对这一情况,国家能源集团传媒公司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开展能源科普宣传,对外展示企业高质量发展情况,对内增强员工自豪感、凝聚力,营造积极的干事创业氛围。
思路创新
依托国家能源集团较强的创新实力和全产业链优势,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将能源科普与企业宣传有机有效结合,通过短视频、融媒体推文等能源科普作品,在润物细无声中展示企业文明生产、高质量发展的软硬实力。同时发挥传媒公司在全集团新闻宣传中的龙头枢纽作用,以创作示范作品、统筹多家子分公司单位联合生产的方式,将全集团科技创新单位、科技工作人员与新闻宣传工作联动起来,在全集团形成能源科普的创作和传播热情,形成一大批优秀精品力作,打造国家能源集团“能源科普”新媒体品牌。
实施举措
推出“能源科普那些事”系列。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国家能源之声”上开设“能源科普那些事”专栏,向公众介绍能源知识,展示能源领域科技创新成果。将文字类深度解析、图片、音视频等多种内容有机融为一体,使科普宣传作品兼具高度深度、生动性、可读性。截至2023年7月底,已累计发布推文135期。
推出“央企黑科技”科普系列。针对微博平台短平快的传播特点,在官方微博“国家能源集团之声”策划“央企黑科技”系列宣传,配合“能源科普那些事”专栏科普推文,进一步扩大传播范围,提高传播效果。栏目已累计发布300多篇介绍能源清洁、绿色、智慧发展的科普视频及博文,提升公众的科技兴趣和民族自豪感。
制作播出“能源科普”系列。在官方微信视频号“国家能源之声”打造“能源科普”系列节目。充分考虑传播平台特性制作,制作时长在1-3分钟左右、短小、精悍的视频节目,并一改传统式的说教、讲解式的节目形式,采用直播化或故事化的叙事手法,增强传播效果,特别是“体验官”系列视频,全程跟拍体验官,展示记录企业生产过程、技术水平等,并了解企业内部环境、企业文化、员工风采等,带给观众近距离和亲切感的体验。栏目已累计按周发布视频66集,获“国资小新”和煤炭电力行业新媒体转发多篇,形成能源科普视频品牌。
各平台安排专人负责栏目策划,统筹内容制作、对接企业科技工作人员进行内容指导审核等,最大程度确保内容安排科学合理,科普知识准确实用。
传播效果
微博科普作品《卸载一车煤需要多长时间》,展示了国家能源集团黄骅港翻车机清洁高效卸煤的现场实况,被科技日报、环球时报、中国青年报等新媒体平台纷纷转发,众多网络大V对视频再编辑后转发,登上新浪微博热搜。此后又被人民日报、新华社新媒体平台转发,中央电视台播出,全网传播量过亿,对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形象传播起到积极作用。
《鱼儿如何翻越大坝》介绍水电站鱼类洄游的办法措施,宣传企业生态建设成果,被中国能源新闻网采用,阅读量超过10万。
《免费合集来了》制作科普作品“手机电子书”,推广能源科普知识。包括煤炭篇、火电篇、新能源篇、水电篇、铁路篇,"双碳"目标篇、智能科技篇等7个篇章。形式新颖,提升阅读兴趣,方便读者集中收藏学习。
成果总结
以能源科普的方式传播企业形象,对国家能源集团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美誉度提升起到了非常明显的作用。国家部委、地方政府,社会各界和国资央企、能源行业,对国家能源集团的认可和赞誉逐年提升。能源科普模式被国资委新媒体平台“国资小新”整体采用。同时,在全集团内部营造了科普传播的浓郁氛围,助力强化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
在由国资委新闻中心联合清华大学新闻研究中心、清博指数等联合发布的“中央企业新媒体传播指数榜”中,国家能源集团新媒体榜单排名从80多名提升到2021年的16名,2022年的12名,今年上半年保持在前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