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干勇:跳出“谈核色变”误区

来源:中国证券报 时间:

  在采访中,记者听到这样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某核电企业拟在某地建立一个核电科技园区,主要目的是进行核电技术的研发,但被当地民众误解为要建核电站,立马招致了反对,甚至有人上街抗议。

  在某次政协小组讨论会上,一位委员说得很实在:我们很支持核电发展,但就是有一点请求,能不能不要把核废料往我们这边扔?

  自从福岛核事故发生以来,上至代表委员,下至普通民众,不少人心中仍然对“核电站”这三个字抱有莫名的抵触和不信任感。不少人认为,发展核电是好事,但最好不要建在我家门口。

  民众对核电安全性的不了解与不信任,已成为摆在中国核电产业面前一个无法回避的难题。但在核电业内人士或对核电有一定了解的人看来,核电并不可怕。对于内陆和沿海核电的差异,在核电从业人员看来,两者对设备、技术的要求以及安全性上并没有本质区别,只是根据市场对能源的需要,选择了不同地点。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干勇认为,核电既清洁又安全,美国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投入使用的核电工程到期后还延寿了二三十年,而现在的核电技术较那时已有了很大提高。

  “打个简单的比方,福岛核电站采用的是二三十年代的技术,而国内采用的是最先进的核电技术,一个是马车,一个是小轿车,能一样吗?”一位核电业内人士感叹道。

  可是,如何才能不“谈核色变”?

  做好科普宣传很重要,要增加民众对核电安全性的了解,打消民众的疑虑。这一点在过去核工业商业化过程中未给予足够重视,加之媒体对福岛核事故极尽渲染,更给核电蒙上了一层恐怖的面纱。

  此外,核电站建造的各个环节也要严把质量关。要培养高精尖的专业化队伍,从行业自身角度做到保质保量,让民众放心,否则心理障碍还要很多年才能破除。

  总而言之,政府、行业、媒体都需要在核电安全发展的过程中有所担当。只有不再“谈核色变”,核电产业方能卷土重来。

责任编辑:邢静涵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