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新能源

辽宁朝阳市供电公司建设高质量电网打造清洁能源强市

来源:《中国电力报》 ​ 时间:2022-08-16 18:00

  近日,在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木头城子镇的中电朝阳250兆瓦智慧风储一体化风电项目六标段升压站土建工程现场,国网辽宁朝阳供电公司施工作业人员正在进行配电装置基础梁、基础柱、电缆沟、钢筋绑扎、模板安装、砼浇筑等作业任务。

  横跨朝阳市朝阳县三镇一乡的中电朝阳250兆瓦智慧风储一体化风电项目是朝阳市清洁能源产业的重点项目之一。该项目升压站至利州变送出线路由朝阳供电承建,计划2023年底投产,届时整个工程可以实现全容量并网。该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均发电量60250万千瓦时,将有效助力朝阳打造清洁能源强市。

  电力引擎 推动新能源基地建设

  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东北入关的重要交通枢纽,朝阳素有“花鸟源头、文明曙光”的美誉,是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头部城市。近年来,一批央企相继落户朝阳市、一批大项目开花结果,朝阳新能源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强劲态势,为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朝阳供电始终秉持“宁让电等发展,不让发展等电”的理念,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清洁能源输送体系,打造新能源配套枢纽工程,提升地区电网供电可靠性。该公司14项新开工工程全部实现提前进场,奎发、新富、五家子、兴隆4项工程实现提前投运,晶澳送出工程提前完成建设,随时具备投运条件。

  随着朝阳市建平通威2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及建平新富4.95万千瓦风电项目陆续投运,截至今年6月,朝阳地区新能源装机达346.57万千瓦,全省排名第1,其中光伏装机168.8万千瓦,全省排名第1。

  朝阳市作为辽宁省新能源发展的主战场,预计“十四五”末新能源装机将达到863万千瓦,能源消纳压力巨大。朝阳供电以主网架坚强度提升能源绿色度,进一步优化网架结构,加快配套送出工程建设和配电网智能升级,争当能源转型的“引领者、推动者、先行者”。

  电力赋能 构建前期工作新格局

  盛夏朝阳,生机盎然。7月28日,辽宁川州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正在进行电气设备安装作业,目前土建部分已完成70%。该项目作为辽宁省“十四五”期间建设规模最大的新能源配套枢纽工程,建成后将有效解决辽西地区新能源送出问题,满足地区负荷发展需要。

  朝阳地区风、光等清洁能源富集,新能源发展潜力巨大,为了保证新能源顺利消纳和及时送出,在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和朝阳市政府的鼎力支持下,2021年3月,辽宁川州500千伏输变电系列工程正式立项。

  站址征占地一直是电网建设前期基础工作中的重要部分。总投资25亿元的辽宁川州500千伏输变电系列工程横跨朝阳市和阜新市,朝阳段线路工程覆盖两区一县、站址占地177亩,该工程建设对朝阳供电基建系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验。

  借着东北振兴赋能的东风,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日新月异。朝阳供电与各级政府形成有效沟通机制,依托“电网建设责任状”,市县乡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开辟绿色通道,在全省基建系统中率先争取到了“先行用林”和“先行用地”的政策支持,最终实现了林地、土地等手续快速办理。

  2021年9月3日,辽宁川州500千伏输变电系列工程朝阳区域前期工作全部完成。23天完成征地组卷,28天完成177亩站址征地,仅用时6个月即依法开工,实现了当年立项、当年开工,朝阳供电本着“抢前期,不抢工期”的建设理念,争取了近14个月的工程建设时间。180天,朝阳供电在辽宁川州500千伏输变电系列工程前期工作中跑出了“辽电加速度”,创造了最快“辽电记录”。

  除了加大光伏并网等新能源低碳项目建设,朝阳供电还持续推进能源绿色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有机结合,全面助力“双碳”行动方案落地,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能效服务。

  电能替代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电力是国民经济的先行官,朝阳供电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沟通汇报,争取政策支持,全力服务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建设,提升清洁能源并网消纳能力,积极推进充电设施、“煤改电”等电能替代项目布局,大力推进电动汽车和综合能源产业科学健康发展。

  截至目前,朝阳供电已完成朝阳市公安局看守所、拘留所屋顶分布式光伏合同签订与分布式光伏备案工作,合同容量为270千瓦;完成国网朝阳双塔区供电分公司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现场勘查与工程前期设计工作,总容量为40千瓦;与建平洪海科技签订分布式光伏建设合同,总容量3.005兆瓦,预计年发电量可达343万千瓦时,全力推进建平县经济技术园区能源替代发展。

  朝阳供电积极探索具有朝阳特色的“双碳”落地途径,与朝阳市政府同频共振,主动调整“十四五”电网规划,调增66千伏及以上项目22项,调增10千伏项目105项,增加投资38.28亿元,不断提高电网承载力,为朝阳电网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高质量生活绘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朱磊)

  责任编辑:杜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