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电力报》 时间:2022-09-01 11:23
“供电定向生”圆梦记
——湖南电力“电力励志工程”助寒门学子成长成才
“是‘电力励志工程’把我培养成了一名电网人,让我能够接受教育并回到家乡工作,拥有一份稳定收入,帮助父母减轻负担,我很感恩。”已在国网湖南怀化会同县供电公司团河供电所工作一年的2018届“电力励志工程”毕业生于美琳,正积极投身家乡的迎峰度夏及抗旱保电工作,以实际行动回馈学校和企业的培养,成长为乡村振兴的新生力量。
连续5年,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实施以“教育+就业”为主的“电力励志工程”,紧紧围绕解决贫困(脱贫)地区,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脱贫)家庭学生“入不进学、读不起书、成不了才、就不了业”的困境,努力稳就业、保民生,稳收入、防返贫,稳队伍、兴人才,有力服务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大局。
截至8月,“电力励志工程”已面向全省51个贫困(脱贫)县和建档立卡贫困(脱贫)家庭招录1188名供电服务定向生,其中559名定向生已毕业入职,真正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一人就业、全家稳定增收”,为乡村振兴及国家“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提供了特色实践和湖南经验。
精准帮扶
贫困学子“入学即入职”
“湘仔,有好消息了。”2020年夏天,永州江永县松柏瑶族乡黄甲岭四甲村的村主任欧阳平平给马上高考的欧阳湘带来了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招收定向培养学生的好消息,高考完后欧阳湘填报该校。顺利招录后,预示着欧阳湘毕业后能入职当地的供电所,为家里减轻负担。
“‘电力励志工程’是湖南电力充分发挥行业优势、技术优势,依托所属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形成全链条、一体式帮扶的品牌工程,解决贫困家庭子女教育和就业难题,既扶助贫困家庭长期获得稳定收入,又培养人才扎根基层服务乡村。”湖南电力董事长孟庆强说。
“这些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免除住宿费和部分学费,享受电力扶贫专项奖学金等。”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主要负责人禹军介绍。
湖南电力构建“奖助贷勤减免”六位一体资助保障体系,对定向生进行专项帮扶。近5年,为品学兼优的学生设立奖学金,累计发放电力企业扶贫专项奖学金59.9万元。落实国家教育助学金政策和“雨露计划”,享受国家助学金累计773人次;设立“励志班”电力扶贫专项助学金,累计助学金额达371.7万元,为定向生减免学费192.6万元,免除定向生全部住宿费251.2万元,实实在在让贫困家庭的孩子“入得了学、读得起书”。
定向培养
困难学子“毕业即就业”
“一个多月的实习,让我近距离知晓供电所的工作内容,对以后成为供电所的一员充满了期待。”8月24日,结束了暑期实习实践的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大二学生傅光磊在总结中写道。
2022年暑期,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组织629名贫困家庭学生到家乡所在地的供电所开展暑期实习实践。一方面是提供校外勤工助学岗位,覆盖14个市州128个供电所,累计为定向生发放勤工助学补助608万元;另一方面是教育岗位适配。
湖南电力实施学校(电力职院)与企业“双主体”,在既有专业课程体系外,由供电企业派出技能骨干担任定向生“企业导师”,传授专业技能,实践课时达到总课时的64.99%。
“我们突出专业与岗位‘双面向’,实现专业技能和岗位需求全面对接;突出课堂与生产一线‘双场所’,安排定向生到供电企业相关岗位跟岗、顶岗,并定期对其实操能力进行考评,力求所学和所用无缝对接。”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负责人冯兵介绍。
在校期间,湖南电力组织定向生参加电工证等职业资格考试,获取技能等级证书,2018级、2019级559名定向生中,已有534人在校期间考取特种高压电工作业证,做到毕业后持证上岗。
稳定就业
脱贫家庭“输血变造血”
“彭杰,拉合熔断器首先要完整穿戴绝缘靴、绝缘手套,先拉A、C相再拉B相,合闸时顺序相反,你负责操作,我来监护。”8月20日,在国网湘西保靖公司10千伏葫中线集中检修现场,湘西水田河供电所青年员工彭杰跟着师傅石玺在现场作业。
像彭杰这样从“电力励志工程”培养的青年员工,已经快速成长为当前电网迎峰度夏保供的中流砥柱。
“电力励志工程”定向生录取时,即与属地农服公司签订“定向培养协议”。通过资金帮扶、技能培训、就业安排等多种途径实现“造血式”“斩断穷根式”扶贫,为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
据统计,定向生入职转正后平均年收入达到6万元,能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确保脱贫后不返贫。
“电力励志工程”不仅有效缓解了就业结构性压力,稳定的工作也让定向生安心定居本地,推动产业发展,拉动本地消费,缓解留守儿童教育、居家老人养老等民生问题,改善农村“空心化”现象,为推动当地能源电力转型发展,稳收入、防返贫,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周颖 王琴)
责任编辑:于彤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