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邓建玲:“缺气”提法不准确

来源:中电新闻网 时间:

“缺气”提法不准确 加快高效经济开发是关键

——华电集团副总经理邓建玲就天然气开发利用答记者问

中国电力报 中电新闻网记者 颜新华

  2014年的最后一个季度,华电集团在清洁能源领域迈出了两大步:华电清洁能源有限公司挂牌成立,与GE合作的首台套航改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下线。

  前者主要负责页岩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及LNG进口利用,后者则侧重于推动天然气高效利用的分布式能源发展。联系近年来华电在分布式能源上的高调推进,以及在页岩气招标中的多项斩获,可以勾勒出一条主线:华电欲在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引进、利用上实现大作为,以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为旗号,打通天然气发展的全产业链。

  从近五年前开始大力倡导分布式能源,到近三年来在页岩气区块招标上频频出手,再到现在首台套航改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下线,不得不让人惊叹华电在发展天然气产业上,思路之领风气之先,布局之长远细密,动作之快捷而颇具实效。

  在国内五大发电集团中,说华电正在走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天然气产业道路,倒的确实至名归。

  邓建玲,华电集团副总经理,华电集团发展天然气产业的主导者之一。作为以传统发电产业为主的华电,为什么会在天然气领域走得这么远、涉入得这么深?邓建玲有自己的看法,近日他就相关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近年来,随着多地煤改气工程的快速推进,天然气消费量快速攀升,冬季天然气供应紧张的情况频繁出现。我国是一个‘贫油缺气’的国家,此外,天然气本身成本较高,是一种‘贵能源’,大力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会不会存在隐忧?” 

  对于本报记者抛出的第一个问题,邓建玲的回答颇让人意外。他表示,认为我国“贫油缺气”的观点并不准确,天然气资源并不匮乏,虽然常规天然气我国的蕴藏量并不是很高,但非常规油气资源我国却并不缺乏。“这一点随着致密气、煤层气、页岩气、可燃冰等资源在我国逐渐被勘探开发出来,其庞大的资源量也开始被广泛认知。”

  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有关数据也佐证了邓建玲的这一观点。根据其发布的资源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常规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为55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34万亿立方米;而非常规天然气中,煤层气地质资源量37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11万亿立方米;页岩气地质资源潜力为134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潜力为25万亿立方米。粗略计算可知,煤层气和页岩气的可采资源潜力之和达到了35万亿立方米,超过了常规天然气可采资源量的34万亿立方米;更为难得的是,煤层气和页岩气的资源潜力总计高达171万亿立方米,远远超过常规天然气地质资源量的55万亿立方米,一旦技术、经济性条件成熟,将是一个巨大的能源资源宝藏。

  “我国并不缺气,那么缺的是什么呢?我认为首先缺的是把这些资源经济高效开发出来的技术、装备以及工程能力,当然也包括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以页岩气为例,据我所知,我们现在打一口井,大约需要5000万元人民币,而在美国,即使他们的人工成本比我们高,却只需要300万美元左右,也就是不到2000万元人民币,估算下来,我国页岩气开采成本是美国的2.5倍左右。所以当务之急是通过科技创新,提高我们的开采技术、工程能力。”邓建玲说。

  我国发展天然气产业,第二缺什么?邓建玲认为缺的是对国际天然气市场的准确把握和充分利用。他告诉记者,目前国际天然气市场分为三个板块,第一是北美市场,包括加拿大、美国、墨西哥,大约每百万BTU单位 (天然气热值单位)是4到5美元;第二是欧洲市场,市场价格大约为12至13美元每百万BTU单位;第三是亚洲市场,包括日本、韩国等,去年年底的价格大约是16到18美元每百万BTU单位。

  邓建玲对本报记者表示,“以前的一个说法是,我们有钱但到国际市场上买不到天然气,后来我们到国际天然气市场走了一圈,发现不是买不到,也不是没有人愿意给我们供应天然气,而是我们自身的价格体系和价格因素没有弄好。另外,我们有没有能力运输这些天然气、有没有能力存储下来、有没有能力把它输送到市场上,也得打一个很大的问号。简单地说,就是我们国内天然气接收的设施、装备和管网,也还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天然气使用的需求。”

  邓建玲向本报记者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今年3月份在韩国首尔出席国际石油天然气会议时,他从会上就发现,其实全球的天然气市场相当活跃,供应也充足,而我国缺乏的是将这些资源有效运输、储存、输送到国内各个市场上的硬条件。另一个例子是在今年参加一个由国务院组织的30余名专家会商国家能源发展形势的会时,他发现与会的所有专家都没有提及少油缺气这句话。 

  “当前开展的能源革命,强调要推行能源供应革命和加强国际能源合作,对于天然气产业而言,就是要通过科技创新,提高资源的经济高效开采能力;另外,就是要站在国际市场这个角度来看待供需结构,并充分利用好国际市场上的天然气资源。所以,对于未来我国的天然气供应,我是不担心的;对于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我是非常看好的。”邓建玲对本报记者说。

  对于目前各地正在推行的煤改气工程,以及一些人认为此举将进一步推高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等担忧,邓建玲认为不必太过在意,相反,他指出,我国现在的天然气利用率不是高了,而是还远远不够。

  “从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目前的能源结构和能源供应状况来看,比如我们统计过10个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从他们的能源结构来看,都在努力控制煤炭消耗量,都在不断提高核电和天然气发电量,都在大规模发展可再生能源。这些国家,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非常高,比如美国,达到了37%,而在中国只有5%左右,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邓建玲告诉本报记者,天然气的规模化利用,既符合高端能源使用的要求,又符合低碳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能源选择过程中的必然选择。

责任编辑:邢静涵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