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时间:2022-04-26 14:49
中国电力新闻网讯 通讯员 梁晶蕊 报道 2022年4月24日10时,第七个“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通过线上方式举办。在巴丹吉林沙漠深处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110千伏变电站里,值班人员也挂起了国旗和横幅用自己的方式庆祝中国航天日,因为这座变电站就是为“航天”而生的变电站。
1999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艘神舟无人试验飞船飞行试验获得了圆满成功,2001年初至2002年底又相继研制并发射成功了神舟二号至四号无人飞船,获得了相关试验数据,在神舟一号至四号无人飞船的基础上,神舟五号飞船开展研制工作。与此同时,110千伏东风输变电工程开建,110千伏变电站的建设也同时启动。
“我是2003年这座变电站投运时就调来的,当年就赶上神舟五号载人航天保电任务,就是航天英雄杨利伟进入太空那次,飞船是10月15日上午9点发射的,其实早在1月份,发射中心的科研人员就在为神舟五号发射做准备,我们也对变电设备进行了地毯式隐患排查,巡视也非常频繁,每次巡视我们都认真做好记录,生怕遗漏了任何一个细节。”回忆起当年参与航天保电任务时的情景,国网酒泉供电公司变电运维工孙艳琴依旧历历在目,“我已经在这座变电站工作了19年,没想时间过得这么快,我在这里熬过了艰苦和孤独,也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和力量,明年我也就该退休了,很舍不得。今年6月神舟十四号也要发射了,我也将站好职业生涯中的最后一班岗。”随着电力技术发展,如今的110千伏变电站基本实现了无人值守,但是这座变电站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酒泉地区唯一一座长年有人值守的变电站。
2014年1月4日,国防科技工业局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党委书记梁小虹关于设立“中国航天日”的提案召开专题座谈会,会议决定正式启动“中国航天日”的设立程序并上报国务院。同年,这座变电站在一批又一批电网人的努力下,也结束了单回路线路供电的历史。
“变电站的110千伏一次设备全部采用全密闭组合电器,比常规的户外敞开式设备更可靠,受大风、极寒等极端天气的影响比较低,而且,这座变电站也是公司唯一为35千伏线路配置双套保护的变电站。”谈起变电站的“与众不同”,国网酒泉供电公司变电检修班班长谢文波胸有成竹地讲起来。谢文波是一名90后变电检修人员,奔波于各个变电站之间是他的工作日常。“每次航天任务,科研、保障单位人员多,卫星发射中心住宿容量有限,为保障供电万无一失,我们都是采取多专业联合巡视,以变电、检修、输电、调度、通信等多专业技术骨干组成青年突击队,全专业保障电力可靠供应。”参加航天供电保障任务是谢文波最自豪的事,也是让他真正学会吃苦耐劳、练就过硬本领的难得经历。许多像他一样的年轻人带着期盼走进这座变电站,在高标准、严要求的供电保障任务中感悟航天精神,学习专业技能,用使命在心、责任在肩的踏实与担当守护着心中的航天梦。
为了确保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国网酒泉供电公司每年组织修订变电站运行规程、保电方案和典型事故预案。在每次执行卫星发射供电保障任务前,保电人员都会在这里开展集中学习和现场演练。投运至今,变电站见证了火箭的每一次“起飞”和航天英雄的每一次“回家”,也见证了电网的不断发展和电网人的默默付出。
航天点亮梦想,是今年航天日的主题,也是坚守在这里的电网人的写照。变电站伫立茫茫戈壁,依然有着生机勃勃的希望和热气腾腾的故事,无数电网人在这里坚守,也在这里成长,把自己的梦想和青春融进“飞天”故里,用一腔热血书写着家国情怀。
责任编辑:周小博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