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时间:2022-04-18 23:06
优质电力服务为乡村产业振兴添动能
——国网重庆彭水供电公司服务乡村振兴侧记
中国电力新闻网 曾宪芳
“感谢供电员工上门服务,帮助检查花椒种植基地的电力设施,现在电力有保障,花椒长势好,年收入可望实现10万元。”4月14日,在善感乡桂花村花椒种植基地谢凤对前来检查用电设备的供电员工感激地说道。这是国网重庆彭水供电公司全力服务乡村产业发展,提供可靠电力保障,为乡村振兴添动能的一个缩影。
动力电足 花椒种植成为村民摇钱树
“在花椒烘烤期间,如果遇见用电问题,只要我们一个电话,供电员工就会立即赶到,帮助我解决用电问题。”桂花村花椒种植户谢凤感激地说道。
2021年6月,正值花椒采摘烘烤时节,谢凤家种植80亩花椒,年产量达6吨左右,烘烤设备用电负荷增长了1倍,面对采摘的花椒急需烘烤,谢凤愁上眉头。
“我家新增了花椒烘烤设备,电带不起,采摘的花椒无法烘烤就会霉烂,请求解决燃眉之急。”2021年6月5日,谢凤向新田供电所求助,拨通新田供电所所长肖洒的电话。
“请你在手机上通过‘网上国网’申请办电,立马解决用电难题。” 新田供电所所长肖洒说道。
谢凤用手机在“网上国网”申请办电,从提出用电申请开始,公司安排专人与他对接,为其开通绿色通道,简化业扩流程,提供“一站式”服务,从现场查勘、优化制定供电方案,新立电杆1基,新建100米低压线路,公司仅用2天就完成了通电。为谢凤花椒基地通上了动力电。
“现在的供电服务好,一个电话,供电公司就为我家花椒基地接通了动力电,2台烘烤机同时运行都没得问题,电力充足,电压稳定,烤出的花椒颗粒饱满,色泽圆润,销往全国各地,年收入可突破10万元。”谢凤喜笑颜开地说。
近年来,桂花村大力发展花椒产业,并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目前该村花椒产业规模已达200亩,为满足花椒产业发展用电需求,服务好花椒烘烤工作,该公司主动对接政府,开展上门走访服务,深入村委及用户进行走访调研,摸排花椒种植、烘烤用电情况。2021年9月,该公司为桂花村新架高低压线路600米,让30户花椒种植户接通了动力电,及时解决了花椒烘烤用电难题,在花椒采摘季节,制定有针对性保电措施,安排专人及时做好台区负荷监测和调整,组织人员义务检查烘烤用电设备及线路,及时排除用电隐患,向种植户宣讲安全用电知识,确保了花椒采摘季节可靠用电,有效提高花椒生产的质量,增加种植户收益,花椒种植成为当地村民的“摇钱树”。
产业振兴,生猪养殖拓宽致富渠道
“以前俺们种地,只能靠天吃饭,现在电力有了保障,俺养上了生猪,每年出栏100余头生猪,年收入约90万元,是‘电’让我们摘掉了穷帽,过上了富裕生活。”1月14日,在善感乡石盆村风云生猪养殖场内100余头生猪正在吃饲料,几名工人正在饲料搅拌机旁忙碌穿梭,该养殖场负责人周建兵对前来检查养殖场线路设备的供电员工说道。
善感乡石盆村位于海拔1600多米的高山之山巅,是彭水县出了名的贫困村,村里的青年都纷纷外出打工,周建兵也随波逐流,外出打工挣了钱,由于父母年迈多病,他决定回家创业。
“以前电压不稳,经常停电,家里的电灯昏暗,电视不能看,现在电力充足了,不仅冰箱、彩电、洗衣机样样能用,而且我家还办起生猪养殖场,现在我家养殖场年收入可达90万余元。”善感乡风云生猪养殖场负责人周建兵喜笑颜开地介绍说。
风云生猪养殖场于2014年12月建成投运。原来靠人工饲养,人工成本高,收益低,2021年新添置了饲料加工机、自动投食器等电气化养殖设备都需要稳定的电力供应。生猪养殖场原一台50千伏安的变压器不能满足养殖场用电需求,该公司得知这一情况后,特事特办,开通绿色通道,简化办电流程,2021年5月为养殖场新安装一台100千伏安的变压器,电力更加充足,让他有了信心,扩大了规模。现在养殖场稳步发展,每年养殖场收入达100多万元。
此外,该公司还在实现可靠供电服务全覆盖的基础上,积极回应养殖户关切,组织共产党员服务队上门服务,开展安全用电检查、宣传安全用电知识、帮助村民消除用电隐患,将贴心的“管家式”服务送到养殖场,送到村民最需要的地方。
“村里产业现在发展得这么好,全都离不开安全稳定的电力保障,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都住上了小楼房、开上了小汽车,全村人均年收入近8000元,我们村从以前的穷山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好地方。”周建兵感叹着说。
以电代柴,“军嫂”农家乐生意兴隆
“春季是营业旺季,每天客流不断,供电公司员工免费检查用电设备,电力服务好,我们用电更放心了!”4月13日,在“周家寨”景区,军嫂农家乐老板董泽军忙得不亦乐乎,他说电改变了农家乐的经营现状,对供电服务赞不绝口。
董泽军从小居住在“周家寨”村,是土生土长的苗家人,常年在外打工,近年来,善感乡积极打造“周家寨”乡村旅游,让董泽军看到了商机,决定回家创业,在景区周边创办了一家“军嫂”农家乐。
“从前,厨房烧柴、掏灰烧火需要2个人,一刻都闲不下来,还到处都是烟尘,严重污染环境,顾客体验感差,邻居不满意,生意惨淡,自从把传统厨房改造成了‘全电绿色厨房’后,不仅环境干净优美,而且低碳节能,提升了顾客舒适度,生意火爆了起来,人力更节省,每年可节省人工成本2万余元。”董泽军谈到电带给自己的收益,喜于言表。
2021年,该公司将周家寨村农家乐作为农村电气化村改造示范点,推广实施电能替代改造,绝缘化改造0.4千伏线路400余米,把单相电改成了三相供电。架通三相电后,董泽军把传统厨房改造成了“全电绿色厨房”,柴火土灶全部改成电磁炉大锅灶。
周家寨村作为“零碳”农家乐示范点,为满足电气化农家乐用电需求,2021年5月,该公司对周家寨村进行农网升级改造,新增1台100千伏安变压器,新建高低压线路3公里,农网升级改造结束后为乡村振兴发展、百姓富裕生活注入新动能。
乡村振兴,电力先行。该公司对周家寨实施电能替代后,带动了该村电气化农家乐快速发展,在“周家寨”村,像董泽军这样依靠农家乐过上好日子的村民不少。近年来,该村依托乡村旅游资源,引领村民发展农家餐饮、民宿等,如今,该村已发展电气化农家乐12家,人均月收入达2万元。
责任编辑:周小博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