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国网福鼎市供电:为福鼎白茶产业保驾护航

来源: 时间:2021-12-16 22:17

  国电力新闻网讯 通讯员 陈越颖 周婷婷 报道   11月17日,在福建省福鼎市磻溪鸿鼎记农民专业合作社,谈起这些年福鼎白茶的发展,经理刘端建还是激动不已。而刘端建本人,也是这“三分之二”脱贫致富茶农中的一员。

    为振兴福鼎白茶产业,从2000年起,福鼎政府引导茶农从粗放型生产经营向精耕细作、集约经营轨道转化,福鼎白茶质量与制作工艺明显提高,并充分利用各类茶事活动和新闻媒体推介福鼎白茶,福鼎白茶慢慢声名鹊起。刘端建向家人提议,村里因此有许多荒山,何不租来种茶,现在茶叶价格贵了,肯定能赚。

  2004年,在家人的支持下,刘端建用全部积蓄加上借来的钱,租下一个小作坊和50亩土地,购置了三条萎凋槽,开始了创业之旅。然而没有经验的刘端建,在创业之初遇到了许多困难。“那时一是钱不够,二是没经验,就在黄岗村半山腰租了这个作坊,没想到用电成了最大的问题。”刘端建回忆道。

  彼时的磻溪镇由10千伏磻溪线、仙蒲线两条线路供电,线路老化、线径小,线路走廊多处穿越茂密竹木林,刘端建的作坊所在的位置更是处于磻溪镇线路的末端。

  破釜沉舟创业的压力自然不言而喻。投入全部身家却没有好收成,刘端建一段时间里夜不能寐、愁眉不展。恰逢国网福鼎市供电公司正在开展配网改造,了解到刘端建的困难后,白琳镇供电所立即对刘端建作坊所在的电网末端开展配网升级改造。及时的电网升级帮刘端建解了燃眉之急。当年,刘端建净赚3万块钱。

  “赚到创业第一桶金,我顿时有了信心。供电所的师傅还给我讲了下阶段的电网改造规划,我一听,心里就稳了。”谈起自己的创业史,刘端建侃侃而谈。

  此后,供电部门又开展了新农村电气化、农网升级改造等一系列工程,有效提升了农村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2006年,福鼎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国白茶之乡”,福鼎作为世界白茶源的地位得到公认,福鼎白茶知名度空前提高,价格开始一路水涨船高。有了稳定的电网做后盾,刘端建顺势而上,在白茶产业发展浪潮中赚得盆满钵满。富起来的刘端建开始思考事业的未来规划:“虽然不断有客户来找我买白茶,但有许多客户反映,茶叶有股煤味,口感不大好。”

  2012年,国网福鼎市供电公司白琳镇供电所副所长周瑞安在走访茶企时,向刘端建介绍了电制茶的好处,刘端建顿时眼前一亮。作为福鼎市电制茶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刘端建立即将厂里三条萎凋槽中的一条改为用电的。

  “不对比不知道,一对比吓一跳。”刘端建笑着说,“用电制茶,温度好控制,茶叶又香,成本还低,我们再也不用在黑不溜秋的厂房里成天被熏得满脸都是灰了。”

  尝到电制茶的甜头后,刘端建踌躇满志,他开始大刀阔斧一路向前。他注册成立福鼎市磻溪鸿鼎记农民专业合作社,将自己的厂房迁至磻溪镇,并将所有生产线全部改为用电生产。随着利润的不断提升,刘端建的茶厂不断扩大规模,由原来三条萎凋槽的小作坊,变为拥有二个大萎凋室、六条萎凋槽、承包170亩茶山的规模茶企。贫苦出身的刘端建致富后始终没有忘记自己乡邻,他邀请了自己的同乡到厂里工作。

  “制茶对电网的要求很高,这些年供电公司做的很好,现在除非特大台风天,供电的师傅还经常来厂里帮忙检查线路,生产起来很安心。下阶段,我们准备再增加两条生产线。”谈起未来,刘端建信心满满。            据悉,在福鼎市,像刘端建这样的创业者还有很多。2011年至2021年十年之间,仅磻溪镇的用电最高负荷就由十年前的1000千瓦增至目前的10000千瓦,绝大部分增长负荷来自茶叶加工。

  为应对白茶产业发展带来的用电量增长,国网福鼎市供电公司未雨绸缪,有效布局电网项目,加大电网建设力度,针对白茶企业的分布特点,该公司近十年间在白琳、磻溪、点头、管阳等重点产茶乡镇累计投资农配网资金1.4亿元,着力升级电网网架,并对茶叶加工集中区增设变压器、加强低压线路改造,用电高峰期派专人值守变台,确保茶叶生产的可靠供电。

  如今,茶产业已成为福鼎农业主导产业、民生产业,全市农民半数以上的收入来自茶叶。2020年,福鼎市茶园可采摘面积约30万亩,实现茶叶总产量3.24万吨,茶产业综合总产值119.53亿元,比增12.2%。全市茶叶纳税达5200多万元,比增24.5%,提供就业岗位10万余个。

  捧起一片小茶叶,做强“富民”大文章。国网福鼎市供电公司深入推进新时代电力“双满意”工程,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不断提升服务质量、赋能乡村振兴,着力为福鼎白茶产业保驾护航,持续谱写新时代“三农”工作新篇章。

责任编辑:周小博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