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红军之乡话传承 电靓老区架心桥

来源: 时间:2021-12-01 15:41

红军之乡话传承 电靓老区架心桥

——记国家电网四川电力(巴中通江)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

国电力新闻网通讯员 彭滟 杨再秋

  有这样一座红军烈士陵园,坐落于巴中市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是全国唯一由红军为红军烈士建造的陵园,它就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

  多年来,为更好地为红军烈士陵园建设及王坪村乡村振兴发展提供电力要素保障,国家电网四川电力(巴中通江)共产党员服务队传承红军精神,奔走大街小巷和田间地头,真情为民服务,在巴山蜀水间架起来党与群众的“连心桥”。

  11月22日上午,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集墓区,一群身着红色马甲的电力工人围着满头银发的第二代守墓人王建刚,盘腿而坐,认真聆听他讲红军在通江的故事。该陵园2021年被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确定为挂牌党性教育基地。今年以来,国网巴中供电公司党委在该地组织710余名党员开展46期党性教育活动。

  践行动 红色基因的“守护者”

  近年来,随着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入开展,掀起了红色旅游的热潮。陵园每年上百万次的接待人次和各类大型祭拜活动的开展,保电任务重、压力大。国家电网四川电力(巴中通江)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在着力开展祭奠革命先烈,聆听红军故事等规定动作的同时,严格执行检查陵园内的供电线路、配电设备,了解用电需求,主动处理一些故障隐患等“例行动作”。

  多年来,“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训词,深深刻在了每位队员的脑海里,成了他们多年来一直努力工作,回馈社会的不竭动力源。

  2012年5月,川陕红军烈士陵园成功创建成为国家AAAA级景区。近年来,周边住宿、农家乐也火了,郑先朝和和他的队员们来陵园的次数更加频繁了。

  除了陵园供电保障,他们还为附近的王坪新村村民检查家中用电安全,宣传网上国网APP,走进乡村小学,讲授安全用电知识。服务队还设立服务联系点,建立了供电服务微信群,留了抢修电话号码,方便沟通联系。“一个电话,随叫随到!”

  解民忧 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郑老师,我是王照平,我有一件难事想让你帮忙解决,我没听你的劝阻,提前投运了新买的蒸箱,现在农家乐断电了,有四五桌客人等着吃饭,满满一蒸箱的菜和饭还是生的,麻烦你们想想办法给我接上电......”10月国庆长假第一天中午,在川陕苏区纪念馆建设施工现场,国家电网四川电力(巴中通江)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郑先朝完成入地电缆线路巡查任务,刚准备下班回家吃饭,就接到了王坪村农家乐老板王照平的紧急求救电话。

  10分钟后,郑先朝赶到农家乐,麻利地处理好故障,不一会蒸箱就冒出了热腾腾的蒸汽。

  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田间地头,有群众需要的地方,就有共产党员服务队的身影。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有呼必应,有难必帮”的服务承诺。

  “你们的服务真是太及时了,帮我们检查提灌站设备隐患,这下春耕春灌用电有保证了……”2月19日,在四川巴中通江县广纳镇檬子桠村1社,随着电机启动,清澈的河水经过140米的管道,哗哗啦啦地流进了蓄水池。村民陈金昌高兴地对前来检查春灌设备的国家电网四川电力(巴中通江)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杨继宽说到。

  当天,杨继宽和其他队员们来到檬子垭村机电提灌站,了解用电需求,全面巡视检查提灌站变压器台区、配电箱、线路等设备,清理沟渠淤泥,现场将螺栓紧固,用钳型表检测电压。现场启动配电箱按钮,对电动机运行状况、指示灯进行检测试验,并沿着140米长的提灌站管道检查是否存在堵漏等情况,确保用户在春耕春灌期间用上安全电、放心电。

  据统计,今年以来,国家电网四川电力(巴中通江)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已开展专项行动15次,参与重大保电95次,开展抢修抢险300余人次。

  献爱心 老人学生的“真亲人”

  “彭玉彬,今天周五了,这周轮到你去红军小学接李亚萍放学,别忘了哟!还有最近降温,我给孩子买了暖手贴在桌上,你帮我带过去,顺便检查一下他家里的电热毯和取暖器。”11月5日中午,上周的“临时爸爸”邓钧适时给这周“临时爸爸”彭玉彬打去电话,提醒他别忘记每周五送留守学生回家的“特殊任务。”

  通江县沙溪镇李先念红军小学是通江县供电公司建设的“川电留守学生之家”,也是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青年员工思想教育基地。

  2013年,党员服务队成立之初,队员们到红军小学开展志愿活动,看到了远离父母的留守学生内心对父爱的渴望,便自发当上了孩子们的“临时电爸爸”,时常在学习、生活、心理健康、情感交流上给予他们关怀和帮助。

  自那时起,留守学生们就有了“心”家。

  “每次走进校门,有孩子看见了就会一边吆喝‘同学快出来,电爸爸们又来了’,一边往我怀里扑。看着他们稚嫩的脸庞上透露出抑制不住的兴奋和开心,心里暖暖的。”党员服务队队员胡学坤说。

  8年来,国家电网四川电力(巴中通江)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们每逢节假日或有空闲的时间,就会带着水果、小玩具之类的东西去看望孩子,给他们讲解安全用电知识和家用电器使用注意事项,陪他们玩游戏,义务帮助学校检查用电线路和教学设施,先后与40余个留守学生结成帮扶对子,帮助15个孩子实现了微心愿,成为了孩子们心目中的“好爸爸”。

  不仅管理片区的留守学生是他们的重点关注对象,附近的老红军、留守老人、孤寡老人们也是他们放心不下的人。

  “何叔,听何珊姐说,你最近闹情绪没有好好吃饭,是不是真的哦?”10月19日,党员服务队队员邓钧、胡学坤刚走进王坪村老红军何贻蒿家中,便看到老人正侧着头跟伺候他吃饭的女儿闹别扭。

  “你些娃儿乱说,我吃得好的很,看嘛,脸上手上的肉点都没少。”听着熟悉的声音,老人眼睛瞬间亮了,缓缓转过头答到,并心虚地捏了捏自己的手背。

  何贻蒿曾是西路红军,今年已99岁高龄。2013年,在一次党员服务队入户义务开展安全用电检查中,老爷子认识了队员们,他觉得同为党员,老一辈党员奋勇参战为了今天的美好生活,如今的党员坚持不懈为群众办实事,大家目的都一样,从那时两代党员起便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没办法,老爷子就喜欢你们。”何珊无奈的说道,父亲今年8月瘫痪在床后,脾气变得越发古怪,也只有党员服务队队员们来看他的时候脸上的笑容才会多一些。

  据统计,党员服务队成立至今,对居住在沙溪镇的30余名老党员、117名留守老人及1座养老院建立特殊客户档案,统一地址库,制定了详尽的服务规程和活动方案,定期开展上门开展志愿服务,关注老人身体状况,解决他们用电问题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每年开展各类敬老志愿服务100余次,成了老人们眼中公认的“好娃子”。

  打硬仗 乡村振兴的“尖刀连”

  乡村振兴,基础是关键。国网通江供电公司在持续加强电网基础建设的同时,以国家电网四川电力(巴中通江)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为核心,集聚攻坚力量,护航县域重大工程建设,有力保障了一批事关乡村振兴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

  2020年7月30日,通江县长胜特长隧道进口开始施工,标志着镇广高速王通段全面动工建设。该高速可将川陕区域内多个红色资源连点成串,对整合区域特色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业和绿色农业,促进革命老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电力迁改和电保障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十余条输电线路、2个变电站的项目建设和标段红线内外的电力迁改工程等,涉及35千伏线路25.8千米,10千伏线路42.7千米,铁塔32基,电杆300余根。工程不仅时间紧任务重,还涉及众多客户停电,需尽量避免客户投诉,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哪里有困难,我们的共产党员服务队就出现在哪里!”国家电网四川电力(巴中通江)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赵胜兵说。

  “为了减少停电,我们每天驻守现场,给施工人员讲少装药,火门避开输电线路……” 为防止高速爆破施工损坏输电线路,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伏峰和其他队员往返于各施工项目对接工作,并现场蹲守。“工地上灰尘很大,来往车辆也多,扬起的尘土扑面而来,塞了人一嘴。脸上、身上就像被撒了一层粉!”

  在镇广高速公路施工用电配套项目建设中,国家电网四川电力(巴中通江)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作为攻坚力量,他们会同乡镇配合人员,深入相关村社、农户开展宣传,做好施工前期协调。与高速公路各施工项目部进行对接,了解施工用电需求,差异化制定供电方案,有力保障工程可靠供电。

  无论是从王坪烈士陵园到川电留守学生之家,还是田间地头到重大工程建设现场,都飘扬着这支队伍的旗帜,无论是在脱贫攻坚、扶弱济困,还是电网建设、抢险救灾中都活跃着他们身影。郑先朝、陈劲松、赵胜兵等一批普通电力工人因为“国家电网四川电力(巴中通江)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共同的名字,红心向党,真情为民,奔走于山河之间,电靓万家灯火,闪耀时代之光。

责任编辑:周小博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