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国网宝鸡供电张刚:智汇合力奔小康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时间:

  中国电力新闻网讯 通讯员 袁伟 报道 张刚,男,1974年生,中共党员,现任国网宝鸡供电公司电气公司副经理。2018年,张刚自愿报名,出任省级贫困村——扶风县天度镇下寨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

  驻村期间,张刚俯下身子埋头干,科学谋划抓发展,视困难群众如亲人,把驻点村当家乡,甚至落下残疾也无怨无悔。他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凝聚村两委共识,创新理念,开拓思路,在产业发展、园区建设、扶贫助困等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同时也展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风采,受到各级一致好评。

  “他是党的好干部,善于思考,愿意苦干。”村上干部这样评价他。

  “他是我们的好亲人,一心为民,全力扶贫。”村民这样夸奖他。

  一身土气赢得信赖

  张刚身上有着浓重的乡土烙印——出身农村、说一口地道的“土话”、爱吃面、手上都是老茧、皮肤黝黑。他从不讳言自己的“土”,而是以自己出身农民家庭为傲,他对土地、对农村、对农民有着深深的眷恋。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2012年起,国网宝鸡供电公司坚决响应中省号召,进驻下寨村开展脱贫帮扶。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张刚默默下定决心:要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让农村的困难群众都过上好日子。经过多年锻炼,张刚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党员干部,他知道,兑现自己承诺的时间到了。

  2018年7月,张刚主动报名,接过前辈的接力棒,出任下寨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

  下寨村地质差,基础设施薄弱,严重缺乏水源,村民经济收入低,虽然经过前辈数年努力,村里的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全村共有建档立卡户154户573人。摆在他面前的任务是:当年56户190人必须稳定脱贫。

  村上的土路泥泞曲折,贫困户家里的围墙早已倒塌,村委会的会议室里,连张像样的桌子都没有。张刚没有畏惧,因为困难群众黯淡的眼神令他心痛。他二话不说,放下铺盖,卷起袖子,挽起裤腿,开始逐户进行摸底调查。

  每天一大早,张刚就跑到贫困户家里,手上帮忙干着活,嘴也不闲着,和人拉着家长里短,为他们不同的致贫原因长吁短叹,告诉他们不要怕,脱贫致富的美好明天就在眼前。

  他白天走乡串户摸家底,晚上学政策、写材料,20天内就走遍了全村154户贫困户,摸清了他们的具体情况。

  张刚不喝酒、不抽烟、不打牌、不到群众家吃饭,不仅公开承诺,还让村两委会成员和村民监督。周末,从未见过张刚回到城里的家中,而是在下寨村的田间地头,时而干农活,时而思考村里产业如何发展。

  逐渐的,张刚赢得了村里上下的一致认同。

  “这是共产党员,是来带领咱们过好日子的!”大家兴奋地说。

  信赖,就这样逐渐建立起来。

  一门心思克难攻坚

  在日复一日的走访中,张刚已经将下寨村的村情摸清摸透。经过思考,他形成了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的工作方法。

  “走”是入户看实情;“干”是争项目抓产业;“讲”是讲政策传技术。“读”是读政策学理论;“写”是记日记写心得;“想”是谋发展探路子。

  六个字,将扶贫工作串成一根绳,让工作队和村两委面对复杂的工作有了底气,也有了方向。根据实地走访情况,张刚针对性提出了“户分七类法”、“老人户脱贫法”等方法举措,将全村贫困家庭分为七类,因户施策,精准帮扶,收到了奇效。

  比如贫困户齐双宝,因本人身患残疾,儿子也不履行赡养义务致贫。张刚一遍一遍往齐双宝和儿子家跑,苦口婆心讲政策,将心比心谈感情,最终感动了齐双宝一家人,他的儿子签订了赡养协议,承诺履行赡养义务。这是扶风县第一份赡养协议,这个模式后来在全县推广使用。

  针对下寨村实际村情,张刚又提出“点、线、面”综合立体帮扶思路,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武器。

  以“点”为核心的精准施策。选择急需帮扶的17户,采取一对一包扶方式,一户一策、一人一措,扶智扶志,“造血”为主。

  以“线”为中心的对症施治。针对贫困户采取按类施治、“对症下药”,发挥驻村工作队和包扶支部两个作用,通过筹措扶贫基金、开展劳务介绍等方式实现帮扶脱贫目的。

  以“面”为重心的综合施措。全力开展消费扶贫,对贫困户优质农产品兜底销售;发挥电力人优势,协助开展村级光伏发电站运维,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实现由“输血”向“造血”转变。

  张刚深知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心。在扶贫工作中,他重点在扶志扶智、志智双扶工作上持续发力。

  驻村以来,村上已举办农技知识讲座6期,入户讲解政策、种养殖知识1800余次,还带领致富带头人外出学习苹果科学务作。在他的引导帮扶下,154户贫困户实现外出打工就业127户,发展特色种植65户、养殖产业12户,5户从事个体经营,基本实现“一户一就业、一户一产业”的双保证增收模式。

  2018年底,下寨村整村贫困发生率由最初的11.14%降至0.84%,如期实现整村脱贫退出。

  村民日子好了,思路开阔了,更加有了致富奔小康的积极性;两委会更加团结,措施更加有力,方向更加精准。

  战斗力,就这样凝聚起来。

  一条伤腿情系百姓

  “为了下寨村的困难群众,我把命豁出去都没啥。”

  张刚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是真的把困难群众当亲人,把下寨村当成自己家。两年时间里,他住在村上累计超过580天,记录扶贫日记300余篇、10余万字。满满的8本日记,不仅记录着张刚的日常工作,还记录下他和“亲人”之间的点滴感人故事。

  王海平夫妇都是残疾人,上有97岁的老娘和一个上大学的儿子,家庭条件非常困难。初次见面,张刚拍着胸脯大声承诺说,“我就是你的亲人,你不脱贫,我就不走。”接下来的时间,张刚帮王海平家筹资金、修围墙、建羊圈,每月还给他的儿子打去生活费。现在,王海平通过养羊收入1.3万元,儿子也找到了工作。

  2019年初,为实现扩容村光伏电站20千瓦,张刚多次往返于西安、宝鸡之间,办理手续、对接项目。电站扩容后,每年增加收益3万余元,仅光伏发电一项就可累计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0万余元,然而张刚自己却因奔波劳累过度患上了严重的滑膜炎。

  2019年清明节前,在走访贫困户王红莲家时,张刚被恶狗咬伤。他简单处理后继续投入工作,直到第二天晚上伤口发炎,才不得不连夜回到宝鸡。打过疫苗后,他又返回下寨村,一边打点滴消炎防感染,一边继续坚守在脱贫攻坚一线。

  2019年8月9日,在收购贫困户史军林鲜桃时,货车突然移动,在车上清点数量的张刚被重重摔了下来,造成左跟腱断裂,医生要求卧床半年静养,他在病床上躺了两个多月,实在放心不下工作,最后,他不顾医生的劝阻,在没有痊愈的情况下返回扶贫一线,一瘸一拐坚持工作。由于没有很好地休养恢复,他的脚伤至今没有痊愈,被评定为伤残等级八级。

  扶个贫,怎么把自己扶成了残疾人?妻子总是默默流泪,家里见不到人,孩子上学管不上,可这个男人,却把全村的困难群众当成亲人。

  质朴的村民,只能不停地用微笑和大拇指表达自己的感情。张刚把困难群众当亲人,可困难群众,何尝不是把张刚当做最亲的人?

  感情,就这样浓烈起来。

  一颗红心忠诚向党

  整村脱贫出列后,张刚并没有满足,而是认真考虑下寨村的长远发展。他和村两委班子提出了“扶大贫”的工作思路,既要带领贫困户致富奔小康,又要关注非贫困户产业就业;一手抓产业扶贫,引导群众发展特色养殖、种植,创品牌,走农业集约化经营之路;一手抓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集体实力,提高村集体为民服务、投入公益事业的能力,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

  现在,下寨村产业发展已呈现苹果、甜柿子、红薯种植、小麦育种“四剑齐发”的局面。目前建成120千瓦光伏电站一座和生态养殖场一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0万元。第三个村集体企业投资25万元的红薯粉条加工厂正在建设中, 2020年7月底将建成投产。其带贫87户,设置公益岗位15个,每户增加收益超千元,带贫脱贫益贫作用明显。

  为了圆满完成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任务,张刚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第一书记五项职责,进一步加大后备干部与致富带头人培养力度,全面提升村级管理水平,努力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同时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编制下寨村中长期发展规划,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无缝衔接。

  人生最清晰的脚印,往往留在最泥泞的路上。张刚常说,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名帮扶干部就是一个标杆,一个驻村工作队就是一个坚强堡垒。扛好旗帜,树好形象,带好队伍,当好人民的服务员,这就是一个共产党员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一个驻村帮扶干部应有的觉悟。张刚拖着一条病腿,将继续发扬“千辛万苦、千言万语、千方百计”的三千精神,奔走在扶贫村的沟沟坎坎,继续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奋力拼搏进取、贡献智慧力量。

责任编辑:周小博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