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党建+科技创新”跑出降碳“加速度”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时间:2022-06-28 09:45

  国电力新闻网通讯员 刘洋

  近日,在台州全国首个柔性低频输电示范工程现场,国网浙江电科院红船党员科技攻关团队完成了9项带电检测首创性试验和25大项系统首创性试验,首次实现了20赫兹柔性低频输电技术的工程应用,为中远距离海上风电大规模的送出奠定了技术基础。

  近年来,国网浙江电科院深入实施“党建+科技创新”工程,大力弘扬红船精神、科学家精神,厚植创新文化、创业文化,搭建多元联合创新平台,加快重大科技攻关计划实施,强化人才培养,激发创新活力,将党建优势有效转化为创新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

  党员冲锋 攻克关键技术难题

  “2020年9月,我们党支部就组织开展了‘碳达峰、碳中和’电网关键技术研讨主题党日,广大党员纷纷献策出招,20赫兹低频输电的畅想就此萌生。”国网浙江电科院电网技术中心党支部书记陆承宇说道。汇聚党员集体智慧,是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也是该院始终走在能源电力科技创新前沿的关键法宝。院各级党组织坚持围绕党和人民对能源电力的发展需要,开展“博士谈”,征集“金点子”,紧凑型可再生能源电热氢联产系统、基于区块链的能源数据共享平台等科研新方向、新思路不断涌现。

国网浙江电科院柔性低频红船党员科技攻关团队在工程现场检查设备装置

  在科研过程中,国网浙江电科院成立多支红船党员科技攻关团队,凝聚力量、振奋精神,持续推进关键技术难题攻关。其中柔性低频红船党员科技攻关团队结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研制了柔性交交换频阀、柔性低频输电控制保护系统、低频变压器、低频开关柜等一系列国际首台首套装备。在示范工程建设现场,裘鹏、倪晓军等党员专家通过首创的宽频宽压试验装置,检验核心设备性能和系统暂态稳定性,完善系统控制保护逻辑,解决影响系统安全平稳运行的重大问题3项,保障工程成功投运。

  同时,该院党委注重从科技创新专家骨干中发展党员。“我申请加入国共产党,就是要把更多责任扛在肩上”,这是国网劳动模范陆翌提交《入党申请书》时的真情流露。两年来,该院20余名专家骨干申请入党,越来越多的专家为党的科研事业拼搏奋斗,党组织的凝聚力进一步提升。

  组织联建  集聚“产学研用”力量

  2021年以来,国网浙江电科院党委策划开展“红创引领、科技赋能”专项行动,细化“六服务、六推动”举措,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供电公司、发电企业、用能企业等各层级党组织联建共建,畅通“产学研用”创新链条。截至目前,该院党委与60余家单位形成深度合作关系,联合实施科技创新、生产服务、人才培养等工作200余项。

  今年3月,该院与国网宁波供电公司开展党组织联建,双方签署《合作备忘录》。5月,双方合作的宁波慈溪氢电耦合直流微网示范工程开工。该工程将建成首个电-氢-热-车耦合的中压直流互联系统,形成首套氢电耦合互联的能量管理系统,投运后每日可满足慈溪滨海经济开发区10辆氢能燃料电池大巴加氢、50辆纯电动汽车直流快充需求。这是党组织联建促成科技创新合作的生动案例。

  通过党组织联建,不仅可以拓展科技创新合作网络,也可以为科技创新成果落地找到最精准的应用场景。浙江省劳动模范、国网浙江电科院科技研发中心党支部书记赵波带领团队走遍千山万水,针对不同地区特点设计氢电耦合应用样板。在杭州,针对产业基地场景,开展低碳氢能示范工程,打造氢能支撑交通、氢电热综合供能建筑的样本。在丽水,针对乡村场景,开展水氢生物质近零碳示范工程,促进富余水电就地消纳、农村废弃物循环利用。在台州,针对海岛场景,开展氢能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充分利用海岛丰富的清洁能源制氢,促进海岛清洁能源消纳与电网潮流优化。

国网浙江电科院“节能减碳、降本增效”能效服务队开展印染行业能效服务

  主动服务 助力企业纾困解难

  国网浙江电科院党委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企业宗旨,始终坚持科技创新为了人民,发挥科技高地、人才高地优势,主动为社会提供科技服务,助力企业纾困解难。

  2021年9月,该院红船党员服务队主动开展火电机组发电受限情况专项检查,协助发电企业加强运行管理和燃料调配,为浙江电网增加供电负荷1500兆瓦,有效提升了电力供应能力。

  此外,该院依托红船党员服务队,持续开展“供电+能效服务”专项行动,完成64家工业企业公共用能系统现场能效诊断,发现有较大节能潜力的企业20余家,实施节能改造5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500吨、减排二氧化碳6500吨。6月13日,该院“节能减碳、降本增效”能效服务队走进绍兴柯桥印染工业园区,采集分析排气压力、温度、气体成分等十余项能源参数,提出优化定型机排气控制、高温废热回收等能效提升措施,促进企业节能降碳。

责任编辑:周小博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