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时间:2021-01-25 11:50
国网北京电力: 为奥运场馆冬夏“两栖”转换充满电
北京五棵松体育中心电力保障团队队员深入场馆内部,开展冬奥相关供电保障工作。景晓薇 摄
中国电力新闻网讯 通讯员 景晓薇 报道 1月18日,北京五棵松冰球训练馆“冰凌花”正式进入制冰阶段。五棵松体育中心电力保障团队首次深入冰球训练馆主配电室,开展专项设备状态检测及重要点位信号覆盖测试工作,为场馆从篮球转换为冰球赛场保驾护航。
勤俭节约是“廉洁办奥”理念的重要内容。北京赛区除新建国家速滑馆和首钢滑雪大跳台两个比赛场馆外,其他比赛场馆全部利用2008年奥运会遗产,而且所有竞赛场馆均拥有夏季、冬季项目场地自由转换的“两栖”能力。国家游泳中心已完成第二次“变身”,贡献“水冰转换”的中国方案,五棵松体育中心完成“冰篮转换”,场馆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这样的转变离不开中国科技力量的强大支持,也与为场馆智能化管控提供坚强保障的能源支撑密不可分。据悉,转换过程复杂,变化不止发生在场上,还需要从场地温度、湿度、照明等多个方向改变,对场馆电力的可靠供应提出了更高要求。
据五棵松体育中心电力保障团队综合(技术)副队长王婷介绍,冰球体积小、速度快,考虑到运动员的视觉感受和赛事转播需求,冰球场地的照明系统所需功率要远高于篮球场地。同时,为避免冰墙出现阴影,影响运动员判断冰球的位置,照明灯具的数量也有所增加。对此,保障队员对场馆内比赛照明负荷进行了详细排查,明确电源关系,并将在春节前组织开展实传工作,为赛时电力保障打下良好基础。
“想顺利完成‘水冰转换’,有两个关键因素起到决定性作用,即制冰系统和除湿系统。”国家游泳中心电力保障团队副经理陈飞宇介绍说,他们在对整个场馆的永久电力设施进行全面梳理排查后,又重点对制冰、除湿系统开展运维排查及负荷特性测试,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强化对场馆整体电力系统的日常巡视。
比赛期间,国家游泳中心外还将配备两台大功率应急发电车,根据已制定好的应急电源接入方案,一旦出现突发情况,也能够保证重要负荷在应急发电车的电力供应下正常运转,为抢修赢得足够的时间。
按照国际冰联对比赛场地湿度条件要求,五棵松体育中心在场地周围设置了大功率除湿机,将在比赛期间全功率运转。五棵松体育中心电力保障团队在开展安全评估和隐患排查的基础上,多次配合场馆业主方审核场馆改造方案,并在设备运维、隐患整治等方面给予帮助,全方位保障场馆各类重要负荷的安全可靠用电。
与此同时,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积极践行绿色办奥理念,在场馆内探索“光伏+储能”综合能源利用,在供电保障中使用不间断电源UPS、自动转换开关ATS等先进技术设备,并计划试点使用氢能源发电机,全力确保冬奥供电保障万无一失。
责任编辑:周小博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