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为世界文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为世界文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文 /凌晓朦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世界经济陷入衰退,各国纷纷按下了暂停键。这在近百年来的人类发展史上,都是史无前例的。
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并付出巨大牺牲后,终于走出了疫情的阴霾,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经济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但由疫情引发的关于人类文明走向和全球治理等思考才刚刚开始。疫情期间,“中国之治”“中国方案”“全球治理”“人类文明走向”等话题,成为热点。此次疫情让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人类文明已经来到了一个新的拐点。
这是一个新旧交替的年代,这是一个转型变革的时代。当今世界,正值新旧文明交替之际,亟待建立一套新的全球治理体系。中华文明在应对这次疫情的过程中,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后疫情时代,中华文明将为这个世界作出独特的贡献。中国通过建国70多年的发展,对世界的贡献正在从器物层、制度层逐步递增至文化层。事实上,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大致形成了九大文明体系,分别是:中华文明、日本文明(植根于中华文明又吸收了西方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东正教文明、犹太文明、西方文明、拉丁美洲文明和非洲文明。中国的发展已经证明,除了以西方文明为载体的西方现代化之路外,至少还存在着另一种选择,另一条现代化之路。作为世界唯一一个五千年文明延续的国度,中国面临着成为人类新文明区域试点的历史机遇。这也是华夏儿女的文艺复兴梦想。
中国虽饱经沧桑,历经磨难,但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是因为我们有着强大的文化凝聚力。因此,在后疫情时代,中国在文化领域的复兴值得期待。后疫情时代,人类的文明将面临更大的考验。不仅仅是东西方文明之间的差异等问题,还包括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为此,我们要多方寻找解决之道,而文艺复兴就是其中之一。中国的文艺复兴应该为后疫情时代全球治理、人类文明的走向指出方向、提供方案。
时代大潮风云际会,历史大势浩荡前行。黄浦江畔,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刚刚落下帷幕,又一次精彩的“东方之约”,让八方宾朋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从历史上看,不管遇到什么风险、什么灾难、什么逆流,人类社会总是要前进的,而且一定能够继续前进。”在进博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的判断高屋建瓴。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发展趋势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各国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重大危机面前没有谁能够独善其身,团结合作是应对挑战的必然选择。
未来有不确定性,但未来如何,终究由我们塑造。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四叶草”中,一个“乐造星球”备受瞩目。这一高2.7米、整体直径2米的球体,由62750块积木颗粒组成。对于宇宙中的这颗蓝色星球,每个人、每个国家也犹如积木颗粒,开放包容、紧密相连是必然的选择。潮起东方,在背靠长江水、面向太平洋的上海,人们领略开放之美、共享开放之利。未来,中国也一定会继续与世界同向同行,共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明天。
责任编辑:周小博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