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福建三明供电责任担当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来源: 时间:2020-12-18 11:23

人民电业为人民

——国网福建三明供电公司责任担当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吴学生 傅淑婷

  国网福建电力三明供电公司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围绕“人民电业为人民”企业宗旨,全力推进新时代“人民满意供电单位”创建,为三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能源和服务保障。

  2012年,党的十八大站在历史和全局的战略高度,对推进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作出了全面部署。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个方面,制定了新时代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目标。聚焦“四篇文章”,推进新三明建设,是福建三明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战略部署,推动三明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具体实践。

  农网改造:经济建设电力十足

  时至初冬,在三明市清流县嵩溪镇鑫亮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内,一排排齐腰高的架子上长满了鲜红的“荷兰红掌”,自动喷洒装置飘向花苗,温度和湿度控制装置智能运转着。园区负责人巫桂亮掏出手机熟练地设置大棚的湿度、温度等。这一切,受益于充足的电力,花卉大棚内的排风、采暖、浇灌、施肥等都采用电气自动化设备,实现了网络实时控制。“多亏了共产党员服务队的帮助,大棚里通电保温、保湿效果非常好,瞧这花儿长得多漂亮,今年肯定能卖个好价钱!”巫桂亮高兴地说。

  2019年12月30日,三明供电公司提前一年完成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目标任务。2016~2019年,110千伏及以下电网基建总投资(含本部)33.7504亿元,共新建、改造110千伏和35千伏线路637.51千米,变电容量153.96万千伏安;10千伏及以上线路3621.5千米,配变容量79.13万千伏安。农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882%,全面达到小康标准。

  农村电网随着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等一系列“惠民工程”的实施,农网更加坚强、供电质量不断提升。如今的三明农村电网,电力供应不足已成为记忆。对此闽北老区基点村——泰宁县新桥乡岭下村老支书杨友平深有体会。他说:“过去农村电网设施老化,电压很不稳定,电价又高,每度电两元多,农民不敢用电、用不起电,对我们生产生活影响很大。”

  自2016年开始实施“十三五”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以来,三明供电公司结合福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协调推进新农村建设等重要部署,重点解决农村电网变电站布点不足、网架薄弱、低电压等突出问题,持续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全面加快农网建设,夯实农电管理基础,充分满足农村生产生活用电需要,为三明农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明供电公司运检部主任林金树介绍,到2020年11月底,三明市农网供电可靠率、客户端电压合格率,分别由农网改造前的99.864%、99.592%提高到99.914%、99.990%;户均停电时间较2015年减少47.06%。

  党建引领:政治建设电力十足

  “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明确昭示,国家电网公司作为基础性公共服务行业,就是要践行好“人民电业为人民”企业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以更加优质的服务、更加优秀的业绩,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三明供电公司党建工作不仅仅注重“内功”建设,还把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优化用电营商环境等社会责任与使命作为党建工作的必修“外功”,将体系内的“小党建”建设延伸至社会进行“大党建”建设,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融入、植入党建标准,将政府、客户、员工满意度作为衡量和引领党建工作的标准。

  11月10日,以供电党建服务网与社区服务网“双网融合”为主题的落地实践活动在三明市东安社区进行。三明供电公司“光明先锋”共产党员服务队和三明市东安社区工作人员联合为社区年近七旬的林铨妹、郑建国、欧丽娜等孤寡老人送上米、油、蔬菜等生活用品,并义务更换家中老旧的插座、整理内部散落的用电线路,让老人足不出户就享受到贴心服务。

  “‘双网融合’不仅让我们社区用电更加有保障、办电更加方便,有供电力量的补充和后援,彻底解决了我们社区人力不足、专业性不强的难题。”东安社区主任何笑爱说。

  4月28日,福建省委办、省政府办联合发布公告,明溪、宁化、政和、连城、周宁、柘荣6个县均达到脱贫退出条件,正式退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至此,福建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脱贫摘帽。在这场脱贫攻坚战役的背后,有一支特殊的队伍,它就是三明供电公司驻村干部。

  将乐县安仁乡石富村,3年前还是当地有名的“空巢村”“贫困村”。今年却被福建省民政厅评为“五星级农村幸福院”;被中共福建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办公室推荐为省级乡村振兴突出村。“凤凰涅槃”的后面,离不开一个人,他就是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选派的驻村扶贫干部、石富村第一书记——胡斌。近3年的时间,胡斌与村两委干部白天黑夜登门“支招”,一项项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增收脱贫措施落地开花。他们为易地搬迁贫困户争取到12.5万元危房改造补助金翻建新房;他们引入村里第一个光伏发电项目,变“输血”为“造血”;他们带领村民合力打造“美丽石富”……

  “敬老文明号”创建:文化建设电力十足

  以“敬老文明号”创建为载体,以“爱”燃“爱”,以“爱”铸“爱”,尊老、敬老、爱老、助老,一直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主旋律,也是三明供电公司一直坚守的信念。

  该公司一直坚守把老年人工作当事业在做,将老年人工作当系统工程来抓(目前,此项工作已移交社区统筹管理)。通过开展学习会、举办培训班、组织观看国家重大活动直播、系列红色主题教育等活动,建设老年人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组织老年人走进贫困地区学校、社区贫困家庭、农民工留守儿童家中,关心社会弱势群体和下一代幸福工程,确保老年人队伍和谐稳定,个个争做新时代有为老人。

  黄小清,是清流供电公司余朋乡供电所的一名普通营业员,也是余朋乡幸福敬老院的院长。20余年来,她自办敬老院,先后赡养22位孤寡老人,用自己的纯朴、善良和执着,诠释了“大爱无疆”含义。

  在社区、在农村、在敬老院,也时常能看到三明供电公司的志愿者们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关心关爱老人们,或为这些建档立卡的孤寡、贫困老人送上暖心用品,或帮助他们检查用电线路,义务整理家务打扫卫生,给予老人们如家人般的关爱。

  陈安勇是幸福敬老院的元老,在这里生活了27年,一生无依的他,在这里收获了“家”和“爱”,82岁的时候娶了今生唯一的新娘——陈香莲。两人相守相依,彼此陪伴一起走到生命的最后一秒,在陈安勇过世的第二天,陈香莲也平静地离开了。

  过去,陈安勇是一位不幸的老人,流浪与乞讨,是他生活的全部。白天,好心的乡亲们给老人一些吃的。晚上,老人就蜷缩在村民家的牛栏里,与牛一起睡在稻草上。寒冷的夜里,老人紧紧靠着耕牛,只有这样,才能感到一丝温暖。这一切苦痛,都终结在1991年。

  一次,黄小清夫妇去邻村办事,在牛栏里发现了陈安勇。衣衫褴褛、神色木然……看着老人那凄惨的样子,黄小清夫妇心疼不已:“你不知道,老人睡的那个地方还不是牛棚。牛棚还有个顶,那是牛栏啊,只是几根栏杆围起来而已,既不遮风又不挡雨,哪还是人该过的日子呀!”小清夫妇二话不说,就把老人接回了刚刚成立的敬老院。2017年12月20日,黄小清以“女儿”的身份送走了这位一起生活了27年的“父亲”。

  当好央企排头兵:社会建设电力十足

  作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国家队”、党和人民信赖依靠的“大国重器”,三明供电公司在响应当地党和政府急、难、险、重任务与要求中,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践行央企排头兵责任。

  该公司将提高供电服务水平作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基本内容,通过不断转变服务思路、深入挖掘分析客户需求、创新服务渠道及举措,构建适应新发展、时代新要求,提出并成功实践以提升“获得电力”指数为导向的“三个一”现代服务体系,打造了“获得电力”特色产品,让客户快接电、早用电、用好电,形成了可推广、可复制的典型经验。以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精神,守正创新,建立“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的工作机制,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应对外部形势深刻变化,践行初心使命,建立“一次就做好”的服务模式,服务民生、经济社会发展;深化改革发展,整合资源,建立“一口对外”的内部管理体系,加快建设国际一流互联网能源企业。2019年,该公司获得电力手续的数量为3个,少于东亚及太平洋国家的平均4.3个、OECD(经合组织)国家的平均4.5个,接近了全球最佳水平。而在2018年,这个数字是6个。

  2019年6月6日至10日,福建三明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天气过程,全市12个县(市、区)降雨量均超过100毫米。三明市气象台连续6次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强降雨导致三明市113条供电线路不同程度受损,影响到42809户群众用电。三明供电系统48支848人的抢修队伍昼夜奋战在灾后抢险一线,第一时间为当地自救提供应急电源,恢复百姓生产生活用电。10日上午8时,三明市梅列区东安路积水严重,徐碧大桥市政照明的配电室随时面临进水被淹的威胁,不仅可能对配电设备造成损害,甚至还可能因电泄露引发人身触电安全事故。三明供电公司配电运检室配电线路电气运维一体化班潘志刚等人接警后,充分做好安全防护措施,蹚过齐腰深的洪水,迅速断开该配电室10千伏1#徐碧线943进线刀闸及跌落式熔断器。

  用电量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受疫情影响,三明市全市用电量均为负增长,下降缺口较大。面对严峻复杂的经营形势,该公司始终把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企业抗击疫情作为重中之重,全面落实国家各项电费减免政策,累计为16.28万家企业减免电费2.03亿元,发动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加速引擎”,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稳住经济基本盘。

  绿色电能替代:生态文明建设电力十足

  今年10月,在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国网福建电力推出《烤烟用能发展态势大数据分析报告》。报告显示,三明市2.8万座烤烟房如果全部改为用电方式供能,可直接带动政府、电网、上下游厂家等投资10亿元,为烟农节约用能成本约5000万元,增加收入近1亿元。

  大数据驱动智能化转型,绿色动能赋能清新福建建设,让老区人民生活更加美好。2020年前三季度,三明供电公司累计完成电能替代项目66个,替代电量6.12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60.99万吨。

  在工业领域中,截至10月底,该公司坚持效益优先,辅助电动力、冶金电炉、建材电窑炉电能替代量位列榜首,共替代电量7亿千瓦时。其中,“气改电”“煤改电”得到有效推广,共替代电量4.63万千瓦时。

  三明市尤溪县115个学校食堂进行电气化改造,实现全县八成学校厨房电气化就是个鲜活的例子。据尤溪五中食堂负责人张世峰介绍,全电厨房不仅干净整洁,还节省成本,相比于以前烧柴火,一年大约可节省支出8000余元。

  与此同时,三明供电公司还构建了茶产业用能指数,通过可视化看板展示制茶季用能特征,预测各茶系产量和价格,辅助农业部门优化茶产业布局,并与3家茶企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帮助茶企、茶农把脉茶叶市场行情,实现节能降耗和乡村经济振兴。

  该公司营销部林凡副主任表示,三明地区当前乡村农业生产再电气化水平已得到进一步提高,农业现代化产业体系逐步成型。三季度实现农业领域替代电量1266万千瓦时,与2019年同期相比提高27.23百分点。

  今年以来,该公司深入推进电动汽车充电业务,加强与政府机构、大型集团公司的战略合作,实施充电站服务提升工程,提升充电设施利用率和运营水平,为绿色交通发展添动力。

责任编辑:王萍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