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时间:2020-12-16 11:13
让“青城铁龙”欢欢地跑起来
——呼和浩特供电局助推首府进入“地铁时代”纪实
仝晨章 郭铁强 杨海澄
随着进京高铁及地铁一、二号线接龙般地开行,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近期进入十三五“丰收季”。曾经天苍苍,野茫茫的敕勒川古城终于赶上了全国速度,仿佛一瞬间从舒缓的“游牧时代”切换到激越的高铁、地铁“双铁时代”。
作为首府城建史上的民生工程“里程碑”,青城地铁同样见证了呼和浩特供电局这个“电引擎”的作为。
加速度:电力先行按下“快进键”
呼和浩特市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省会城市,虽有“中国乳都”、“中国电都”等美称,但在全国的存在感并不强。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交通倍受诟病,近年拥堵指数一度名列全国前茅,解决城市“肠梗阻”首选轨道交通。
2017年,呼和浩特市一、二号地铁先后开工建设。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内蒙古电力公司站在讲政治、保民生的高度,加快立项审批和施工建设,承建单位呼和浩特供电局迎难而上,誓举全局之力打造一个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繁荣的品牌供电工程。
新的集结号已吹响。在呼市市中心新华广场交汇换乘的一、二号地铁线犹如一副十字蓝图,勾勒出首府现代化发展一个全新的维度空间。按照市政府办公厅《研究城市轨道交通1、2号线配套220千伏输变电及上级配套供电工程建设事宜》的会议纪要精神,呼和浩特供电局将地铁配套工程当作头等大事来抓,投资19.58亿元为地铁工程配套新建攸攸板、秀水、金海工业园等共6项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并向两条地铁线路共计4座110千伏用户变电站及20座35千伏牵引站、4座35kV场段站供电。
地铁建设分为四部曲“洞通、轨通、电通、车通”。其中“电通”作为动力之源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而且施工的每一阶段、每个节点都离不开电力供应保障。在整个地铁建设三年多时间里,全局上下发扬“三千精神”,本着电力先行的信念,制定完善的地铁供电方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所属计划、客服、设计、基建、光源公司、大用户处按时间节点倒排工期,党员先锋队带头冲锋,就像一个上紧发条的钟表一样按下了配套电力建设一排排快进键。
2018年9月25日,地铁1号线建设管理公司提出用电申请,需要向新建的南店110千伏主变电所提供电源。呼和浩特供电局随即开启24小时“奔跑”模式专班受理办理,开通绿色通道,通过精简项目实施管理流程,加快业扩报装进度,提高办电效率。在业扩报装流程上,实行“串行改并行”的同步机制。同时安排专业人员赴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地铁公司学习培训,为日后正式运营提前做好准备。
2019年4月29日,内蒙古第一座地铁变电站——1号线南店地铁变送电投运。6月22日,1号线一期地下站17个变电所一次合闸送电成功实现“电通”。12月28日地铁1号线投入运营。2020年10月1日,呼和浩特二号线地铁开通并与一号线在新华广场站正式实现换乘。绿色低碳的地铁出行方式,从此成为300余万首府市民生活的一部分。
“地铁建设工期紧、任务急,我们能想到的供电局先想到了,我们没有想到的问题他们也想到了。特别是今年新冠疫情紧张时期,呼供人对二号线预验收、调试和运营的敬业奉献精神令人钦佩,供电可以说是地铁建设中最让人满意和放心的环节”。呼市地铁运营公司副总经理刘义感慨地说。
凝聚力:临时支部走活“一盘棋”
呼和浩特是内蒙古首个、中国内地第38个开通地铁的城市。该局党委深刻认识到发展地铁对于首府商业布局、产业结构、能源环境、交通运行等的重要性,成功地将企业党建引领优势延伸到地铁建设中统领全局。
2018年,该局党委采用“党建+基建”的创新管理模式,牵头组织8家地铁施工方、监理方、设计方、项目单位(包括内蒙古电力设计院、华北电力设计院、辽宁送变电公司、江苏电三建公司等单位)的党员干部,成立了地铁供电工程临时党支部,将支部设在攸攸板变电站工程现场。根据工程实施阶段实行党员流动管理,临时党支部党员人数最多时有50多人,并以此为纽带层层传导扩展,影响和带动了成百上
千常年在外施工的参建者,真正地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实际工作中的执行优势和竞争优势。
该局党委书记黄亮坦言,“地铁供电工程难度大、建设周期长、施工队伍多、地上地下环境复杂。我们希望通过设立临时支部来搭建一个具有首府供电特色的平台和纽带,将地铁供电工程中的各种契约关系提升为具有共同的远景目标、统一的思想行动的战队,从而在党的领导下围绕安全、质量和速度开展工作。让参建单位横向间的协调配合更顺畅和高效,在内部通过组建党员突击队、开展党员示范岗活动来带动工程项目组成员创先争优,两相促进,互为支撑,确保工程建设如期完成。事实证明,也确实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在临时党支部的带领下,供电人在点多、线长、面广的地铁施工沿线众志成城。该局副局长杨海说,供电是地铁推进的先决条件。无论临时施工用电还是正式电源,大家几乎全部在工地上与时间赛跑。例如经过交替作业、24小时及节假日不休息的连续作业,地铁1、2号线供电间隔施工用时仅10天,比原联通云供电间隔3个月的施工周期压缩80天。基建外长云茂兴同志几乎天天不是跑政府就是跑工地,大用户管理处保电二队武鹏顾不上老母亲用呼吸机延续生命,计划发展处任一帆也仅是在妻子分娩前一刻才出现在医院。可以说,市轨道交通公司赠送的“人民电业为人民 守初心,担使命”的锦旗,恰是对所有参建供电人最好的诠释。
据统计,临时党支部成立以来,共组织了30多场次形式多样的慰问联谊、赠送书籍、党员讲党课、安全讲座等活动。2019年10月18日,临时党支部与市轨道交通公司机关党支部联合开展近百人参加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联合党日活动,该局党委书记黄亮和市轨道交通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占英分别讲授了精彩的党课。刘占英直言,首府供电人牢记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时刻承担着为发展城市供电能力的使命,这样的奉献精神值得青城地铁人学习。
临时党支部不仅为工程建设增添了生机和活力,也成为工程质量“信得过”的有效保证。地铁配套供电工程秀水220千伏变电站及攸攸板220千伏输变电线路工程,荣获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输变电过程流动红旗荣誉称号。
正能量:责任呼供电亮“风景线”
目前,青城地铁一、二号线日均载客量达14万人次,首府市民真真切切体验到了地铁的高效便捷。而与首府供电局大楼一路之隔的二号线诺和木勒地铁站,也成为近600多名呼供职工每天上下班出行的首选。供电人奉献着与市民获得着的幸福感,每每洋溢在他们的脸上。
该局始终积极主动承担国有企业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全力满足首府发展的用电负荷需要。该局局长白格平介绍,我们通过加强电网建设提供可靠的供电服务,“十三五”时期完成电网投资114.4亿元,为服务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两级党委政府和313万市民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首府供电长期以来凝练出的“保电精神”,成为呼供人一次次迎接挑战并赢得胜利的思想保证,也将为以地铁建设为代表的各项民生事业再立新功。
政治保电是首府供电企业一项义不容辞的常态化责任,可以说一年365天有300天在保电。据该局大用户局书记郝曙光介绍,“十三五”期间大用户管理保电队共完成979项3274天/次保电工作。今年疫情期间,分别为内蒙古第四医院、呼市第二医院、内蒙古疫情指挥部(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等疫情保电场所提供电力保障工作,共耗时150天次、56人次,圆满完成疫情保电工作。
地铁沿线站点重新勾勒出城市的商业版图,也为草原青城绘就了现代化的风景线。该局副局长吕殿民介绍,一、二号地铁线全部投运后预计每年新增电量1.1亿千瓦时,沿线的产业集聚效应将带来更大的负荷潜力。我们以聚焦提升供电服务水平为主线,开展“电力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努力打造“审批环节最少、流程最优、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电力营商环境,从而全面提升市民的电力“获得感”。
从1921年建厂的“归绥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发展而来的呼和浩特供电局,即将迎来建局100年的高光时刻。谱写“首善之城”高质量发展的光明曲,用实际行动践行“打造全新责任蒙电、建设亮丽首府供电”的郑重承诺,正是3600多名呼和浩特供电人的常情和常态。
责任编辑:周小博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