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时间:2022-02-25 20:37
中国电力新闻网讯 通讯员 吴洁 报道 “尊敬的用电客户,根据气象预报,曲靖市麒麟区将出现强降温及降雨(雪)天气,可能对电力设施造成影响……”
2月18日,云南省曲靖市各县区的居民都收到了这样一条短信或是微信提醒,短信发出的当天,曲靖大部分地区阳光明媚,气温达到20摄氏度,让人怎无法与一场即将来临的雨雪天气联系在一起。
2月19日,曲靖会泽、富源、宣威等地区出现了断崖式的降温,最低气温降至零下5℃及以下,曲靖电网在2022年迎来了第二次严峻考验,截至2月21日10点,线路覆冰90条次。
然而,针对此轮降温,南方电网云南曲靖供电局人员早就位、物资早投放、信息早发送,主动迎战,全力保供。
一年前就在做准备
在2月17日,曲靖供电局应急指挥中心召集9家县区局,针对本轮持续低温雨雪天气进行紧急会商,安排布置了本轮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橙色预警行动计划。
2月17日至19日期间,在曲靖供电局的统筹安排下,输电所全员进入应急备班状态,组建应急队伍5支,共计293人在驻点区域应急待班。重点区域变电站实行专人值守,配电专业人员1839人到岗值班,累计投入观冰融冰和抢修人员517人次,车辆131辆次,确保每天24小时都有充足的人手在观冰和抢险的一线。相应保暖、应急食品等物资分为9辆汽车分别抵达一线。与此同时,完成融冰装置的检查工作,针对涉及融冰的7个巡维中心按照融冰指令票开展了桌面推演,反复熟悉融冰“一线一策”,并与曲靖超高压局建立了内部应急联动工作联系群,为进行覆冰信息共享、跨区域直流融冰协同工作做好了准备。同时,开展重要设备、重过载设备特巡特维,完成测温21次,发现重大缺陷6条并完成缺陷消除,在预警期间持续开展16条负载率大于80%线路负荷监测及特巡特维工作。
配电专业共配备应急物资金具、绝缘子73112件,变压器122台,电杆722基,发电机245台,低压发电车12辆,个人背负式发电机41台,高杆灯113台,移动照明灯塔69座,其余低压供电、照明、通讯、个人防护类物资共3661件。
而在更早之前,去年8月曲靖供电局就召开《曲靖供电局2021年配网防冰抗冰、低压空开专项治理工作布置会议》,要求各个单位在11月内完成46条覆冰区高故障线路,14个覆冰区高故障台区改造工作,还根据省公司防冰专项检查反馈问题与历年冰灾故障分析结果,对中、重冰区线路新增拉线3772组,杆根加固1759基,其中对近三年发生过冰灾倒杆断线、位于斜坡上的覆冰区段新增拉线1689组,杆根加固1281基,投资接近2个亿。
生产技术部配网专责欧阳剑说:“去年智能设备和防冰加固工程的大力投入,相比以往,我心里的压力没有这么大了,甚至可以说,一年前我们就在为今年的抗冰保电做了充分准备。”
一块屏覆冰全知晓
从2月19日开始,曲靖供电局的应急指挥中心灯火通明,24小时有人值守。在这个三面都布满了显示屏的房间,中间最大的一块显示各个线路和现场的画面,并且不时切换。
为了让应急指挥中心拥有这样千里眼的能力,曲靖供电局2021年抓紧新装了50%的智能设备,这200多套覆冰监控系统,和500多套视频监控系统传回来的实时画面,即使是几百公里以外、几千米以上的设备现场都清晰可见。辅助了应急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在抗冰保电中的统筹协调应急物资、队伍及信息传递等工作。
“我下来了!”“好的好的,我们看到了。”
大屏幕上作业记录仪的画面正在显示,一位完成35千伏富黄线带电消缺的师傅顺利下塔,而刚刚整个作业过程坐在应急指挥中心来自各个专业的工作人员都清晰地看到。
除了作业现场,还有设备现场、线路情况、融冰实况,都能屏幕上显示,这就是集成电网运行、设备运维、生产运营、作业实时、防灾减灾、应急决策等各类信息平台的数字化、智能化曲靖供电局应急指挥中心。
而曾经,在没有智能设备的现场,观冰只能靠纯人力。在会泽一些人烟稀少的高海拔地区,不但没有车能走的路,甚至连手机信号都没有,就算人费尽力气走到了设备面前,也无法实时传回线路信息。
会泽鲁纳10千伏朝窝支线白沙梁子分支线就是这样的情况,人走进去要2个小时,走出来要2个小时,摔着去,滑着回,一边走还要一边抬着手机找信号,前后要4、5个小时才能报告线路情况。
现在,因为覆冰监控系统配有拉力传感器、温度感应、风速感应等,通过收集设备现场数据进行计算,就能准确的检测到线路状态,10分钟就能更新一次数据,不但比人肉眼观冰准确得多,更是减少了人在观冰路途上需要承担的交通风险、时间成本、人力成本。
截至2月21日上午,曲靖会泽、沾益、富源、罗平等地区冰雪依旧肆虐,曲靖供电局针对重点区域,除了实时视频和智能设备的监测,还运用了上千架次的无人机对线路进行巡视,对严重覆冰线路开启了9条次直流融冰,后续将继续增加线路巡视维护,坚决做好电力供应。
责任编辑:周小博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