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能源中国IOS版

  • 能源中国安卓版

  • 陇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人物

扬州发电检修部电气分部电机班:以先锋之名 铸就电机安全护盾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5-16 11:16

夏元明

  他们头戴橘黄色安全帽,每日穿梭在林立的发电设备之间,宛如一串串跳动的火焰。这里没有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只有无数次俯身巡检消缺时,从额头滚落的晶莹汗珠。他们像永不停歇的陀螺,不知疲倦地守护着700多台电机的安全。他们就是江苏华电扬州发电有限公司检修部电气分部电机班,这个由11名平均年龄57岁员工组成的“银发”班组。刚刚荣获的华电江苏“工人先锋号”光荣称号,是对他们多年来用专业与担当诠释“先锋”内涵的有力褒奖。

扬电公司检修部电气分部电机班全家福.jpg

扬电公司检修部电气分部电机班全家福。

  安全护盾源于细微之功

  每天,测温枪的红光在一台台电机外壳上跳跃,听针紧贴轴承,听运转声音、测电机温度、察电流参数,这样的“望闻问切”是电机班多年来雷打不动的“晨课”。

  在机声轰鸣的生产现场,他们眼神专注如雕琢艺术品的匠人,将对温差变化、细微震动感知转化为保障电机高效运转的安全密码。电机安全运转源于电机班对巡检细节的极致追求。去年夏季,用电量连破纪录!扬电公司四台机组“火力全开”,全力迎战夏季高温天气。一大早,班长王兵就来到生产现场开展设备巡查,当他猫着腰,将听针贴在磨煤机电机外壳上,眉头突然皱成了“川”字。“不对,振动有异常,是间隙性的!”此时电机在高速运转,若贸然申请电机停运检查,不仅耗时久,还会导致机组降低发电负荷。

  王兵迅速召集副班长周俊、技术骨干王俊,3 人围在电机旁,紧盯着监测数据,商量消缺办法。“先加密监测频次,每十分钟记录一次振动数据!”王兵迅速装上振动监测仪。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厚厚的记录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数据。他们时而低声讨论,时而眉头紧锁,在海量数据中抽丝剥茧,通过比对历史数据和实时曲线,结合多年的检修经验,最终认定问题根源是电机本体金属产生疲劳、刚性不足导致在电磁应力作用下产生异常振动。通过加固电机本体共振点与电机定子支撑座,使电机振动幅值降低至1.2丝,避免了一次大规模电机拆卸抽转子检修,缺陷消除时间也从预计的8小时缩短到50分钟。

  电机班将“零误差、零缺陷”作为铁律,以系统化思维筑牢安全生产防线,自创“三查三控”工作法,精心建立设备管理台账,详细记录着每台电机的“病历”;对重点电机实行的“一机一策”,量身定制“健康方案”,将电机安全周期管理落实到螺丝松紧、轴承润滑等细微之处。在#2机组发电机大修检查复紧发电机转子护环所有紧固件时,电机班及时发现并配合发电机生产厂家消除了转子励侧护环支撑块3颗紧固螺栓断裂失去紧力的重大设备缺陷,防止了发电机转子在运转中发生损坏事故。

  “我们多一份细心,设备就少一份隐患,安全就能多一份保障。”班组成员们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不仅是一份承诺,更是多年来始终坚持的工作信条。

  安全护盾基于匠心付出

  不论是检修还是抢修,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白天黑夜,只要有需要,电机班成员这批临近花甲之年的老兵召之即来、来则能战、战则能胜,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年龄从不是阻碍他们奋勇前行的绊脚石,他们始终以岁月赋予的匠心守护着设备的脉动,书写着属于他们的奋斗人生。

  #1燃机投产以来的首次大修是一场“硬仗”,46台电机大修,如同46座等待攻克的“堡垒”,横亘在电机班面前。面对挑战,班长王兵迅速成立攻坚小组,带领团队反复研讨,将拆卸、检测到修复、调试的每一个环节都细化成严谨的检修方案,力求做到万无一失。

  大修现场,扳手与螺母的碰撞声、电动角磨机的打磨声、万用表测量的蜂鸣声、行车运行的起吊声交织在一起。电机班组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拆卸前,他们对每一个部件进行精准标记,确保后续组装时“零差错”;检测时,使用精密仪器进行微米级测量,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隐患;绝缘处理时,严格把控恒温烘烤环节,为电机披上可靠的“防护甲”;组装后,又进行细致的动态调试,让电机以最佳状态投入运行。班组成员们将“精品检修”的理念深深融入到每一个检修工艺中,加班加点、埋头苦干,不仅提前3天完成大修任务,还将电机故障率从5%降至3.5%,一举创下同类机组电机大修最优纪录。

  去年隆冬,一台关键设备电机突发故障。险情就是命令!电机班5名骨干闻令而动,顶着刺骨的严寒,仅用10分钟便迅速集结完毕。抵达现场后,他们凭借丰富的经验,很快判定故障为电机内部绕组匝间短路。电机班班长王兵果断提出更换备用电机方案。停电措施执行完成后,王兵随即安排对故障电机进行拆除,备用电机经过试验及检查合格后,转运至现场进行安装。班组成员们顾不上休息,全身心投入到抢修工作中,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尽快将电机恢复运行。经过10小时的连续奋战,这群疲惫却坚毅的老兵,在第一缕晨光染红天际时,终于恢复了电机运转,为后续机组的高负荷运行赢得了宝贵时间。

  安全护盾成于学习创新

  在设备维护创新的前沿阵地,电机班始终保持着开拓进取的姿态。走进电机班的休息室,书架上整齐摆放着《电机故障诊断手册》《电气设备维护指南》等技术书籍。工作之余,班组成员常常围坐在一起,探讨新型电机控制原理和拆解检修技巧。“干一行就要钻一行。”这是班长王兵常挂在嘴边的话。近年来,班组先后培养出1名高级技师、3名技师。

  传统励磁变冷却风扇采用固定式安装结构,这种设计导致一旦冷却风扇突发故障,因励磁变处于带电运行状态,检修人员难以近距离开展维修作业。为解决这个维修“卡脖子”难题,电机班成立以检修技术骨干王俊为带头人的创新攻坚小组。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试验,提出了在冷却风扇安装处增设特制轨道的创新解决方案。当冷却风扇出现故障时,通过采用高强度绝缘材质打造,配备精密的导向装置和双重锁定机构,检修人员仅需三步操作,15 分钟就能一气呵成更换冷却风扇,彻底打破了励磁变冷却风扇“带病运行”的困局。

  在电力体制深化改革的浪潮中,电机班勇立潮头,主动“走出去”抢占外部火电、光伏检修市场。在承接的检修项目中,他们常常遇到进口设备全英文技术资料与精密变频控制系统的双重挑战。电机班成员组成学习实践型团队,大家一起查阅海量资料,逐字逐句翻译弄懂晦涩的技术参数、边学边干,凭借过硬的技术,在外部检修市场赢得精品检修工程铁军的“口碑”。

  “工人先锋号”的金色牌匾不仅镌刻着荣誉的印记,更承载着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未来,电机班将继续以匠心坚守电机安全阵地,为能源保供提供澎湃动力,奋力书写电力产业工人岗位建功的的优异答卷。

  责任编辑:于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