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时间:2022-09-16 19:40
抢抓机遇谋发展 踔厉奋发再前行
——记国网陇南市武都区供电公司十年蜕变
中国电力新闻网讯 通讯员 王银林 杜瑞霞 报道 十年,何其漫长;十年,何其短暂。在这十年间,武电人守正创新、砥砺奋进,始终坚持“严、细、实、快、高”的工作作风,坚持“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电网建设、优质服务、营销管理、供电所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年间,武电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打造出以电燃“橄榄之城”为特色的武都电力新品牌,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电力支撑,为市、区所在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武都54.6万城乡居民提供强大的电力保障供应。十年来武电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一届又一届领导班子的正确引领下传过电力发展接力棒,强抓历史改革发展机遇,蓄势而上,推陈出新,奋力拼搏,创造出武都电力快速发展“加速度”。
电力生命线投运
强力驱动强电网 经济发展有保障
十年前,武都电网基础薄弱,两水供电所所长李逢春说:“我已在武都电力公司工作30多年,亲历见证了武都电网发展的历史,十年前最大的感受是电力供应不足,线路卡脖子现象严重,每年一到迎峰度夏、迎峰度冬,用电高峰期就拉闸限电;遇到大风、雷雨天、冰雪天线路就容易短路跳闸,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有些山区交通不便,要几天时间才能恢复供电,有些用户冰箱里储藏的雪糕、冰棒都化成了水,肉都有味道了,空调风扇都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热得只有用扇子取凉,冷得只有用煤炉子取暖。近年来随着电网升级改造力度不断加大,新立杆塔、新装变压器、更换绝缘导线和规范安装,极大地提高了供电安全可靠性,现在电网坚强了,供电充足了,除计划检修停电外,很少停电,再也不怕拉闸限电了,用户对供电满意度很高。”
电力员工在洪灾后抢修线路、运输电杆
电网升级改造
经济发展,电力先行。十年来,武都电网从弱到强,充当着武都经济高速发展的引擎,推动着武都经济的快速发展。2012年武都公司所辖输变电设备规模仅有35千伏变电站8座,变电容量为96100千伏安,变台1235台,容量254245千伏安。10年来新建35千伏变电站3座,增加容量26300千伏安,新增变台1075台,增加容量152583千伏安。近3年投资4.7亿元,加大配农网建设、覆冰改造工程,优化了网架结构,确保了电网的坚强稳定,夯实了供电基础,2021年三临电力“生命线”的投运,使武都电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进一步加强,为武都电力供应提供了更加坚强有力的电力保障。
转变思想为社会 用心服务暖民心
“家里修了新房,需要接电,我下载了网上国网APP,自己在手机上一申请,第二天,电力公司就打电话联系我,派人主动上门装表接电,况且电表费、安装费一分钱也不收,现在供电公司服务确实太好了。十年前接电不但要交电表费、报装接火费,还要写用电申请,申请交上去就石沉大海,不托关系找熟人,接个电很难。”桥头村居民赵瑞字里行间透露着抑制不住的喜悦。
近年来,武都区供电公司坚持“你用电、我用心”,坚持“向服务要效益、向服务求发展”的服务理念,不断持续优化电力营商环境,进一步深化“三零”(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三省”(省时、省力、省钱)服务,实现客户办电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建立业扩报装重点项目“绿色通道”,为客户提供从技术咨询到装表接电“一条龙”上门服务。
为椒农装接烤椒设备
高压客户供电企业办理业务的时限单电源控制在22个工作日,双电源32个工作日,低压居民客户全过程办电5个工作日内完成,低压非居民全过程办电15个工作日完成。一直以来武都区供电公司把人民群众用电需求作为不懈努力奋斗的终极目标,切实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宗旨,把“我为群众办实事”走深走实,强化供电服务管控举措,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客户“获得电力”便利度和获得感。为保障客户用电品质,大力打造电力专家服务,配置“一专多能”台区经理,有效缩短报装时间,用电客户需求“一站办理”,停电后客户可通过网上国网APP在线申请报修,或拨打95598、台区经理电话寻求援助。
同时,武都区供电公司全力打造国家电网甘肃电力连心桥(陇南金橄榄-武都)共产党员服务队品牌形象,各供电所党支部与村委、社区开展“双格共建、善小同行、信息共享、服务共促”主题实践活动,实现要我服务到主动上门服务质的转变,让客户真正感受到供电服务带来的幸福感和优越感,真正享受到了电力红利。
共产党员服务队为花卉市场检查用电线路
技术改革新引擎 增供扩销促增长
数字看变化,十年突变,2012年原武都电力局有客户16.60万户如今已发展到19.64万户。十年来公司供电量从2.16亿千瓦时上升到8.12亿千瓦时,增长了275.93%;售电量从1.98亿千瓦时上升到7.73亿千瓦时,增长了290.40%,数字做着见证,变化看出发展。
从用上电到用好电,再到用上优质电,武都区供电公司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始终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建强织密城乡电网,强基固本,为城乡全面发展打下坚实供电基础。数字变化的背面凝结着一代代武电人为之创新发展的汗水和历程。
高温巡线
武电人清醒地认识到,供用电设备的坚强是增供扩销企业发展的基础保障,多年来投入大量资金加强变电站一、二次设备改造,实现了由原来人工值守到现在无人值守的技术突破,达到变电站智能化、交互化,以“全感知”电网保障“零感知”用电,大大提高设备供电能力。
效益是企业生存之本,近年来该公司引用大量高科技手段,从计量入手,投入大量资金实现智能电表全覆盖,淘汰原来机械电表,实现远程抄表,使计量更精准,抄表更方便,从源头上根治了电量的“跑冒滴漏”,确保电量颗粒归仓。
为市民讲解智能电表
强化营销管理,全面推广网上国网应用,加强高负损台区治理,广泛开展警企联合党员服务队反窃查违活动,通过制定一系列管理办法,采取一系列有效举措,推动供电量、售电量快速稳步增长,为企业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发挥了强有力的作用,客户用电幸福指数日益提升,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双丰收。
推广网上国网应用
优化基层办公环境 供电所建设突飞猛进
“十年前,走进武都各供电所低矮的平房,院落没有硬化,长满杂草,脏乱差,一派萧瑟的景象,员工抢修线路回来,满身泥土,一身汗味,也没有洗澡堂,三四个人住在一间宿舍里,一到夏天满屋汗味,一线员工居住生活环境十分清苦。”老职工陈晓忠回忆说。
基层供电所新建办公楼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供电公司的基础在基层供电所,只有基础牢固了,电力大厦才会安康稳固。近年来,武都区供电公司历任领导重心下移,以达标创优为依托,致力打造基层供电所基础设施建设,为一线员工创造舒适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十年间,投入大量资金,按照“满足需求、适度超前、统一标准、突出形象”的原则,新建供电所1个、重建2个、维修改造7个,改造后的供电所焕然一新、窗明几净、环境优美,各个功能区域划分明确,办公室各类设施配套齐全,企业文化墙,“五小”建设(小公寓、小食堂、小浴室、小书屋、小菜园)让人眼前一亮,为职工创造了温馨的家,增强了职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职工在小菜园采摘蔬菜
同时加强员工职业技能培训,强化学习型、技能型、创新型员工,督促符合条件的员工申报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激励员工争取职业技能等级专业技术取证,提升人才当量密度,经过多年努力人才当量密度由十年前0.60提升到现在0.87;按照“干最好、争第一、当典范”的工作标准,现已建成四星级供电所4个,拟建五星级供电所1个,星级供电所创建成效卓著,推动了供电所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结合各供电所地域文化特色,开展“一所一特色”文化创建工作,提升和解决供电所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为公司提升供电所建设、管理水平树立标杆形象。目前完成10个供电所企业文化阵地建设及“四家四心”班组文化实践,塑造文化凝心聚力,提升了企业品牌形象。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国网武都区供电公司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抢抓历史发展机遇,踔厉奋发,笃行不怠,锐意创新,继续前行,为打造“三城五地”建设美丽新陇南而不懈努力奋斗,为助力武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周小博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