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海油发展持续提升技术服务能力为增储上产贡献价值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时间:2022-06-29 19:12

  中国电力新闻网讯 通讯员 张娅 报道 6月8日,从海油发展工程技术分公司传来消息,通过与有限天津分公司的协同合作,酸压返排举升联作工艺首次应用于渤中25-1油田,并成功“救活”一口低效井,推动低渗油田实现高效开发。

  “近年来,结合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我们致力于进一步提升技术服务能力,为提高油田采收率、保障增储上产贡献价值。”海油发展工程技术分公司增产作业公司副总工程师王宏申说。

  反复验证 智能升级

  渤海油田 90%左右的原油产量来自水驱开发,“注够水、注好水、精细注水、有效注水”是实现长期稳产、上产的基础。今年1月,南堡35-2油田采用智能注 水工具,成功实施电缆永置下管柱作业。智能注水工具安装在千米水深以下,好比一个可以对周围环境进行实时监控的摄像头,能够更加精准地监测注水作业过程,从整体上提高作业效率。

  历经 600 多个日日夜夜和上万次试验,如今,研发团队已成功推出一整套具自主核心技术的“智能注水工具+控制 系统+软件/程序”产品组合,开发出包括4套控制电路板和3套嵌入式控制程序的第二代智能注水工具。

  与最初的智能注水工具相比,第二代智能注水工具更耐高温高压,且密封性更好,使用寿命更长,不仅为精准开展注水作业保驾护航,还可实现系统自动测调和校准,有利于降低运维成本,进一步推动油藏开发作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转变思路 破解难题

  在渤海油田,多数平台作业空间有限,一定程度上让稠油热采作业难以施展。对此,海油发展工程技术分公司成立热采专班,主动转变思维方式,提出用移动式注热取代传统的固定式热采。

  顾名思义,移动式注热的机动灵活性更强,能够打破特定平台的局限,实现哪个平台需要进行稠油热采作业就去哪里。然而,移动式注热的实现需要攻克难度更 高的技术,比如“如何应对支持船与生产平台之间的高温高压蒸汽管线位移补偿” “如何克服平台吊装、供电负荷等因素的影响,实现热采作业和修井作业同步进 行,确保油田产量”,这都是需要热采专班逐一统筹考虑并解决的。

  经过热采专班近6个月的努力攻关,移动式热采作业现已在旅大27-2 油田成功实施。此前,热采设备的安装就位调试工作至少需要25天才能完成;现在,移动支持船到达采油平台后,只需7天准备即可开展稠油热采作业。如今,旅大 27-2油田的两口井蒸汽注入量均达设计标准,为后续实现10口井热采作业奠定了基础。

  多点开花 增油提效

  海油发展工程技术公司自主研发的技术同样在有限天津分公司秦皇岛32-6油田 落地开花——“高含水油井控水+防砂一体化”已在油田B31井成功应用,日增油量可观,推动油田含水率下降7个百分点。

  “有限天津分公司计划将该技术在更多油田进行推广应用。目前,我们已完成 42口井的方案设计,其中8口井已进入方案的现场实施阶段。”王宏申说。

  此外,海油发展工程技术分公司自主研发的冻胶分散体平台产注一体化调驱技术也 已在海上一线投用。今年4月,该技术在南海西部低渗油田首次亮相,开创了调驱作业体系在线监测、实时调整的新模式,推动整个作业工期缩短40%。据了解,该技术还将在今年内应用于渤海油田的7口井,继续服务增储上产,助力生产一线开辟一条海上油田调驱技术规模化应用新路子。

责任编辑:周小博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