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能观察

专访 | 访比亚迪储能及新型电池事业部电力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曹虎

来源: 时间:2024-04-23 14:05

  两端发力 实现“一储多用”

  ——专访比亚迪储能及新型电池事业部电力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曹虎

  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 莫非

  近日,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规范新型储能并网接入管理,优化调度运行机制,有助于充分发挥新型储能作用,支撑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通知对行业将起到哪些推动作用?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该如何推进《通知》有效落实?记者就相关问题专访比亚迪储能及新型电池事业部电力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曹虎。他建议,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两方面发力,实现“一储多用”,加快建立能够反映新型储能价值的价格机制。

  中能传媒:您如何看待《关于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用的通知》对行业发展带来的影响?各方反馈情况如何?

  曹虎:政策明确了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用的管理方式、技术要求、组织保障措施等内容,将在电力调度、市场构建等方面对储能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首先,政策首次明确了接受电力系统调度的新型储能范围,包括调度调用和电站自用两类。表明以上两类储能均需接入电力系统并签订调度协议,这将从整体上提升电网的可调控储能容量。

  其次,政策提出积极支持新能源+储能、聚合储能、光储充一体化等联合调用模式发展,示范项目调用优先于非示范项目,市场化交易结果优先于行政指令,必要情况时,所有调管范围内的新型储能应接受电力调度机构统一直接调用。这就为各地的储能调控模式指明了方向,对提高储能利用率具有较强的引导作用。

  第三,政策提出加强新型储能运行管理,明确、细化各类新型储能的考核实施细则,有助于推动储能电站“勤修内功”,包括选用质量过关的储能产品,提升内部运维水平和涉网性能,从根源上保障新型储能高效利用。

  第四,政策明确了新型储能调度运行技术要求,鼓励存量新型储能技术改造以满足技术要求。有助于激励存量储能电站尤其是新能源配建储能升级改造,帮助调度机构落实储能调控能力,确保储能关键时刻“顶得上”,从本质上改善储能“建而不用”现状。

  最后,政策明确了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省级能源主管部门、电网企业在促进新型储能并网调度方面的职责及协调保障措施,有助于明确职责,提升效率,激发储能参与市场、接受电网调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我了解到,政策发布后,行业反馈积极,纷纷表示该政策有望从根本上提升我国新型储能利用水平,引导行业健康发展,极大地提振各方对国内储能市场持续发展的信心,并表示期待各地进一步细则与实施方案的出台。

  同时,此政策也对各储能电站的运维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系统集成厂商与电池厂商表示将更加重视对产品方案安全性能的提升,避免出现“调而不能用、不好用”以及因性能不达标而被考核的情况,真正成为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有力支撑。

  中能传媒:您认为当前新型储能大规模建设和调用不充分矛盾的根本症结是什么?该如何解决?

  曹虎:配建储能已然成为全国各地新能源项目并网的普遍要求。但目前新型储能处于从研发示范向商业化初期过渡的阶段,新能源配储调用率低、且大部分储能项目虽大规模建设但盈利水平不高、商业模式不明。新能源配储等效利用系数仅为6.1%,影响储能收益,因此储能“调用不充分,建而不用”的问题突出。

  首先,应会同有关方面研究优化储能调度运行机制优化储能配置和调运方式,提升储能利用水平。结合当地新能源消纳、资源特性、负荷特性、电源结构等因素,具体分析各地系统调频、调峰需求,综合煤电灵活性改造、电网调节能力提升等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新能源配置储能的规模和型式,避免资源浪费。

  其次,要完善市场机制,健全新型储能电站参与电力市场规则。各地加快完善储能电站参与电力市场相关配套政策及实施细则,保障新型储能更好地融入电力市场。完善新型储能参与电能量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等机制。通过价格信号激励市场主体自发配置储能资源,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储能建设。

  中能传媒:站在企业的角度分析,应该如何推动政策落地,切实推动新型储能高效调度运用?

  曹虎:我认为应该从两方面发力。

  在电力市场方面,一是加快电力市场建设,鼓励不间断电源、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等用户侧分散式储能设施聚合利用,实现“一储多用”。此外,还应丰富辅助服务市场交易品种,加快建立容量市场,适当扩大辅助服务成本占终端用能成本的比例。二是聚焦新型储能项目,推动多元化、市场化、规模化发展。加快新型储能价格机制研究,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形成健康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加快建立能够反映新型储能价值的价格机制。

  在调度运用方面,一是优化和细化储能调度运行机制。设置储能电力调度的阶段性目标,提高电网调度的智能化水平。优化新型储能调度运行机制,进一步理顺调度管理、明确技术要求,加强政策保障,合理制定纳入统一调度的新型储能范围,结合新型储能不同类型场景,科学确定调度界面和调度运行方式。二是坚持示范先行,引导投资主体采用先进、高效的技术,加强新型储能调度运用,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实现“促创新”“促协调”“促安全”,积极稳妥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余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