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能观察

中能专访|加强发电企业碳排放数据管理

来源:《中国电力报》 时间:2023-03-01 14:11

——访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副主任、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王永利

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王若曦

  核心提要

  ●碳排放数据质量直接决定了碳排放交易配额分配的公平性

  ●做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基础是保证碳排放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科学性

  ●发电行业碳排放数据采集时效性较强,能够为国家提供及时的数据决策依据

  ●全国碳市场管理平台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形成了强大推动力

  生态环境部日前印发《关于做好2023—2025年发电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聚焦保障碳排放数据质量提出工作要求。

  《通知》中涉及的碳排放数据管理工作为何主要针对发电企业?强化碳排放数据质量日常监管将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应如何做好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体系的衔接工作?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副主任、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王永利。

  中能传媒:生态环境部提出下一步在优化数据质量管理体系方面将主要做好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与配额分配的衔接、技术指南与管理要求的衔接、政策规范制定与组织实施的衔接。您认为做好这些衔接工作对于完善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体系将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王永利: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与配额分配的衔接、技术指南与管理要求的衔接、政策规范制定与组织实施的衔接,这三项衔接工作层级是逐渐增高的。做好三方面的衔接工作,从顶层设计到基础数据质量管理的实施都会得到理顺,为碳配额分配打下坚实的数据基础。

  在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与配额分配的衔接方面,我认为碳排放数据质量直接决定了碳排放交易配额分配的公平性。当前是推进“双碳”目标初期阶段,数据管理标准和碳排放测算模型不统一,导致最终形成的碳排放数据质量参差不齐。碳排放量纳入电力市场交易后将转化成经济效益,提升碳排放数据质量至关重要。做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基础是保证碳排放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科学性。

  在技术指南与管理要求的衔接方面,行业之间技术壁垒明显,不同行业数据质量采集工作有明显的细分,形成统一的管理办法对于全行业来说不一定适用,因此要做好技术与管理办法的衔接。

  在政策规范制定与组织实施的衔接方面,由于碳排放领域很多标准尚未在政策规范层面进行明确,政策规范实施的条件、内容尚未达到成熟阶段。待政策规范的制定条件成熟时,需做好与组织实施工作的衔接。

  中能传媒:《通知》提出,2023—2025年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工作主要针对发电行业。而此前2022年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工作涉及其他行业。管理工作主要聚焦发电企业的原因是什么?

  王永利:发电企业是我国碳排放参与的主体,碳排放数据管理应该重点抓好“大头”。相对而言,2022年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工作提及的石化、化工、建材、钢铁等行业碳排放数据采集难度更大,且数据采集具有滞后性。发电行业碳排放数据采集时效性较强,能够为国家提供及时的数据决策依据。此外,随着我国电能替代水平的不断提升,石化、化工、建材、钢铁等碳排放重点行业生产能耗也更多集中在电力方面。

  具体看发电领域,当前火力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六成以上,是发电企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以燃煤发电为例,煤炭作为燃料运到煤场储存,接着煤炭通过传送带输送至磨煤机磨成煤面,将煤面送至锅炉进行燃烧产生热能带动发电机进行发电。燃煤发电经历的所有生产环节都将产生碳排放,而火电厂生产单位能耗水平决定了碳排放强度。因此做好发电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管理将助力企业提升清洁化生产水平。单位能耗与生产成本正相关,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管理能为发电企业提升生产经济性提供决策依据,让发电企业清晰了解到各生产环节具体能耗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改。此外,随着全国碳市场向纵深发展,碳排放权交易将产生成本,会倒逼企业控制碳排放强度。

  中能传媒:《通知》提出强化碳排放数据质量日常监管,要对重点排放单位月度信息化存证的数据及信息进行技术审核,识别异常数据。强化碳排放数据质量日常监管具有怎样的积极意义?对重点排放单位月度信息化存证的数据及信息进行技术审核出于怎样的考量?

  王永利:近年来,我国碳市场处于持续完善的进程中,而完善碳市场的基础是做好日常监管,确保交易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规避碳市场交易的风险并保障交易的公平性。我认为此前生态环境部对于生态环境监测采取的一系列办法很好地实现了污染治理工作,碳排放数据质量日常监管工作也可以借鉴其中一些监管方法。

  当前,碳市场属于大宗式交易模式,即一年或几年交易一次。实际上未来碳市场交易频率将愈加频繁。在具备市场条件的情况下,有望实现月度交易甚至更短时间间隔交易。因此未来碳市场交易实时性的特征会更明显,月度信息化存证数据及信息将保障交易数据的客观性,并可有效掌握市场交易价格变化趋势,有利于市场更好地发现价格。

  而当前碳市场交易月度间交易价格会出现较大程度浮动,反映的各月碳排放成本可能存在较大差异。由于当前全国碳市场每年计量一次碳排放成本,不断变化的碳排放成本则被归一化,难以反映实际成本。而月度信息化存证数据及信息为碳数据管理提供了实时基础。

  中能传媒:《通知》提出启用全国碳市场管理平台,将带来哪些影响?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应如何应用平台做好数据质量监管和审核?

  王永利: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提出建设全国统一的能源市场,培育发展全国统一的生态环境市场,加快培育统一的技术和数据市场等要求。

  全国碳市场管理平台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形成了强大推动力。该平台的构建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了重要载体,为全国乃至各地进行碳市场交易提供了支撑。当前,国家每年进行一次碳市场数据质量检查,数据质量监管存在滞后性,全国碳市场管理平台的启用,可以实现数据质量监管更及时。

  全国碳市场是由各省级、市级碳市场支撑起来的,因此必须保障全国碳市场管理平台与地方碳市场管理平台的信息畅通。未来有可能出现省级碳市场与全国碳市场交易同时进行的情况。类似电力市场化交易,北京、广州电力交易中心进行大范围的省间交易,其他各省电力交易中心进行省内交易。省级碳市场交易中心的运行为全国碳市场构建提供层级和规范。全国碳市场管理平台与地方碳市场管理平台相互衔接,两种市场互为补充。

  地方生态环境部门进行碳排放数据质量监管和审核,需要做好碳排放数据采集装置的配置,保障数据上传的时效性。

  此外,碳市场管理平台将以市场化手段运行,碳排放量大的企业需要购买更多的碳配额,交易过程也产生更多税费,税费将用于维护碳市场管理平台建设。

  责任编辑: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