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能观察

中能专访|“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态势已现

来源:​《中国电力报》 时间:2022-11-10 17:15

“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态势已现

——访中广核“华龙一号”总设计师王鑫

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 白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核电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在能源保供、安全运营、科技创新等领域取得了累累硕果。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核电技术、新能源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对核电行业取得的成绩予以了肯定。

  聚焦技术创新,核电领域取得了哪些突破性进展?在推进“双碳”目标的进程中,核电又将如何发力?就上述问题,中能传媒记者专访了中国广核集团“华龙一号”总设计师王鑫。

  中能传媒:核电作为安全高效的清洁能源,在推进“双碳”目标中将贡献哪些力量?中广核将企业的战略定位确定为“国际一流的清洁能源集团”,在我国能源转型的过程中又将有何发力?

  王鑫:加快能源绿色转型,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

  核电是清洁能源供给体系中的重要分支。以中广核为例,自大亚湾核电站首台机组投运以来,截至2022年6月底,中广核累计上网电量为20956亿千瓦时,等效减排17.4亿吨二氧化碳,相当于减少标准煤消耗6.3亿吨。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增强清洁能源供给能力,不仅能支撑国家能源需求的合理建设,也将是全社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补充。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明确,到2025年,国内能源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46亿吨标准煤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在过去的半个世纪内,核能贡献了一半的低碳电力,降低了二氧化碳的长期排放增速,也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碳达峰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我国当前的发展阶段来看,推进能源革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离不开核能的助力。

  另外,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发展,也为核能提供了新的机遇。核电运行稳定、可靠、换料周期长,适于承担电网基本负荷及必要的负荷跟踪,可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作为基荷能源,通过与风光水等清洁能源协同发展,共同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对优化能源整体布局、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提高核电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比有利于整个电网系统的安全,以及电网对风光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大比例消纳。

  在能源转型的过程中,中广核始终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战略,推动相关领域技术自主研发与应用创新,如今已成长为以核电技术为核心特色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清洁能源企业,成功研发了以“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和我国首个核电站核级数字化仪控平台“和睦系统”为代表的标志性重大成果,形成了核能、核燃料、新能源、非动力核技术应用、数字化、科技型环保、产业金融在内的“6+1”产业体系。

  特别是在新能源领域,中广核在过去十年间实现了产业规模和效益协同发展,业绩不断攀升。其国内新能源项目现已覆盖30个省份,“十三五”末较“十二五”末实现装机容量翻一番,超过3000万千瓦。风电业务形成“海陆并举”格局,累计上网电量超2000亿千瓦时,在运风电机组总数超过1万台;太阳能业务装机容量超过799万千瓦。

  中能传媒:近年来,我国核电产业在技术方面主要取得了哪些突破性进展?对我国核电产业发展有何意义?

  王鑫: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整体装备制造和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20世纪90年代大亚湾核电站建设初期,国家就明确要大力推进我国大型商用核电站建设的自主化和国产化,按照“高起点起步”,引进了当时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一流核电供应商,我们怀着“低头靠勇气、抬头靠实力”的信念,虚心、认真、努力地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增强,我们持续改进和完善核电技术的自主化,全面掌握了大型百万千瓦商业核电机组的建造技术,而且具备了自主研发的能力,国家的监管体系也在这个过程中持续完善。

  其中,我们更是自主研发了三代百万千瓦级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华龙一号”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打破了国外核电技术垄断,是支撑我国核电发展规划顺利实施的重要选择,成为当今核电市场上接受度较高的三代核电技术之一,对我国实现由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历史性跨越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华龙一号”的研发,中广核全面提升和完善了科研技术体系,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显著增强。从研发的顶层策划、工作组织、经费投入、过程控制、质量把控、内外协同、成果转化、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全过程的组织与实施,建立了高效、协同的科研体系,积累了丰富的大型研发项目的组织实施经验,进一步提升了整个科研体系的协同力。

  此外,“华龙一号”不仅是我国核电技术的创举,也带动了一批核电装备制造业和关键核心技术的发展,超大型锻件、690合金管、核级焊材等关键材料加工制造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改变了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数字仪控系统等关键设备实现了自主化和国产化。核电试验平台建设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我们的核电安全监控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成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核能科技创新体系和成果转化平台,为核电技术持续改进提供支撑。

  中能传媒:据了解,目前“华龙一号”已进入批量化建设阶段,中广核会怎样抓住批量化建设的机遇,布局核电发展?

  王鑫:“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的成功研发,使我国拥有了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机型,“华龙一号”示范项目的成功,不但在国内核电市场开辟新的增长空间,还有助于全面落实我国核电发展规划。今年1月,“华龙一号”通过了世界上最严苛的核电技术审查,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得到国际社会全面认可,使中国核电能够全方位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态势已现。截至2022年10月,中广核在建核电机组7台,全部使用“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装机容量838万千瓦;在运核电机组26台,在运装机2938万千瓦,并创造了全球领先的安全运营业绩。

  我们将充分利用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带来的批量化建设契机,优化设计,实现技术升级。在确保安全性前提下,提升运行控制保护的先进性、灵活性,提升智能运维水平,降低建造成本,实现建设及运维的规模化效益。以攻关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安全稳定供应清洁能源践行使命担当,投身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

责任编辑: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