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能观察

氢能产业跑出加速度

来源:《中国电力报》 时间:2022-11-03 17:11

 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 余璇

  近年来,氢能以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前景广阔等优势在新能源领域广受关注。氢兼具原料和燃料双重属性,在新型电力系统中,氢能是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重要载体,也是连接可再生能源电力及多元化终端用能需求的重要媒介。

  在“双碳”目标指引下,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正步入快车道。

  根据中国氢能联盟与石油和化学规划院统计,2021年,我国氢气产能约4100万吨,产量约3300万吨。其中,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取氢气(绿氢)约占1%。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我国制氢以化石燃料制氢为主,约占我国制氢产能的96%。生物制氢和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等技术仍处于开发阶段,我国制氢技术尚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氢能作为清洁低碳能源,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被广泛应用于化工、交通、能源电力、建筑等领域。我国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推动技术攻关、强化试点示范等措施,积极引导氢能产业健康有序发展。2019年,氢能被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各地扶持政策逐步涌现;在能源法(征求意见稿)中,明确将氢能纳入能源体系管理;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从氢能产业创新体系构建、基础设施建设、多元化示范应用、制度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制定政策措施,推动氢能产业发展。

  在政策的引导下,全国各地也加快了产业布局,我国氢能产业发展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截至目前,全国20多个省(区、市)已发布氢能规划和指导意见共计200余份;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环渤海三大区域氢能产业呈现集群化发展态势;我国累计生产燃料电池汽车超9000辆,建成加氢站超250座,在制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生产和加氢站布局三个方面已领先全球。电解水制氢和氢燃料电池两大关键技术取得重要突破,部分性能参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本大幅降低。北京冬奥会期间,搭载自主氢燃料电池电堆的200辆大巴车,出色完成了冬奥会延庆赛区和北京赛区交通保障任务,全面验证了自主氢燃料电池技术的耐受能力和安全性。

  值得关注的是,基于政策的驱动与引导,目前我国氢能行业虽已逐步建立起“制储运加用”等较完整的产业链,初步具备了规模化发展的基础,但氢能产业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以及产业配套能力不足等问题仍待解决。

  对此,业内专家表示,一是要统筹规划氢能产业布局、加强产业顶层设计,重视我国目前产业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根据国情制定产业政策,完善监管部门职责,建立长期产业激励政策,与研发能力强、有技术资源优势的企业合作推进氢能产业发展。二是攻克核心技术瓶颈、加快实现国产化。加快技术创新,集中上下游优势,在氢能储运装备、燃料电池等关键部件上提高国产化水平。三是要重视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下游多元化应用,氢能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基础设施建设。我国可以根据未来长远目标做好战略布局,积极开发氢能下游产业应用新领域。

责任编辑: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