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能观察

燃料碳价双上涨 可再生能源地位凸显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时间:2021-08-18 16:08

  燃料碳价双上涨 可再生能源地位凸显

  ——上半年欧盟发电情况分析

  中国电力新闻网记者 于琳娜

  近日,英国能源智库Ember发布了新一期的《欧洲电力评论》,对今年上半年欧盟27国发电最新数据进行了梳理分析,并与疫情期间(2020年上半年)和疫情前(2019年上半年)的同期数据进行了对比。

  报告显示,2021年上半年,尽管电力需求已基本恢复,但化石能源发电量仍低于疫情前水平,因而欧盟27国电力部门排放比疫情前(2019年同期)降低了12%。2021年上半年,煤炭发电量比2019年同期减少16%(36太瓦时),占发电总量的14%,自2015年以来几乎减少了一半。清洁能源发电已占欧盟27国总发电量的三分之二(66%),其中可再生能源占发电总量的39%,其余为核能(27%)。

  分析显示,德国、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的化石能源发电成本,已是风能和太阳能的近两倍。在整个欧盟,化石燃料、天然气价格在2021年上半年几乎翻了一番,进口煤的价格也激增了70%。

  化石能源发电成本上涨明显

  今年上半年,大宗商品和碳价走势都朝向同一方向发展。尤其是天然气成本飙升,导致欧盟二氧化碳配额的价格创下历史新高。现在,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主要经济体中,运行现有的化石天然气和硬煤发电厂的成本,已经是新建太阳能光伏、陆上风电的两倍。

  2019~2021年上半年,碳价上涨了84%。大部分涨幅发生在过去6个月,欧盟碳排放交易价格在3月达到每吨40欧元,在5月突破了每吨50欧元。进口硬煤价格自今年以来上涨了70%,主要原因是全球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推动了煤炭需求的增加。

  同一时间,天然气价格上涨39%,与2020年上半年的平均价格相比,则飙升了188%,自今年以来几乎价格翻番。这种跳升是多因素造成的,包括北半球寒冷的冬季耗尽了储存水平、席卷北美的热浪影响供应、亚洲对液化天然气需求增加导致供应不足,欧洲天然气库存已经处于十几年来的最低水平。

  预计碳价将继续上涨,燃煤电厂可能会相继宣布严重的财务困境,并比预期更早地关闭——例如,德国的开姆尼茨·诺德褐煤电厂由于经济不可行,比计划提前6年关闭。

  燃料、碳价双重上涨凸显了在欧盟加快部署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迫切需要。目前,现有硬煤、褐煤和天然气发电的成本已经远高于陆上风电、太阳能光伏。

  煤电份额快速结构性下滑

  尽管欧盟的电力需求在今年上半年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但与2019年上半年相比,燃煤发电量要低16%(36太瓦时),主要原因是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在2019~2021年上半年之间增加了11%(53太瓦时)。

  2019~2021年上半年,只有4个国家的燃煤发电量超过了疫情前的水平,分别是丹麦、法国、爱尔兰和波兰,但也仅增加了2.9太瓦时,占总发电量的0.2%。在其他依赖煤炭的国家,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保加利亚17%,捷克19%,德国14%,匈牙利28%,罗马尼亚23%。

  与2020年上半年相比,今年上半年欧盟硬煤和褐煤发电量均有所增加,这是由需求复苏和天然气价格大幅上升推动的——这使得煤炭免受碳价上涨的全面影响。在欧盟各国中,德国今年上半年燃煤发电绝对增幅(20太瓦时)最大,但即便如此,自2019年以来,德国煤炭发电量也下降了14%。

  总体而言,尽管电力需求有所回升,但在2021年上半年,煤电仅占欧盟所有电力生产的14%。其份额从2015年(25%)以来几乎减少了一半。虽然在今年上半年略有上升,但欧盟的煤电仍处于快速结构性下降的状态。

  清洁能源发电有所增加

  在整个疫情期间,欧盟清洁电力生产有所增加。

  上半年,清洁能源为欧盟提供了三分之二(66%)的电力,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加了3个百分点(24太瓦时)。风能和太阳能的产能扩张在疫情期间表现出明显的弹性,然而,与2019年上半年相比,今年上半年不利的风况和核电产量下降(部分是暂时的,部分是结构性的)阻止了清洁电力生产的更大增长。

  欧盟在未来十年内需要将清洁能源在电力结构中的份额增加一倍,才能实现其新的2030年气候目标。

  由于一些欧盟国家结构性调整和法国的生产限制,核电产量减少,导致减少了清洁能源的增长潜力。预计未来十年欧盟的核电装机仍将下降,电力系统脱碳的情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风能和太阳能的快速增长。

  疫情期间,风能和太阳能装机增长显示出很高的弹性。然而,受不利天气条件的影响,2021年上半年风光总发电量比2020年降低3%,主要原因是风能发电下降了7%。这个变化被其他可再生能源的产量增加所抵消,特别是水电,从而确保了今年上半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整体增长。

责任编辑:张栋钧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