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能观察

沈亚东:从全球视角重新审视碳中和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时间:2021-07-12 17:07

中国电力新闻网记者 张振兴

  2020年,我国提出“3060”碳目标。未来四十年,在减缓全球变暖、适应全球变暖、超越全球变暖的时代大舞台上,全球科技、经济、社会、文化将发生系统性变革,一场波澜壮阔的革命将深刻影响我们每一个人!

  《碳中和——全球变暖引发的时尚革命》是一本写给大众的碳中和书籍。它系统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应对全球变暖的“三十六计”,分生活、环境、生命、空间、金融、创新、文艺、哲学、大学九篇,从衣食住行到影视作品,从生命科学到人工智能,从江南小镇到青藏高原,从大漠长河到星辰大海等等。全书为我们展示了碳中和框架下,一幅波澜壮阔的全球经济社会画卷。

  《碳中和——全球变暖引发的时尚革命》作者沈亚东,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电气工程专业、教授级工程师、国煤炭学会科学传播专家团队成员、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之光”科学转播专家。

  新格局,新气象,碳中和将如何重构你我的认知?我们又应该建立怎样的创新机制适应日新月异的新变化?日前,记者采访了沈亚东。

  记者:《碳中和:全球变暖引发的时尚革命》是一本写给大众的“碳中和”的书。全书最大的特点是全球视角,其中既涉及能源,即对电力、氢能、煤炭、新能源的思考,更有数字技术,如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您写这本书的初衷是什么?书中提出的“暖战”概念,我们应该如何理解?

  沈亚东:这是一本写给“Z世代”的书!

  “来吧,到Z世代的星球看一看,你需要他们,他们却未必需要你”。这是《商业周刊》(中文版)一期《Z时代颠覆消费》专刊的叙述。

  什么是“Z世代”?他们是“千禧一代”的“九五后”,他们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他们是时代的宠儿,他们注定要为这个时代面临的重大挑战,提供全新的思路。时势造英雄,英雄促时势。当今世界,全球经济增长乏力根本原因是科技创新驱动力的不足,在“一战”“二战”和冷战的科技红利逐步消失之际,人类共同应对全球变暖的“暖战”,正在引发新一轮的科技革命。

  今天,在“暖战”的宏观架构下,世界各国都需要对能源、医药、文艺等领域进行跨界创新,从而解决当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因此,碳中和不仅仅是能源经济的革命,也是科学技术的创新革命,乃至人们价值观的革命。

  “暖战”呼唤天下一家的胸怀。全球变暖带来的风险是全球性的,不仅是北极冰川融化、大西洋暖流减弱,全球变暖是一个世界性问题,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置身事外。

  “暖战”呼唤“天人合一”的实践。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化石能源的“燃料”属性正在逐步降低,其转化为化工品时产生的碳排放,需要人工植树造林碳汇加以中和。我国陆地生态系统一直扮演着重要的碳汇角色,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退耕还草工程以及长江珠江防护林工程,体现了国人民打造绿水青山的努力和成效。这个过程中,国传统价值观“天人合一”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记者:为什么碳中和是一场“时尚革命”?

  沈亚东:实现碳中和首先是观念的改变,特别是消费主义的价值观。价值观的改变是艰难的、漫长的,但是它对行动的号召力是持久的。因此,倡导低碳的生活理念,也非一朝一夕之功。碳中和作为“时尚革命”,更多是要引导观念,引领潮流。

  2018年12月8日,在波兰的卡托维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4届缔约方大会上,43家时尚和奢侈品行业的品牌和组织共同签署了《时尚业气候行动宪章》,提出温室气体2050年净零排放的愿景和2030年减少30%的目标,并强调使用低碳材料,加快推进循环经济。时尚行业是碳排放的大户,目前,服装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衍生合成材料,而制造这些材料的过程需要大量的碳排放。减少时尚行业碳排放,需改变每个人的消费习惯,这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观的升级。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一项研究显示,目前,畜牧供给链碳排放总量大约是81亿吨。其中牛占60%左右,而猪、鸡则均占10%左右。有些国家透明化碳足迹和创新工作方式,大幅度降低单位农产品的碳排放。如今,全球也流行起素食主义的风潮,倡导降低肉食消费,提倡植物人造肉、植物人造奶消费,鼓励低碳的饮食习惯。这是一种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也是人类在当前环境下价值观的升级。

  今天,国“3060”起航,对于国的“Z世代”,在数字化、全球化浪潮中成长起来,他们更容易接受新的观念、新的思想,也应该以新的价值观以及创新的方式,迎接并建设属于新一代的低碳社会。毕竟,碳中和目标,最终需要在他们手中实现。

  记者:您在书里描写了“电氢社会”的“声音”和“颜色”。什么是“电氢社会”?

  沈亚东: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电气化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电力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会逐步提升。另外,氢能作为一种高效清洁能源,在经济社会诸多领域,特别是交通系统,将逐步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电氢社会”是电力和氢能占主导的能源消费结构社会。

  100多年来,汽车实现了人类自由移动的梦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历史上第一辆电动汽车诞生于1834年,是苏格兰人安德森发明的。半个世纪后的1885年,本茨发明了第一辆内燃机汽车。随着“一战”“二战”对汽车动力的需求,民用电动汽车才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近年来,随着燃油汽车对于石油资源的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电动汽车逐步回到人们的视野,也诞生了特斯拉、比亚迪等一批代表性的企业。

  电动汽车产业链长,涉及上游的锂镍钴等材料、中游的电池生产、下游的整车制造及运营。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电动汽车已经从政策驱动走向市场驱动,众多汽车厂商不断推出爆款车型,电动汽车已经成为一种新时代的“时尚元素”。正如德国宝马汽车公司总部大楼造型从“四缸发动机”变成“四节电池”,并标识“THE FUTURE IS ELECTRIC”即“未来属于电力”,标志着新时代的到来。

  另外就是氢能。它是一种高效的二次能源。既可以利用传统能源制取,也可以通过可再生能源制取。目前,通过传统化石能源制造的灰氢成本,远远低于利用可再生能源制造的蓝氢。在通往氢能社会的路上,我们还需要建立统一联盟,对蓝氢进行科技攻关和示范项目的同时,通过灰氢量大价廉的优势做大氢能下游产业链,培育氢能用户群,随着氢能上下游产业链的成本大幅度下降,走向蓝氢大规模应用。

  目前,我们的交通系统无论是电动汽车还是氢能汽车,都是生产过程中的碳排转移。未来,我们要实现电力、氢能全产业链的生产过程的清洁低碳。

  记者:书内提到碳市场“鲜衣怒马”,碳市场对欧洲能源经济发展起到了哪些倒逼作用?这对我国有哪些启示?

  沈亚东:碳市场源于清洁发展机制。清洁发展机制即CDM,是《京都议定书》引入的灵活履约机制之一。核心内容就是允许发达国家与发展国家进行项目级碳减排量抵消额的转让与获得,在发展国家进行碳减排项目。发达国家完成碳减排目标,可以到发展国家购买碳减排指标。2005年《京都议定书》生效,我国就有部分能源企业探索CDM业务。

  欧盟碳排放体系成立于2005年。彼时,欧盟碳市场化石燃料温室气体排放量为43亿吨,到2017年已经下降到35亿吨。碳市场的建立加速了欧盟能源体系的转型,煤电逐步退出,可再生能源发展步伐大幅度加快。碳市场作用下,英国煤电发电量下降明显。2014年,燃气发电取代煤电成为第一电源,2017年风力发电、生物质发电也超过煤电。德国202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已经占到总发电量的45%,核电站总发电量的11%。德国计划2038年关闭所有燃煤电厂。

  2020年9月,我国向全世界庄严承诺“3060”目标,给我国碳市场注入了强大的动力。目前我国煤电低碳发展已经取得巨大进步,从2005年每千瓦时供电碳排900克,下降到目前的600克。随着碳市场的建立,我国能源转型步伐将进一步提速,随着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煤电在整个能源结构中的地位也将发生改变,但是我国煤电“压舱石”的基础地位短期内难以被取代。

  记者:全书除了宏大的全球视角外,也构建起极长的时间维度,并提出“人类第三次走出非洲”,为什么有这种提法?“暖战”时代,非洲孕育着哪些机遇?

  沈亚东: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经济快速增长,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世界银行预计,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今年经济增速将达到4.6%,持续维持在较高水平。一些非洲国家工业基础薄弱,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非洲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工业项目发展的优良之地。未来经济发展蓝海在非洲,非洲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人力资源优势,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机会,我国也在迎接并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期。

  2017年,在北京举行的一次国际能源论坛上,丹麦维斯塔斯风机厂一个视频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维斯塔斯风机厂给肯尼亚的图尔卡那胡风电场提供了365台风机,一天出厂一台,一年完成项目。维斯塔斯豪迈写道:维斯塔斯,因风而能。2017年,肯尼亚输变电公司组织输电线路招标,国电建贵州公司和南瑞集团联合中标。在国建设者的努力下,一条长约433.96千米的输电线路,仅用3个月时间就完成竣工。项目施工过程中,国建设者高度关注生态保护,关注野生动物,尽量采用小爆破和无爆破,并对生活垃圾密封处理,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肯定。

  2009年,一名新华社记者致力于从非洲人视角报道非洲,他感叹道:“非洲从不会辜负每一位怀揣梦想,不畏艰险的来访者。”我想非洲的崛起的机会,也是全人类的机会,随着现代科技走进非洲,一种新的文明脉动正在孕育当中。

  记者:新的环境下,对能源企业有怎样的影响?对此您有怎样的建议?

  沈亚东:碳中和之下,能源转型势在必行。但是能源行业碳减排并不是说彻底“去煤化”。能源行业服务经济社会生活的职能不能变,能源企业需要创新发展机制,应对新的发展格局。

  近年来,我们依托国家能源集团“煤电路港航化”创新路径,消化吸收迈克尔.波特“五力”模型,与国传统象棋相结合,创造创新企业“象棋创新模型”。该模型对所有大型能源企业都大有裨益。

  一是卒式创新。即通过踏踏实实的企业管理,以可持续的低成本应对现有竞争者、潜在进入者与一般替代产品的威胁。同行业竞争,企业要做到“日拱一卒”。

  二是马式创新。通过打破国内外的各种垄断,实现与供应商的知识产权共享与和谐发展。和“马走日”一样,曲线创新,实现设备的进口、国产、自主,最后实现共享的创新路径。

  三是炮式创新。通过主动解决制约客户可持续发展的心腹之患,提高与客户的议价能力。炮式打法,统筹全局,绕开当前矛盾,解决节点矛盾,实现产业链协同发展。

  四是车式创新。这是一种颠覆性创新,通过直接进入可能具有颠覆性的替代品市场,掌握企业升级转型的主动权。

  五是仕相创新。通过对原有产品的深加工,不断提供高附加值与具有突破性的新产品,协同产业协同发展。

  “象棋创新模型”适用范围广阔,可以为能源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理论支撑。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时代背景下,在能源行业绿色转型的伟大实践中,我国将诞生出一大批新的具有国特色的创新管理理论,并孕育众多低碳发展的伟大能源企业。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所就职单位无关)

责任编辑:张媛媛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