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4-30 15:04
破解“催化”密码 领航“煤”好未来
——记全国劳动模范、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林泉
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 莫非
林泉,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以下简称低碳院)首席专家、正高级工程师,“林泉巾帼创新创效工作室”领衔人。
近20年来,她始终坚守科研一线,努力攀登煤间接液化制油技术高峰——作为第一发明人发明新型铁-硼系煤间接液化催化剂及高抗磨沉淀铁催化剂制备技术,开发出CNFT系列催化剂并实现工业化,打破国内现有催化剂单一垄断局面,通过技术进步促进了我国煤间接液化制油技术迭代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她是能源安全的守护者,用高性能催化剂为清洁能源的未来铺路;她是默默无闻的奉献者,用青春和汗水书写科技强国的篇章;她是新时代的科研战士,用智慧和勇气诠释着“十年磨一剑”的坚守与担当,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十年坚守 攻克关键技术难题
我国富煤、贫油、少气,发展煤制油技术,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应对国际危机具有重大战略和现实意义。煤间接液化制油技术作为能源化工领域的重要方向,关乎国家能源战略与可持续发展。
图为林泉博士在费托催化剂制备平台开展实验研究
林泉深悟这一领域的重要性,自2006年起开展煤间接液化制油技术“芯片”—费托合成催化剂的研发,近20年来作为项目骨干、项目负责人先后参与或承担“十三五”、“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关键研发任务等多项科研课题。
“团队成立之初,国家能源集团尚无自己的催化剂研发平台,我们团队通过与高校联合建立创新中心、租借实验室等方式克服困难迅速开展工作。当时的平台都在京外,团队成员长期在外出差,直到2011年集团公司在昌平区未来科学城低碳院建设的实验室投用。”林泉作为费托催化剂研发负责人、低碳院首席专家,在这样的背景下,带领团队开始了煤制油费托合成技术的开发。
催化剂的开发应用困难重重。每当面临挫折甚至失败的打击时,林泉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煤制油时发出的“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以实干担当的勇气和不服输的精神将各路难关逐一击破。
面对催化剂研发模仿还是创新的路线之争,林泉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实现了“罗马只有一个,但通往罗马的路不只一条”的创造性成果。
催化剂中试放大期间,林泉每天早上天不亮就出发到中试基地,做完一天的试验通常要到晚上十点以后。面对催化剂开发失败的质疑和信心动摇,林泉不放弃、不气馁,带领团队立即重新梳理,在调整实验室评价方法后,迅速调整配方,仅用2个月时间完成新催化剂配方定型和验证,顺利完成在百吨级评价装置上2000小时的长周期运转试验。
在千吨级生产线建设调试期间,林泉带领团队在生产线上不停地巡视,工人换班了他们还没有下班。“当时产线调试时期正值三伏酷暑,从来没有见过哪个单位的博士们像工人一样在现场汗流浃背、亲力亲为。”这是催化剂厂家对林泉团队的敬业感叹。
累累硕果 助力建设科技强国
在林泉带领团队的努力下,开发的CNFT系列催化剂先后在宁夏煤业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装置的2台费托合成反应器和山西潞安100万吨/年合成油装置上获得推广应用。
催化剂工业应用后装置产能提高5%,高附加值重质蜡收率提高14%,降低过滤固废43%,装置稳定运行周期从1年延长到3年,百万吨油品CO2排放量降低15万吨/年。CNFT催化剂经院士领衔的专家组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核心专利技术得到李静海院士和金涌院士的高度肯定,入选第25届中国专利金奖(已完成公示),荣获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2023年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和2024年中关村论坛“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重大科技成果。
目前,CNFT催化剂已累计生产油品逾900万吨,助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近5年创造经济效益50亿元。同时通过主持林泉巾帼创新创效工作室工作,挑起“传帮带”的担子,尽心传承技艺,培养了10余名优秀青年人才,布局国内专利156件,PCT发明专利16件,技术标准5件。个人获评“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劳动模范”、国资委“中央企业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当前科技创新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正是科研人员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时候。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我将以获评全国劳模为新的起点,继续奋斗、持续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专注本职科研工作和传帮带,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把成就奉献到祖国大地上!”林泉说。
责任编辑: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