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曾鸣: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在技术领域需跨界“融合”

来源: 时间:2021-03-26 15:50

曾鸣: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在技术领域需跨界“融合”

中国电力新闻网记者 张媛媛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国已明确将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那么,究竟什么是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将面临哪些困难,电力企业面临哪些挑战?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华北电力大学教授曾鸣。

  新型电力系统会带来“质变”

  记者:如何理解“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这一概念? 

  曾鸣:我们知道传统的电力系统以化石能源为主体,经过一百多年持续不断的改进,在规划运行、安全管理等方面都具备了成熟的技术,达到很高的水平,保障了可靠的电力供应。现在提出的新型电力系统是以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为主体,以煤电等化石能源为辅助的新型电力系统。此前曾提出“构建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新型电力系统”,强调的是供应,相比之下,此次提出的“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更进一步强调了新能源的主体性,更倾向整体性,这不仅仅是“量”的改进,还会带来“质”的变化。

  记者:这个“质”的变化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曾鸣:传统电力系统是用一个精准可控的发电系统,去匹配一个基本可测的用电系统,成熟的技术可以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以新能源为主体,意味着新能源将大规模并网,而大规模新能源发电具有随机波动性,发电出力无法按需控制,同时在用电侧,尤其是大量分布式新能源接入以后,用电负荷预测准确性也大幅下降,这意味着,发电侧和用电侧均出现随机波动性,这会给电力系统平衡调节和灵活运行带来重大挑战,电力系统的稳定特性、安全控制和生产模式都将发生根本性改变。

  新型电力系统需在技术领域跨界融合

  记者: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会面临哪些困难?

  曾鸣:困难是多方面的。其一是技术层面的联合攻关,需建立多学科融合下的多维立体化的科学技术体系,实现以“云大物移智链边”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与能源领域先进的物理技术的高度融合,这其中包含四个方面,一是高比例新能源广泛接入;二是电网灵活可靠配置资源;三是负荷多元互动;四是基础设施多网融合,简单来说就是实现横向多能源互补,纵向源网荷储协调。

  其次是管理层面的创新突破。以电力市场的建设为例,需要保证一系列辅助服务市场与主电能市场之间的协调,包括中长期合约市场与现货市场间的协调,需求侧响应的灵活性资源如何接入现货市场等。

  此外,对电力市场机制也提出了新要求,政府在政策支持、引导、监管效能和效率的提高等方面亦面临新挑战。

  记者:电力企业将面临哪些挑战?

  曾鸣:电力企业特别是电网企业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都出台了服务碳达峰、碳中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举措,包括积极运用“大云物移智链”技术加快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优化电网调度和交易机制等等,其方向就是全局优化,以达到清洁低碳、安全可控、灵活高效、开放互动、智能友好的目标。

  对新业态下诞生的产销一体化企业,比如综合能源服务公司、电动汽车公司这类需求侧的新型用户来说也会带来挑战,如何密切协作发电企业、用能企业,提供具有指向性的电力产品及服务,促进综合能源服务全方位发展都需要探索。

责任编辑:王萍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