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优质服务

武汉供电:把满意写在新能源车主的心坎上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3-10-11 16:58

吴斌

  10月9日,湖北武汉市桥口区汇豪邸小区业主陈永驾车回到小区地下停车场熟练地拿起充电枪给新能源汽车充上电。“这回充电可真方便了。”陈永说,一年前购入新能源汽车以后,充电不便的问题就一直困扰着他,“现在有了自己的充电桩,我不用再往外面跑了。”

  前不久,由国网武汉供电公司投资建设的汇豪邸小区公共停车位公共充电桩项目投入使用。这是武汉首个小区地下停车场整体加装公共充电桩项目,项目共安装了84个充电桩,陈永就是这批充电桩的第一批使用者之一。

  国网武汉供电公司党委突出问题导向,竭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化“办实事、解民忧”专项行动,将市民关注的电动汽车充电难、报装难作为“办实事、解民忧”专项行动十件实事之一,积极服务居住区充电设施用电报装,用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检验主题教育效果。

“桩等电”变“电等桩”

  负责汇豪邸小区物业管理的K11集团物业管理部经理肖龙威说:“我们小区是一个商业与住宅在一起的综合体,前期由于地下停车场是公用的,所有的车位都没有出售,居民没有私家车车位就无法报装专属充电桩。”

  “了解到居民加装专属充电桩的需求后,我们决定以该小区为试点,实施地下停车场整体加装公共充电桩项目。”国网武汉供电公司客服汉口分中心副主任张举说,“我们仅用15天,就为小区所有满足条件的车位安装了充电桩。”

  目前,武汉供电公司正在推进菱角湖万达广场地下停车场加装公共充电桩项目。该项目将一次性加装充电桩150个。该公司持续推进地下停车场整体加装公共充电桩项目在全市拓展,同时加快老旧小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有序充电进小区。

  在越秀·星汇云锦小区,不少业主的私家车位上都安装了充电桩,由配电房集中供电。在这个小区的地下停车场,有7个电源点位,可满足不同区域的260多个充电桩的安装需求。

  居民报装充电桩,从电表到充电桩的线缆费用需要由居民自付。以往,居民报装充电桩通常在楼道设置电源点,需要打孔穿线,使用电线长度可能需要两三百米。地下停车场整体加装公共充电桩项目,实现集中装表、统一安装、就近取电。在越秀·星汇云锦小区,所有充电桩的表后线不超过50米,车主充电桩接电无附加费用。

  近期,武汉市出台《住宅小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导则》,为住宅小区充电设施建设和报装接电提供技术规范,对存量小区地下充电桩集中装表,供电电源延伸至停车场。

  为了规范地下停车场整体加装公共充电桩项目的建设和实施,武汉供电公司推动地下充电桩集中装表试点小区建设。该公司将按照该技术导则要求,对新建小区按照固定车位100%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安装条件。同时,继续推广存量小区地下充电桩集中装表,让新能源车主省时省心接电。

  当前,武汉供电公司党委正践行宗旨为民造福,推行“开门接桩”,将新建居住区充电设施配套建设纳入项目整体开发规划和工程验收范畴,制定既有居住区充电设施接入的典型设计方案,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电源延伸建设,对集中装表方案公示到位的小区实行车位资产一证报装。

“3小时”变“2分钟”

  “全过程只用坐在车里,2分钟就能换好满格电,省时又省力!”10月8日,在国网武汉市三角湖充换电站,前来体验换电的新能源出租车司机李师傅感慨道。进站、换电、出站,通过智能管理系统,电动汽车实现全流程自动换电、无障碍服务,即换即走。

  “我认为换电车型的投入和运营对企业、驾驶员和乘客都是有优势的。”武汉新能源汽车出租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黎斌说,“以前一辆新能源出租车一天需要充电3小时,现在换电只需要几分钟,司机就能充分利用节约下来的时间去运营。按照1小时35元的流水来算,一个月下来运营收入可以增加3-4千元。另外,国网版的换电车辆按里程计费,在大热天就不存在司机舍不得开空调节约电费的情况了,乘客乘坐的体验感也会更好。”   

  武汉大通汽车出租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懋对此也表示赞同:“‘车电分离’的换电运营模式对出租车企业来说减少了初期的投入。车辆不带电池,购车成本就大大降低。目前优惠的换电价格可以低至0.24元一公里,运营成本也远低于使用天然气的成本。对于整个出租车行业来说,更是促进了绿色低碳,降本增效。”    

  目前,武汉市内已建成国网版乘用车换电站20座,覆盖武汉三镇的电动乘用车换电“一张网”初具规模。今年内,武汉将布局建成换电站40座,力争在武汉中心城区具备3公里服务能力、远城区具备5公里服务能力,建成以武汉为中心,辐射全省的电动汽车换电服务网络。    

  针对换电车辆的日常运营工作,国网武汉供电公司电动汽车服务分公司总经理王玺说:“现在换电站基本覆盖武汉市网约车司机运营区域,‘办实事、解民忧’活动启动后,我们每个站点均有24小时党员服务队队员值守,满足用户换电需求。”    

  此外,武汉市黄陂区在武汉市率先实现了乡镇充电站全覆盖,当前正在推进乡村全覆盖。武汉供电公司党委组织人员在黄陂区实地勘察就近电源点,为每个乡村充电站量身制定电源接入方案,抓好项目建设管控,助推新能源充电设施“乡村全覆盖”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早落地。助力乡村振兴增添“绿色动力”,电动汽车“出得了城,下得了乡,回得了家”正在成为现实。

“车找桩”变“桩找车”

  中秋、国庆期间,“智能移动储能充电桩”(移动充电机器人)陆续在武汉城市充电站、高速公路服务区投用,将“车找桩”变成“桩找车”,有效提升充电高峰时的运行效率,为新能源汽车车主解决“续航焦虑”,赋能假日绿色出行。

  9月28日,在位于汉口火车站北广场的国家电网智能充换电综合体,网约车司机朱星将自己的新能源汽车停靠在立体停车位上,等候移动充电机器人前来充电。在工作人员的遥控下,一台白色设备快速向其驶来,停靠在车辆充电口处。扫码、拔枪、充电……整个过程与固定充电桩并无不同。

  “充电高峰时段里,移动式充电桩可以‘跑’起来,给汽车进行即时充电。”王玺介绍,为有效应对假日期间新能源汽车出行、充电高峰,国网武汉供电公司在湖北省内率先试点试用这一设备。

  与市区内相比,高速服务区充电站对移动充电机器人的需求更为迫切。据悉,目前,国网武汉供电公司已在京港澳高速蔡甸服务区等三座车流量较大的高速服务区,投放移动充电机器人,为假日期间自驾出行的新能源车主提供更便利的充电体验。

  除能够在高峰期给新能源汽车提供即时充电服务外,移动充电机器人还可以远程救急。该设备可以根据周边充电站的负载情况进行调配使用,也可以对路面上需要临时充电的车辆提供应急救援,2公里内,“机器人”能够直接行驶过去;超过2公里的,就由车辆运送到现场。

  当前,国网武汉供电公司党委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计划在春节前陆续投放10台智能移动储能充电桩。除各类充换电站以外,该设备还将进入地下商业体、小区地下停车场等,并探索建设智能机械充电手臂、无线充电桩等设施,以更多的充电场景、多元化的充电体验,推动新能源汽车进一步普及。

责任编辑:许艳

校对:江蓬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