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送温暖 · 兴安供电】老魏啊,可把你盼来了!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时间:2022-03-18 22:50

  中国电力新闻网讯 通讯员 董文龙 报道  他的工装,袖口处已经被摩擦的“打着卷儿”“泛着白”,即使有新的他也舍不得换上;方桌前、键鼠旁已经被“盘”出了包浆,伴随日日夜夜的伏案工作,磨出了厚厚的“老茧”;他的鞋上总是带着泥土,穿梭在一线抢修现场,但胸前的党徽,总是戴的正正当当、熠熠发亮!

  他就是国网乌兰浩特市供电公司乌兰哈达镇供电所所长、乌兰哈达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魏洪山。1987年从事电力工作的他,早已和当地的用电客户们“打成一片”,无论他在大街小巷,还是乡野田间,每次当他为客户们解决用电问题时,总是和他说上一声:“老魏啊,可算是把你盼来了!”

  三十五年真情路 初心如磐写深情

  “2002年4月份的那场雪灾,一直流传着‘苦三年,累三年,一场雪在回到解放前’的玩笑话,直到现在每当下雪的时候都提心吊胆的,”魏洪山回忆着。

  从98年开始,刚赶上第一轮农网升级改造即将竣工的时候,偏偏不巧,天上下起了鹅毛大雪,眼看着就没到了膝盖。晚上8、9点又起了大风,百分之六、七十新改造的杆塔线路顷刻间倒在地上“苟延残喘”。魏洪山和抢修人员第一时间全部到现场进行抢修,“老百姓们在屋子里求着你送电,冻得直哆嗦,嘴里说话的时候都冒着哈气,心里真的着急啊!”魏洪山说道。

  就是这个场景,这样的心情。一直在雪地里抢修的他长时间的低温环境,再加上高强度的抢修工作,关节炎、老寒腿、风湿他是一样也没落下,一到下雨阴天就疼,比天气预报还准。

  “作为一名电力工人,最担心的就是用电客户们用不好电。”这是魏洪山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自1993年担任国网乌兰浩特市供电公司乌兰哈达镇供电所所长以来,他已经连续29年没有和家人们一起过年了,每年的年三十晚上,他都会亲自带队和工作人员们一起准备好抢修车辆和各类抢修工具,“死死地”守着抢修电话,为当地用户们能够用上稳定、安全、放心电保驾护航。

  “老魏这个人,干得多说的少,每次还没等我吱声呢,人家就像‘蛔虫’一样,提前来我家里帮助我检查用电设备了,他对我家线路了解的情况比对他孩子都了解。”乌兰哈达镇用户李国民大哥称赞道。

  就是凭借着他“蛔虫”般的主动上门服务,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让辖区客户们在用电上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作电力获得感。

  解囊相助洒热血  守得燕归桃花开

  “说起老魏大哥,我是打心眼儿里感谢他啊!要不是他对我的信任,矿山的损失可真的太大了。”乌兰哈达镇恒存矿产老板蒋生健激动地说道。

  2021年12月底,乌兰哈达镇供电所开始陆续进行电费清零工作,但是恒存矿产的电费迟迟地没有上交。

  “当时我都计划好了,这车煤矿运输到货后,货款进账以后赶紧交电费。但没承想司机下高速口没有48小时内的核酸检测报告不让通行,更着急的是附近还没有核酸检测点,还正赶着资金周转紧张,没办法就给老魏大哥打了电话,那时候矿场才刚建立不久,我和老魏大哥也不熟,但没承想老魏大哥二话没说帮我把电费就垫上了,当时我就下决心了,老魏大哥这个人我是交定了! ”蒋生健回忆着。

  就是凭借着互相的信任,魏洪山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你用电、我用心”的服务精神,用心守护万家灯火,用爱传输光明责任,用真情架起了和广大电力客户的连心桥。

  在义务献血的时候,得知自己是稀有的“O型”RH阴性血,先后义务献血六次,为一名老人和孩子送去了生的希望。在走访辖区客户时,了解到3岁小韩这个孩子父母离异在和身患残疾的爷爷一起生活,濒临辍学时,立即自费帮助他交清了学校相关费用,为孩子购置了学习和生活用品,为他们送去了知识的渴望。

  “多亏了老魏大哥啊,要不然我们的孩子可能就没了!”

  “太感谢老魏大哥了,我爸的命保住了!”

  “魏爷爷您看,我又获得了一张奖状!”……

  每当他看到曾经帮助的人们亲人陪伴两旁,开开心心地把学上,嘴角便不自觉的上扬了起来,把这如蜜样的甜默默地往心里藏,他依旧戴好党徽,着好工装,赶往下一个抢修现场,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我知道,他又把光带到了杆塔导线上,又把热带到灶台炉火旁,此时,脑海中不由得想起了那首诗:

  “你看这,原上铺着雪,树上挂着凇,

  问声老魏啊,你攀那么高,可是为了美景赏?”

  “我要点亮亲人给游子留的温暖的灯;那是游子心里最美的期望!”

  “你瞧那,漫天都是雾,呵气凝成冰,

  问声老魏啊,咋冻住下巴了,还有好听的哼歌声?”

  “冷雾挡住的是眼,心中似镜一样,快乐地工作,自然把歌唱。”

  “你看你,肩上扛着雪,怀里裹着风,

  问声老魏啊,十米杆顶端,你是当真不怕冷?”

  “我也知道冷,可我不怕冷 我拿银线放飞风筝,

  这头连着我,那头连着千家万户的光明!”

责任编辑:周小博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