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时间:2021-07-27 10:22
中国电力新闻网讯 进入7月份,气温持续升高,用电负荷不断攀升,国网甘肃平凉供电公司一线员工们顶骄阳、战酷暑、迎风雨,严阵以待、坚守岗位,奋战在迎峰度夏保供电一线,检查用电设备、排查安全隐患、消除故障缺陷,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群众用电无忧、清凉度夏。
大雨来袭 保电在岗
7月17日,崇信县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崇信地区有雷阵雨,雷雨时局部地区将伴有雷电、大风、冰雹、适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国网崇信县供电公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电力调控中心、各供电所人员全部进入备战状态。
19时左右,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变得阴云密布,仿佛黑夜提前来临,一场与狂风暴雨的抗战开始了……
几声雷响,狂风呼啸,暴雨如注,瞬间风力达到十级,大树东倒西歪,枝条悬挂线路,树干倒伏压在导线,导致部分线路供电中断,居民家中漆黑一片,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席卷了崇信县。在该公司调度大厅,一声声刺耳的电话声响起,线路跳闸的信息不断传递,调控中心人员紧盯着显示屏上随时弹出的告警窗口,不敢有一丝疏忽,重合、强送、隔离故障、调整电网运行方式,一切紧张而有条不紊;在故障现场,供电所员工对涉及线路逐一进行巡视,抢修队员们认真检查故障情况,迅速组织进行抢修。
受狂风暴雨的袭击,致使崇信电网10千伏线路跳闸2路次,该公司积极响应副经理亲自指挥,同锦屏供电所抢修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展开应急抢修作业。同时,赵寨供电所抢修人员对112赵高线进行巡查排障。面对暴雨袭击,抢修人员发扬连续作战的工作作风,奋力抢修保供电,使老百姓在酷暑闷热的天气里享受电力带来的凉爽,他们用最快的速度恢复供电,真正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宗旨。
本次应急抢修共出动作业人员13人,各类车辆4辆,锦屏供电所还动用了吊车等大型机械车辆,用了近三个小时,才将倒伏的大树清理出去。至17日晚上22时4分,崇信辖区内倒伏、劈裂树木基本处理完毕,安全隐患基本排除,所有用户全部恢复用电。
带电作业 度夏无忧
7月19日,烈日当空,气温已上升到33摄氏度,在灵台县中台镇10千伏113达坷线108号杆上,灵台县供电公司配网带电班两名作业人员正站在15米高的水泥杆上全神贯注地带电作业。杆下,当天的工作负责人正一丝不苟地对杆上作业人员的每个操作动作进行全程监护、指挥。这种情景在炎热的夏日并不少见。
进入夏季以来,随着居民生活用电负荷持续攀升,广大用户对于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不间断供电的要求不断提高。为切实提高供电可靠率,该公司始终坚持“能带不停”原则,在配电网新建、改建、扩建时第一时间考虑带电作业的可操作性,大力推广配网带电作业。一方面积极与县公司配农网工程、用户工程、日常消缺相结合,对新投配变T接引流线、加装验电接地环、断引流线等简单类项目大力开展。一方面积极与市公司带电作业中心、兄弟单位紧密配合,加强学习,强化培训,拓宽带电作业项目及类型,借助绝缘斗臂车开展绝缘手套作业法。
灵台县供电公司自带电作业开展以来,始终坚持标准化、规范化开展10千伏带电作业,积极探索作业方法、积累工作经验、拓宽作业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据悉,截至日前,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已完成23项配网带电作业,增供电量4万千瓦时,大大提高了用户供电可靠性,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留守之家 电力守护
“老人家,漏电保护器给您安装好了,这下子可以放心用电了。”7月12日,国家电网甘肃电力连心桥(泾川)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走进罗汉洞镇、汭丰镇等8个乡镇,为这里的留守家庭检查线路和家用电器,并进行安全用电指导。这也是该服务队爱心服务留守家庭安全用电的一个缩影。
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外出务工者越来越多,留守在家中的老人和儿童的安全用电问题日益突出,国家电网甘肃电力连心桥(泾川)共产党员服务队认真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关爱社会弱势群体,诚心为“留守家庭”排忧解难。为做好此项工作,服务队以供电所柔性小组为单位,逐户排查。
建立留守家庭档案信息,采取上门服务、现场说教的方式,发放宣传资料,讲解用电注意事项。着重对留守家庭漏电保护器进行了安装,及时消除安全隐患,让他们放心用电;工作人员公开了24小时服务电话,并帮助改造老化的室内线路、更换损坏的照明设施等;以“关爱困境儿童、圆梦微心愿”为主题,组织服务队队员、志愿者募捐图书和学习用具等,连同安全用电知识画册赠送给家庭条件困难的留守儿童,让孩子们能够怀揣梦想,快乐成长。
截至目前,已建立需安装漏电保护器的留守家庭档案81户,接受留守家庭用电咨询90余次,为留守家庭处理安全隐患26处,更换破旧的电线、开关、插座18处,发放安全用电宣传册1000余本,帮助了困境儿童31人,为留守家庭安全用电提供了坚实保障。
与此同时,国网平凉供电公司在各乡镇、各村社宣传栏、电表箱、集会场所张贴供电服务牌,一旦出现用电问题,客户可第一时间拨打服务电话,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用电服务。
责任编辑:刘趁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