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资阳供电:种桑养蚕编织致富“新丝路”

来源: 时间:2021-07-12 16:19

国网资阳供电公司:电力稳服务优 种桑养蚕编织致富“新丝路”

  国电力新闻网讯 通讯员 谢晔 程杰 报道 7月,季夏。资阳市乐至县东山镇三元庙村,成片桑田绿意盎然,几百米外的桑岭家庭农场却是另一般模样——蚕匾上白蚕壳颗颗莹白透亮,摘茧、洗涤、制作……最终蚕丝将转化为一床床蚕丝被销售远处。

  蚕桑,这个传统产业,蕴含着推动乐至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近年来,乐至全力推动桑资源的综合利用,坚守“成渝中部绿色发展示范区”的战略定位,坚定蚕桑产业作为乐至特色主导产业的决心,乐至正加快建设“国桑都”,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焕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返乡创业 助力乡村振兴

  小雨淅淅,乌云低垂,桑岭家庭农场的老板肖勇仔细的看着蚕匾上结成的蚕壳。尽管天气炎热,肖勇心里却很热乎:“看着今年的收成,就知道当年返乡创业的路没走错,想到未来干劲十足!”

  27岁的肖勇是土生土长的乐至人,大学毕业后便在IT行业工作。2018年,在偶然的机会下肖勇接触到养蚕,由于对故乡的眷恋,他决定和其他4位好友一同返乡创业。

  创业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创业之初,肖勇就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村里更是对这位返乡青年议论纷纷。肖勇说:“大家觉得我疯了,因为之前工作和收入不错,好不容易走出去,他们觉得再返乡养蚕很丢人。”

  面对质疑和不解,肖勇没有打退堂鼓。2019年,他成立桑岭家庭农场开始种桑养蚕,经过3年发展,家庭农场基本形成,种桑、养蚕、制作蚕丝被等产销一体化的模式。

  目前,肖勇注入土地流转资金35万余元,栽种桑树40余万株,其中流转237亩桑园。

  吃水不忘挖井人,肖勇始终惦念着家乡的人,致富之后的肖勇还聘请村里人来家庭农场务工,很多村民在脱贫致富的同时,对返乡创业的态度也发生转变。

  电力赋能 助力乡村发展

  “我们养蚕方式与传统养育不同,最关键用电保障强!养蚕最主要的是控温控湿、消毒和喂食,这‘三要素’抓好了不愁没有好收成。” 肖勇说。

  乡村振兴,电力先行。国网乐至县供电公司结合实际进行农网改造,整治台区6个,新增10kv线路13公里,铺就了三元庙村乡村振兴、转型升级的“高速路”。在坚强电力支撑下,三元庙村走出了一条养蚕专业化种植新路子,吹响乡村振兴攻坚号。

  “十三五”期间,国网乐至县公司累计完成各类电网基建项目446个,总投资达5.678亿元,新建10千伏线路23条,线路总长110.8公里,对25个场镇、260个村(包含79个贫困村)进行农网升级改造,新增及改造配电变压器622台,新增配变容量9.22万KVA,新建及改造低压线路727公里。

  “近年来,乐至把加快电网改造升级、助力乡村振兴放在工作首要位置,因地制宜、精准编制电网改造规划,充分发挥技术、人才和资源优势,打通电网服务‘最后一公里’,推进电网提档升级,服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国网乐至县供电公司副经理黄飞说。

  获得电力 促进乡村繁荣

  “我们从提出用电申请到完成通电只用了3天时间,办理时间快,全程也没有亲自到营业厅,又省心又省钱,现在的供电服务太贴心了!”肖勇夸赞道。

  栽好梧桐,引凤来栖。资阳着力优化用电营商环境,做好“加法”,狠抓惠企政策落地落实,不断增强企业获得感,为成渝门户枢纽型临空新兴城市建设提供活力,助力乡村振兴。

  “紧起来、急起来、动起来,为进一步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资阳重点推进‘并联审批’‘一网通办’,压减办理时限;提高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压实供电公司主体责任;多措并举降低获得电力费用,释放电力红利;大力推行线上办理业务,提高办电便利度,营造良好的获得电力氛围,增强企业和群众的用电获得感。”资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卢忠明介绍道。

  同时,国网资阳供电公司还切实落实“三零”“三省”,严格实现业务管控,压缩办电时间,实现10千伏平均节电时间为 36 天,较同期减少11天;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行政效率,明确电力接入工程设计的规划许可、施工许可、占道许可等事项实行“一窗受理”、“并联审批”,优化审批流程;加强政企联动,贯通数据共享链路,电力全面入驻全市、县4个政务中心,实现“一窗受理”、“一站式”服务;广泛设立线上引导员,强化营业厅线上引导作用,实现用电业务线上办,解决群众期盼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责任编辑:高慧君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