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时间:2022-05-09 15:22
中国电力新闻网讯 通讯员 侯晓东 张亚秋 唐伟 胡文清 报道 “五茶线A、B相导线已无可燃物,再次确认完毕。”5月5日,四川达州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人员肖石霜、杨丛蔚使用激光清障仪,完成对35千伏五茶线38—39段A、B相导线上缠绕塑料薄膜的全部清理,清理过程仅耗时5分钟。
当日8时许,达州供电公司巡线人员在进行特巡排查时,发现位于鱼塘上方的35千伏五茶线38—39段A、B相导线被农户大棚塑料薄膜缠绕。该条线路承担着达州宣汉县茶河镇约2.2万客户的电力供应,若发生事故跳闸将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用电,清理线路附着异物刻不容缓。
若按照传统的消缺模式,向调度申请停电,再由作业人员登杆清除异物,从现场施工作业到恢复送电至少需要三小时。另外由于导线被缠绕处恰好位于鱼塘正上方,增加了异物清除的操作难度。为降低作业风险,做到不停电清障,达州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技术人员携激光清障设备迅速抵达现场,再次勘察确认现场环境,在做好警示围栏设置、疏散围观人员、森林防火等安全措施后,开始组装调试设备。10分钟后,操作人员在控制屏上精细地操作激光清障仪,成功对焦瞄准线路异物对其进行灼烧。仅用时5分,异物灼烧完毕,线路安全运行隐患彻底消除。
达州电网输电线路以跨林区为主,大多位于高山峡谷之间,人工运维难度大、隐患排查周期长。为提升输电线路运维质效,自2019年年初以来,达州供电公司组建智能运检班组,通过邀请专家、厂家技术人员开展专业技术技能培训,提升运维人员对设备结构的了解、掌握使用,拓展新装备运用与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并建立输电线路通道三维模型,通过运用无人机、可视化等手段优化林区线路巡检方式,对运行环境进行精准数据分析,提升跨林区线路运维水平。该公司还大力推广无人机代替人工开展新建线路工程验收、带电清除线路异物等工作,有力降低高空作业风险,着实提升运检质效,稳步实现运检作业传统模式向智能模式的转变。
自今年以来,达州供电公司已通过新科技设备高质高效排查处理各类隐患故障21次,隐患故障排除平均时长从人工模式的3个小时,缩短到“人工+智能”模式的20分钟。
责任编辑:周小博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