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 新农人的发家致富路
来源: 中国电力报 时间: 2024-02-07 11:06
2024年2月1日,国家电网宁夏电力闽宁山海情(永宁)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在闽宁镇原隆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将近期刺绣收入送入“绣娘”手中。据悉,闽宁镇有70%的留守妇女有刺绣、编织等传统手艺。该服务队积极开展“手造绘山海”——闽宁留守妇女文创致富志愿服务活动,邀请专业老师进行培训,主动对接相关部门、企业,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截至目前,依托“手造绘山海”——闽宁留守妇女文创致富志愿服务活动,国家电网宁夏电力闽宁山海情(永宁)共产党员服务队已设计开发8种文创产品,帮忙售卖文创产品1200件,为闽宁镇留守妇女增加收入2.5万余。袁宏彦 摄
果味儿 渐浓迎新春
2月1日,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隆务庄农畜产品有限公司里散发着浓浓的果味儿,在其生产车间内,两条流水线同时运转,十几名工作人员穿梭其中,正在对金黄果饮料进行分类、打包、装箱······为春节订单生产加足马力,大家脸上的笑容也显露出了过节的喜悦。
生产线旁,国网青海黄化供电公司员工丹增敦钥和隆务庄农畜产品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一起逐一检查用电设施,排查安全隐患。
隆务河谷地独产的金黄果,也称黄果梨,当地独特的海拔、气候、地理等自然因素造就了金黄果果味浓郁纯正、富含汁液、营养价值丰富的特性。
该公司秉承“夯实农牧工作基础,提升旅游文化品位,打造带头示范品牌”的绿色发展理念,采取政府扶持、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模式带动全村271户村民种植金黄果,果子酸甜可口,制成的纯果汁深受各地消费者喜爱。“春节前销售特别好,每天收入都在4万元左右。”说起自家的金黄果,负责人才让东周满面笑容。
走进储藏金黄果的冷库,里面整齐堆放着上百吨果子。这些果子都是2023年10月采摘的,为保证果子的新鲜度,采摘后来不及马上加工就立刻放在冷库里保鲜。
“冷库内湿度大,接触开关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黄化供电员工丹增敦钥提醒道。
聊起与电的故事,才让东周打开了话匣子。2018年,隆务庄村集体投资办厂对金黄果深加工。黄化供电在了解情况后,为其开通办电绿色通道,整个通电流程仅仅用了23天。2021年,他遇到了创业过程中第一个难题是由于农村电网配置低、变压器容量小,冷库用电需求不足,不具备规模化生产条件。
才让东周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到黄化供电反映了他的困难后,该公司班长三宝立即安排相关人员进行现场勘察。2021年3月,黄化供电为该村新建10千伏线路0.12千米、0.4千伏线路0.39千米,加装一台500千伏安变压器,满足了冷库每年100吨果品的储果用电需求。
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用电,降低企业用电成本,黄化供电员工丹增敦钥主动了解后台用电数据监测情况后,根据现场测量的数据计算用电能耗,为客户制订用电优化方案。
为满足春节期间的市场供应,黄化供电提前一个月就安排人员定期进行随访,确保春节期间用电稳定。(卫洁)
小山村的幸福年
在辽宁葫芦岛建昌县的大山深处坐落着云山洞村,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1月24日,沿着蜿蜒弯曲的盘山路,一路向西,村庄便渐渐映入眼帘。清晨,云山雾绕的云山洞村炊烟袅袅,寒冬腊月家家户户忙着准备年货,到处弥漫着幸福年的味道。
此时,在温暖明亮的村委会二楼会议室内,一年一度的云山洞村工作队考核大会正在进行,国网辽宁葫芦岛供电公司驻村第一书记赵振华正在作述职报告,“我们将继续发挥‘电力爱心超市’平台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作用,用爱心扶志、用电力扶贫,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出‘一团火’作用······”
会议结束后,赵振华平复激动的心情,便立即与驻村帮扶工作队来到同层隔壁屋子,门上挂着“电力爱心超市”标牌,队员们撸起袖子开始忙着往货架上摆放米、面、油、电饭煲等生活用品,忙活得热火朝天。“大家手脚麻利点儿,年前得把这些物品兑换给村民,让村民过个好年。”赵振华一边忙着摆放物品,一边开心地嘱咐大家。
上午10时,村民们准时在“电力爱心超市”门前排着队,用自己平时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活动获取的积分兑换所需物品。队员们在积分兑换处,认真核对村民积分数,村民们在“电力爱心超市”里精挑细选着商品。(李娇)
“新农人”的创业路
掀开帘布,猫腰进棚,热气氤氲中能敏锐感知温度变化,轻轻触摸便能精准掌握菌棒干湿程度,尽管种植食用菌大棚刚满一年,艾明进早已成为村民眼里的土专家,“同样6个大棚,别人挣3万元,我能赚8万元,靠的就是年轻灵活,善于钻研,毕竟时代变了,技术才是生产力!”
临近春节,笔者走进贵州省安顺市紫云自治县板当镇洛麦村食用菌基地,一排排大棚整齐排列,在种植户艾明进的大棚外,他一边细算着第一茬鲜菇出售的收益,一边干劲十足地从大棚往冷库运输刚采摘分拣好的香菇。
艾明进今年24岁,2017年从安顺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先后去过重庆、安顺等地方打工。说起前两年的打工经历,艾明进很无奈,因为学历不高,在城里找到的工作大多是每个月2000多的工资,有时候还不够每个月花销。
2023年3月,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捐赠80万元资金在洛麦村建设了57个大棚,采用“龙头企业+村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打造食用菌发展“产、供、加、销”全产业链。
看到贵州电网公司对帮扶村食用菌产业的大力扶持,当时在板当镇的农业公司上班的艾明进慢慢地就有了承包几个大棚试种的想法。
“刚开始心里很忐忑,毕竟要投入那么多钱,怕赔。后来,村干部一番算账动员,企业还派了技术员手把手给教技术,最后决定试试。”艾明进说道。最终在家人的帮助下东拼西凑借了十几万,承包了6个大棚种植食用菌。
学技术、学管理、学经验,本就吃苦耐劳的他,直接住在基地,每天6点起床,在大棚里忙到天黑,艾明进却不觉得辛苦。“快过年这段时间,鲜菇市场大,6个大棚从12月初开始采摘,第一茬采摘结束已经卖了8万多元。不仅自己赚了,还带动了村里5人实现务工。”艾明进说道。
“看到艾明进收益不错后,村里还有不少人来问也想承包大棚,我们会结合情况统筹安排,让参与到食用菌种植、务工的农户都能在基地有活干、能赚钱。目前,该基地已经带动村里70余人实现务工增收70万元。”南方电网贵州安顺供电局派驻洛麦村第一书记王维铎介绍道。(钱凌芸 陈娟)
责任编辑:许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