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独龙江“彩虹”飞向伦敦

来源: 南方电网报 时间: 2024-02-05 10:07

575723b2e7eed194bd40032ff63f9900_cf5d496cf39bef9e22beb32cf3417e.png

央视《新闻联播》报道截图

  近日,南方电网报记者和央视新闻记者走进独龙江乡联合采访。1月29日,央视《新闻联播》“新春走基层”播出《把好日子织成“绚丽的彩虹”》,报道独龙族妇女碧玉花和姐妹们编织独龙毯,日子越过越好。其中提到,35千伏联网工程让当地用上了更充足稳定的电力,新能源充电桩的投入使用,让村民们第一次开上了新能源汽车。 

——编者

  腊月里的独龙江,美得像流动的翡翠,跨越其上的彩虹吊桥在雪后格外夺目。

  远远看去,还有一道“彩虹”正在桥上移动,那是碧玉花和她的姐妹在赶路。她们肩披明艳如虹的七彩麻毯,背着亲肤软糯的四色绒毯,正要把这独龙毯寄往上海。独龙毯成为独龙族女性与广阔世界连接的“彩虹”。

  独龙江的雨季长达9个月,对户外劳动影响较大,编织独龙毯便成了当地女性雨季最重要的生产活动之一。三两织女围坐堂前,玫红、灿黄、天蓝、亮绿,各色纱线在腰机上依次排开,一道道绚丽的“彩虹”便流淌在屋中。

  “彩虹”非一日织就。77岁的织女李文仕常常跟年轻的织女讲述色彩流转的故事,“曾经啊,独龙毯只有白色、深灰色”“昼当衣、夜当被”“夜晚就着火塘纺织,灰落在毯子上,满是柴火味道”。

  随着公路、隧道、5G、电网的陆续建设,独龙江“秘境”与外界的距离逐步拉近。1999年,独龙江修通简易公路;2014年,高黎贡山隧道打通;2018年,独龙族整体脱贫;2022年,35千伏电力联网工程投运;2023年,3个新能源充电桩投运……就这样,七彩纺线乘着车流、物流、信息流飞进织女家中,穿针引线之间,一匹匹多彩的独龙毯便“飞”出了独龙江。

  “隧道打通的第二年,就有上海的公司来到独龙江,找我们做独龙江乡织物项目。”碧玉花说。项目名为nazenaze,取自独龙语“慢慢地织布”。项目带来的现代设计与独龙族织女的手艺结合,独龙毯变得更时尚了。草果的红、灵芝的青、独龙江的碧、高山杜鹃的艳……碧玉花寻思着,要把独龙江的色彩织进毯子里。“碧玉花织的独龙毯配色惊艳,淡雅中又有可爱的细节,有一种源自天然的艺术感。”来自上海的客户如此评价。

  独龙族妇女最古老的腰机编织,与上海现代化的设计、配色理念相碰撞,民族特色得以和时尚前沿接轨。用独龙毯制作的披肩、靠枕、背包远销英国、荷兰等欧洲国家,深受海外消费者喜爱。碧玉花因此一年就可以多挣7000多元。

  “加上草果收成2500公斤,还有养鸡、养猪、打散工,去年家庭净收入接近5万元。”收入增长后,碧玉花的家里新添了一辆面包车,接送孩子读书,做旅游接待。碧玉花也越来越“潮”,她网购了一台电脑,“上网方便,可以学学别人的设计,比如编织手法,色彩搭配。”

  碧玉花曾被邀请到上海,向消费者介绍独龙族的手工织物,深受欢迎。去年,独龙毯亮相英国伦敦手工艺周,让全世界看到了来自“太古秘境”的新色彩。

  从上海回来的碧玉花申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说:“我们看到了世界,世界也看到了我们。我心中自豪,更加相信日子会越过越好。”从织毯谋生到艺术追求,“新农活”里演绎出审美的“新实践”。被称为“太古之民”的独龙族,在居住了千年的峡谷里,拥有了和其他民族一样均等的发展机会,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代进 张玲 刘德欣)


11536fe762718c9f8e82aa6c0ead93cb_ec957a535b77fbd48501bcadf59c09.png

越来越多的织女加入独龙江织物项目。 陈波 摄

  

c394255d190d21df9da14180eeef6642_2a542ece088707660ee90902236248.png

独龙江供电所工作人员到李文仕家了解用电情况。 夏瑶 摄

  

a0ca3ebd027502794474c1c763c75e6f_373a584e6e15e60abe40be0d0f90e3.png

独龙江供电所工作人员检查充电桩。 龙行娟 摄

  

3ea58c1a14463a84bbe1e8a380f8f8c6_94073ffe69b303956c473798399949.png

独龙江乡风貌。 陈波 摄

  责任编辑:高慧君


策划:彭源长 李欣智    执行:高慧君 吴苏灵    制作:马建中 张涛

Copyright@中能传媒集团融媒体编辑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