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1-27 19:31
上都电厂,点亮北京“满天星”
中国能源新闻网见习记者 许冰茹
坐上车,翻过侧边层层叠叠的丘陵,掠过广阔如海面的雪原。远处,漫山遍野的风机叶片缓缓旋转,划破傍晚的薄雾,从山坳深处浮现出来。
这里是上都镇,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天堂草原”锡林郭勒盟的最南端。下了飞机,到镇子上还有两个小时的车程。路过山丘、穿过山谷,小镇的全貌还没出现在眼前,中国华能北方联合电力上都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的三根烟囱便远远地出现在地平线上。
中国华能北方联合电力上都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见习记者许冰茹摄
在这个总人口还不到3万的小镇里,上都电厂是当之无愧的“巨无霸”。上都发电公司总装机规模372万千瓦,是国家“西电东送”北通道建设的重要电源支撑点,电力送出由3条500千伏输电线路点对网接入京津唐电网,为北京提供了稳定的电力支持。因此,如果我们将北京所有由上都电厂供电的灯泡点亮,那么首都将会被这条人力创造的浩瀚星河紧紧包裹。
新年将近,上都电厂的年味儿是从忙碌的间隙里飘出来的。记者到时正赶上大寒节气,呵气成雾,无孔不入的冷风扎得人脸庞生疼。钻进厂房,爬上5楼,检修部锅炉专业管阀班班长郑双宝师傅已经握着手电筒四处照看,开展每天早上必做的巡检工作。他所负责的管阀系统是整个厂房运作的“血管”,阀门多,管线多、关联设备多,维系着燃油、风道等其他系统的运作。按阀门数量计算的话,每台炉中有编码的阀门就有2000多个,6台炉阀门总量将近两万个。作为管阀班的班长,郑师傅是他们班组同事以及负责设备第一责任人,这些阀门他们每天都会仔仔细细地检查。一旦发生任何问题,都要立刻上报,凭票检修,保证整个发电系统的平稳运行。
郑师傅正在检修设备。上都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朱超摄
在电厂高处,为了增加强度、减轻自重,我们脚下并不是水泥混凝土筑起的地板,而是坚实的钢格栅板,透着光,一眼就能看见一层的地面。即便清楚地知道格栅板强度颇高,我们也难掩紧张,握紧了两边的围栏。郑师傅看出来,扶了我们一把,笑着说:”管阀高空作业不少,我们都习惯了。从具体作业点来看,最高的是炉膛里边分隔屏,往下就是到捞渣机,那大概有个86米左右。“郑师傅说,他刚进电厂那会儿就被分进了锅炉本体班,防污防爆查漏天天和高处作业打交道,脚手架爬着爬着就习惯了。”不过主要也是安全措施做得到位。“师傅指了指旁边正在工作的其他工作人员,示意记者看他们身上的安全带、安全绳,和下方的安全网。
“上都电厂是我的初恋。”郑师傅边安装阀门边说。这段感情已经热烈地持续了十年。他的扳手护理得相当细心,银白色的工具整齐地放在一旁。郑师傅与上都电厂的缘分始于大学。他与妻子都不是蓝旗人,毕业就一同来了上都,在这里组建了小家庭。在上都镇,这样被电厂吸引来的家庭不在少数。时至今日,上都电厂已吸纳当地农牧民2000多人就业,更有来自各地的青年走进电厂,扎根此地,成为新的上都人。电厂人也没有忘记反哺小镇,积极开展定点帮扶,协助正蓝旗黄旗嘎查完成危房改造、棚圈建设、乡间砂石路建设等工作,累计捐款帮扶地方达3500多万元,这才让上都镇成为雪原上的一颗明珠。
小年夜,食堂做了沙葱羊肉馅的饺子,郑师傅和班组同事热情地招呼我们多吃几口。沙葱是当地特色,能够在极端恶劣的气候条件下生长,在戈壁滩上开出粉紫色的花。上都电厂和每一位电厂人也是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因为有他们的守护,千家万户的璀璨灯火才能不灭不息,映成繁星点点。
责任编辑: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