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能源中国IOS版

  • 能源中国安卓版

  • 陇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2025新春走基层

沿着总书记足迹·开年电力看经济丨到“皖”里,“量”实力——从合肥候店变电站看量子科技新赛道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1-26 10:32

到“皖”里,“量”实力

——从合肥候店变电站看量子科技新赛道

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 邱燕超 赵悦婧

  岁末年初,江淮大地涌动着科技创新的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考察安徽,目光始终聚焦科技创新。2020年考察安徽时,总书记强调“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育新兴产业”。

  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为安徽的一块“金字招牌”。

  1月16日,记者走进国网220千伏合肥候店量子应用示范变电站,随处可见各类“量子”科技设备。这座国内首个应用覆盖量子测量、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三大方向的在运变电站迎来了它的第一个新年。

  “当时刚从学校出来,没想到量子技术在电力行业已经往产业化应用发展了!”2022年博士毕业后,国网安徽电科院工程师田腾与变电站一起踏上了“量子之路”。

  从量子技术到量子产业,专注于电能分配与保障的变电站,是如何与量子结缘的?

  “借助合肥打造量子创新技术策源地的优势,2017年国网安徽电力开始布局电力量子技术新赛道。”国网安徽电科院电力量子感知省重点实验室主任赵龙向记者介绍,凭借安徽科技强省的区位优势,量子技术在电力领域开花结果。

  “得益于量子技术,无人值守变电站对电网和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测更加精准、全面。”田腾介绍说。和传统变电站不同,候店变电站全面应用了量子信息技术,通过量子设备检测,量子通信将数据传输到变电站数字孪生系统,候店变相关设备的实时运行情况就能更加准确地显示在30公里外的国网合肥供电公司变电检修中心。

  量子技术的应用,不仅限于电力行业本身,更激发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活力。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集聚了量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66家,居全国首位。这些企业在量子领域取得了多项突破性成果,为当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安徽省能源局负责人介绍,2024年,安徽全省全社会用电量3597.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9%;其中工业用电量2237.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4%。安徽省202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43.6%,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安徽省工业经济中的比重持续上升,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预计到2027年,安徽未来产业规模力争突破2000亿元,其中量子科技等领域将率先实现引领性成长。

  然而,让高新技术落地传统产业并非轻而易举。量子技术属于前沿科技领域,研发周期较长,技术难度大,前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用于基础理论研究、技术研发和设备购置等。

  对此,参与量子变电站产品研发的安徽省国盛量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博文感触更为深刻。

  “国盛量子与国网安徽电力的合作,促进了量子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带动了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也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链长模式’。”赵博文说,通过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量子科技企业与能源行业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上协同发展,为提升区域科技创新水平,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大力推动量子科技新质生产力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是一项重要的创新工程。随着量子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量子产业正逐渐成为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在候店量子应用示范变电站的助推下,国网安徽电力正加快构建“电力+量子”创新联合体,推动量子科技产业与新兴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走在量子核心企业聚集地滨湖科技城,记者看到的是高楼林立的科技园区,创新涌动的大道通途;感受到的是汩汩电能对产业的坚实支撑,日益蓬勃的新兴科技对经济的强劲推动。

  “相信量子科技产业化发展将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赵博文肯定地告诉记者。

  放开手脚,让科技打头阵,电力添动能。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江淮大地正以它独有的魅力和实力,绽放出更多的科技之花,结出更加丰硕的振兴之果。

  责任编辑: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