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1-22 16:40
敖鲁古雅的驯鹿笑了
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 李东海
从来没有一座城市的天气像根河这样冷得具象,冷得纯粹——
站在室外不到十分钟,记者的两层羽绒服便已“破防”,身体不由自主地打着寒颤,睫毛上一层厚厚的冰霜挡住了视线。
1月14日,农历腊月十五。记者来到“中国冷极”内蒙古呼伦贝尔根河市,大街小巷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大红灯笼已高高挂起,市场商贩的叫卖声不绝于耳,孩子们偶尔扔出的炮竹让人猝不及防。
中能传媒记者李东海(左一)与国网蒙东根河输变电工区职工高尚勇、吴坤一起在林间巡线。 赵永生摄
正午时分,根河市地面温度“提升”至零下27摄氏度。听闻根河输变电工区的职工要去林间巡线,检查线路覆冰情况,记者“百般央求”加入巡线小组。“老电力”高尚勇无奈一笑,“那就跟着走吧。”
“你是大营子(城市)来的,不想让你跟我们遭这个罪。”高尚勇补充道。
5座高压塔基,长约1300余米,走了将近2小时。沿着高压线,记者跟随高尚勇在雪窝子里行进,深一脚、浅一脚,一不留神就摔一个跟头。“小心点,跟着我的脚印走。”高尚勇不时提醒。
“这条道我走了31年,每个点‘长’啥样都在心里存着。”“最遭罪的就是三四月份,那时地面的积雪邦邦硬,踩下去就是一个穴,穴的边缘不亚于钝刀片,割的人肉疼。难走时,我们就得向前趴着走,两人一组,互相轮换开路。”“巡线途中,饿了就啃一口饼干,渴了就吃几口积雪。” 高尚勇向记者介绍起他们的工作日常。
根河市是中国纬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年平均气温零下5.3摄氏度,历史最低气温零下58摄氏度。2018年,根河市被国家气候中心授予了“中国冷极”称号。
“中国冷极”蜚声国内外,根河市的文旅产业、冰雪经济蒸蒸日上。这一点,从用电量数据就可以看出,2024年春节期间用电量相较2023年增长4.75%,“五一”期间用电量较2023年增长13.49%。
根河市副市长胡志文向记者介绍,近年来,根河市充分利用“中国冷极”这块金字招牌,让“冷资源”产生“热效益”。2024年冰雪旅游季,全市共接待游客数量28.72万人次,实现了旅游收入4.38亿元。
在根河市敖鲁古雅乡,生活着一个特殊的人群——使鹿鄂温克部落。2003年,他们放下猎枪,从深山老林搬至根河市附近的猎民安置点,开始了全新生活。
如今,这个人口仅为210余人的微型部落和他们饲养的1000多只驯鹿,仍沿袭着使鹿鄂温克部落独有的民族生活习惯。
53岁的古革军就是其中一员,他的另外一个身份是中国最后一个女酋长玛利亚·索的侄子。
古革军双眼深邃、鼻梁笔直,年轻时是敖鲁古雅乡远近闻名的猎手,人还没有猎枪高就开始狩猎。2003年,鄂温克族全面禁猎,他第一个交出了视为生命一样珍贵的猎枪。
然而,放下猎枪,走进城市,古革军对未来产生了迷茫。“没了猎枪,未来的日子怎么过?”
2005年,古革军一家开始尝试搞旅游接待,政府投资帮助他将驯鹿点修缮一新,开门迎客。
在根河供电公司的帮扶下,景区通了电,民宿用上了电采暖,古革军一家的小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2024年,旅游接待、鹿产品和手工艺品销售,给古革军一家带来了100多万元的收入,他的生活水平很快跻身于小康家庭。
就在和古革军聊天期间,几头驯鹿将记者团团围住,用长长的鹿角不断轻抵记者,想要吃到记者手中的苔藓。
“这些家伙以苔藓为主要食物,也爱吃盐和豆饼。你可以喂它点,它们很温顺,不会咬人……2024年冬天,我们尝试着让他们从山林迁徙到景区,让它们在春节期间有一个‘安稳’的家。”古革军说。
一筐苔藓很快被这几个“家伙”抢劫一空。一头体型较小的驯鹿眼巴巴望着记者,期望再给它添点料。旁边的大鹿看看记者,看看小鹿,竟然如孩子一样,狡黠一笑……
此时,落日挂在天际,四周开始一片寂静。金色的夕阳照在白色苍茫的大地上,有点耀眼,但格外迷人。
责任编辑: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