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核华兴:安全显微镜

来源: 时间: 2025-06-23 15:19

  安全之于核工业,从来不是一句轻飘飘的口号,而是融入血脉的生存法则。在每一处精密的设备旁,每一次严谨的操作中,安全都是我们最坚固的基石,最不可逾越的底线。深入开展“查找身边安全隐患”与“安全生产大家谈”活动,绝非应景之举,而是关乎事业兴衰、守护国家战略安全的必行之策,是持续擦亮核工业生命线的核心行动。

  隐患潜伏如暗流,“显微镜”下无处遁形:

  核工业系统复杂精密,风险特性突出。任何一处微小的隐患,都如同平静海面下涌动的暗流,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潜藏着颠覆性风险。海因里希法则警示我们:每一起严重事故背后,必然积累了大量隐患和未遂事件。“查找身边安全隐患”正是要求我们化身“安全显微镜”,以极致敏锐的洞察力审视日常。“身边”的、习以为常的细节,往往是重大风险的初始信号。排查必须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所有领域、所有层级、所有环节,不留死角,不存侥幸。

  “大家谈”激活责任田,文化沃土育安全。 

  “安全生产大家谈”的精髓在于“大家”二字。安全绝非安全部门一家之责,而是全体核工业人的共同“责任田”。一线操作者是设备最亲密的伙伴,他们的实践经验是隐患识别最宝贵的矿藏;技术专家是系统风险的解码人,他们的深度剖析能穿透表象;管理者的视野则决定了安全资源的精准投放与系统性防范的构建。唯有打破层级壁垒,搭建开放、平等、坦诚的交流平台——无论是班组安全会上的热烈讨论,线上平台的便捷建言,还是跨部门专题研讨的深度碰撞——才能让“沉默的声音”被听见,让“隐藏的风险”被照亮。鼓励分享经验教训,尤其是那些“化险为夷”的亲历故事,通过持续的“谈”,安全要求才能真正内化为每个人的思维习惯与行为自觉,让“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核安全文化在沃土中扎根、繁茂。

  知行合一齐发力,织密立体防护网:

  活动成效最终要落脚于行动与改进,形成“查隐患-深剖析-速整改-严反馈-促提升”的强力闭环。

  练就慧眼,全员皆兵:

  不仅要普及专业知识,更要训练员工掌握“隐患识别法眼”。推广“JSA(工作安全分析)”、“HAZOP(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等工具在基层的应用,利用VR等新技术模拟风险场景增强体验感。激励全体员工成为“安全哨兵”,对有效辨识重大隐患或提出优秀改进建议者给予及时、公开的褒奖。

  聚焦闭环,整改必严:

  建立隐患数据库,实施分级分类、动态跟踪管理。对排查出的隐患,明确整改责任、措施、时限和预案,确保“条条有落实、件件有回音”。对反复出现、整改不力的问题,必须深挖管理根源,严肃追责,形成强大震慑。

  党员先锋,筑牢堡垒:

  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率先垂范,深入一线查隐患、听意见、解难题。设立“党员安全责任区”、“党员安全示范岗”,让党旗在安全生产最前沿高高飘扬,成为最值得信赖的安全屏障。

  制度保障,文化浸润:

  将活动中的优秀实践固化为长效制度,持续优化安全管理体系。同时,通过持续不断的安全文化宣贯、警示教育、榜样选树,使“安全是核工业的生命线”、“人人都是安全最后一道屏障”的理念融入组织基因。

  隐患的阴影常在疏忽的角落滋生,安全的堤坝却筑于众人警觉的日常。让我们时刻高擎“安全显微镜”,以“啄木鸟”精神深挖细查身边每一处隐患;更以主人翁姿态投入“大家谈”,让安全智慧在交流碰撞中迸发璀璨火花。唯有将全员之智、全员之力汇聚于安全堤坝的构筑,让“万无一失”的追求覆盖每一寸责任田,我们方能铸就坚不可摧的安全防线,为核工业的辉煌未来奠定最稳固的基石。安全,是我们对事业最深的敬畏,更是对生命与国家最庄重的承诺。人人行动,共筑安全——这是核工业人永恒的誓言!(赵云鹏)


策划:孟肖虎 谢先哲 执行:赵飞 张永亮 谷世家 马建中 张涛

Copyright@中能传媒集团数字媒体运营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