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广东分公司:从《扁鹊见蔡桓公》风险、隐患与事故的关系

来源: 时间: 2025-06-20 17:11

  在《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中,蔡桓公对自身疾病的忽视,在扁鹊医生多次提醒后,最终导致病情恶化,无药可救。这一过程与安全生产中危险源、风险、隐患与事故的递进关系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反思,以避免在安全生产方面重蹈蔡桓公的覆辙。

  目前我国98%以上的三级公立中医医院设置了治未病科,秉承未病先防的原理,采取相应手段,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风险与隐患同理。

  风险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严重性的综合度量。它犹如一颗潜在的炸弹,随时可能引发安全生产事故。就和人的生老病死一样,是作为生物,固有的存在。在电力生产过程中,风险无处不在。能量与约束,两者是固有的风险,是伴随着科学技术水平而客观存在的,但这些风险本身并不一定会直接导致事故,但如果未能及时识别和有效管控风险,就可能使其转化为隐患。

  隐患则是风险失控的直接表现,是事故发生的前兆。如安全防护装置缺失,这些都是生产现场常见的隐患。这些隐患如同身体的小病灶,如果不及时处理,就可能逐渐恶化,最终引发事故。如果像蔡桓公一样,讳疾忌医,对这些隐患视而不见,抱有侥幸心理,认为事故不会轻易发生,那么隐患就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事故是风险和隐患长期积累的结果,是安全生产链条断裂的最终表现。当隐患达到一定程度,超过了安全管理体系的控制能力,事故就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如压力管道泄漏未及时发现和修复,文明生产管理下滑,设备设施腐蚀加重,最后导致非停;基建施工对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管理不善,电线短路引发火灾等。这些事故往往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为了避免风险演变为事故,必须重视安全生产,建立健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首先要全面识别和评估生产过程中的各类风险,根据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要严格实行高风险作业审批制度,确保作业过程符合安全要求。其次要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常态化、制度化的隐患排查机制,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隐患排查责任。对发现的隐患要及时进行整改,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确保隐患得到彻底消除。此外还要加强员工安全培训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使员工能够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及时发现和报告安全隐患,发挥“吹哨人”机制的作用。最后,要定期开展如医院体检一般的排查,找出苗头和倾向性问题,防患于未然。


策划:孟肖虎 谢先哲 执行:赵飞 张永亮 谷世家 马建中 张涛

Copyright@中能传媒集团数字媒体运营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