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润电力徐州公司:安全为盾 供暖线上人无声守护——安全知识竞赛感悟

来源: 时间: 2025-06-19 15:36


  作为一名供暖客服人员,我有幸参加了华润电力徐州公司组织的安全知识竞赛。原本存于心中的安全意识,在亲身参与了心肺复苏(CPR)操作演练和正压式呼吸器的佩戴实践后,重塑了对安全的认识,强化了心中责任。
  一、纸上得来终觉浅:安全知识从“知道”到“懂行”
  竞赛知识里那些关于压力容器操作、燃气泄漏应急处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的条目,在备赛过程中,我反复背诵,力求精准。但坦白说,它们曾是冰冷的条款,是生产一线同事们的“专业领域”。然而,当模拟题中出现“用户报告家中暖气片有强烈燃气异味”的客服场景处理步骤时,我心头一震。这不再是遥远的规程,而是我工作中可能真实接到的电话!此刻,那些“禁止明火”、“立即关闭总阀”、“疏散人员”、“报告调度”的步骤,瞬间从纸面跃入现实,变得鲜活而沉重。我深刻体会到,作为客服,我们虽不在锅炉旁、管道井里,但我们是接收风险信号的第一道“雷达”。精准掌握安全知识,不仅是对规程的遵守,更是对用户生命财产和我们一线同事安危的一份前置保障。每一个正确的处置建议,都可能成为阻断事故链的关键一环。
  二、生命之托,重于千钧:CPR与呼吸器带来的震撼教育
  如果说知识答题是理论的武装,那么现场学习心肺复苏(CPR)和正确佩戴正压式呼吸器,则是一场直击心灵的实操洗礼。
  CPR的“生命脉动”:看着模型人,听着教练讲解黄金四分钟的重要性,亲手按压、人工呼吸……每一个动作都关乎生死。那一刻,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突发意外的现场。作为供暖企业的一员,无论是用户家中可能发生的意外(如燃气泄漏导致窒息),还是我们自己的同事在生产现场可能遇到的突发状况(如密闭空间缺氧),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附加项,而是守护生命的必备能力。这份“托起生命”的沉重感,让我对“安全”二字有了前所未有的敬畏。
  呼吸器的“沉重担当”:当那套正压式呼吸器实实在在地背在身上,面罩紧扣面部,听着自己沉重的呼吸声时,我才真切感受到一线抢险人员在危险环境(如疑似燃气泄漏、有毒气体环境)中工作的不易与勇气。教练强调的检查气密性、压力观察、规范佩戴步骤,绝非繁琐,而是关键时刻维系生命的“氧气脐带”。这让我深刻理解,为什么一线作业的规程如此严格——任何微小的疏忽,都可能让这最后的生命屏障失效。
  三、客服岗位:安全防线的“神经末梢”与“信息枢纽”
  这次竞赛,极大地刷新了我对客服岗位安全责任的认知:
  1. 敏锐的“风险探测器”:用户的一个异常描述(如“有怪味”、“听见异响”、“感觉头晕”),可能隐藏着重大的安全隐患(燃气泄漏、一氧化碳中毒)。我们敏锐的追问、专业的风险判断和快速的应急指引,就是阻止灾难发生的第一道闸门。
  2. 精准的“信息传递者”:将用户反映的安全隐患信息,快速、准确、无遗漏地传递给调度中心和抢修部门,并能在必要时提供初步的避险指导(如指导用户关闭阀门、开窗通风、撤离现场),是客服工作至关重要的安全价值。
  3.内部安全的“守望者”:了解生产安全知识,也能帮助我们在与一线同事沟通协调时,更理解他们的工作风险和规程要求,促进更安全、更高效的协作。同时,自身在办公环境中的用电安全、消防安全等,同样是安全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四、竞赛落幕,守护不止
  竞赛的答题环节终会结束,但这场学习带来的安全警醒与技能提升,将长久地融入我的工作血脉。回到客服岗位,我带着全新的视角:
  接听每一个电话,多一份对潜在安全隐患的警惕;
  处理每一次咨询,多一份基于安全知识的专业底气;
  传递每一条信息,多一份对生命和责任的敬畏之心。
  此次安全知识竞赛不仅是一场知识的比拼,更是一次安全意识的觉醒。它让我明白,安全工作无小事,无论是在工作岗位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要时刻保持警惕,将安全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我将以此次竞赛为新的起点,将安全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成为一名更专业、更敏锐、更负责任的供暖安全“守夜人”。

  (孟红)


策划:孟肖虎 谢先哲 执行:赵飞 张永亮 谷世家 马建中 张涛

Copyright@中能传媒集团数字媒体运营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