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能源中国IOS版

  • 能源中国安卓版

  • 陇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致敬全国劳动模范

全国劳动模范李进平:在民爆“智造”浪潮中逐光前行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4-30 14:51

在民爆“智造”浪潮中逐光前行

——记易普力向红(湖南)机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李进平的火工人生

中国能源新闻网见习记者 王可 记者 白宇

  在湘南的晨曦微露之际,中国能建易普力向红(湖南)机械化工有限责公司(以下简称“易普力向红公司”)四分厂的车间里,李进平早已开启了他忙碌的一天。他伸手轻抚银白色的设备护栏,指尖传来的微凉触感让他心头一暖——这条凝结着他三十年心血的全自动电子雷管生产线,见证着他在民爆行业从“制造”迈向“智造”征程中的每一步奋斗与坚持,正在寂静中蓄势待发。

  守护碧水:与湘江的无声约定

  回溯到1992年11月,初入易普力向红公司的李进平,便被火工品生产中一个棘手的问题所触动。那时,公司一直使用DDNP(二硝基重氮酚)作为雷管起爆药,制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污水,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我要守好这一江碧水!”李进平回忆起当时的场景,眼神中仍透露出坚定。

  从2001年起,四分厂的车间便成了李进平与团队的“实验基地”,车间灯光常明如昼。在实验场地里,他们与科研院所的专家们反复进行推演、试验。在第47次实验失败时,年轻的技术员小王摔了记录本:“李工,这根本是条死胡同!”李进平默不作声地捡起散落的纸张,指着数据曲线某处:“你看这个结晶峰,像不像洞庭湖的波浪?每一次起伏都是我们接近成功的信号。”

  就这样,凭借着这股不服输的韧劲,经过近两年的艰苦攻关,最终突破了结晶控制关键技术瓶颈,公司实现了全系列延期体匹配硝酸肼镍起爆药生产基础雷管,使雷管生产废水的COD指标下降98%,基本达到“零排放”标准。易普力向红公司也成为全国第一家安全使用硝酸肼镍起爆药技术的单位。验收成功那天,李进平难掩激动:“守护一江碧水是我们的使命,300多次实验,每一次都是为了给湘江一个交代。” 

  智造突围:让生产线会“思考”

  “十四五”期间,民爆行业“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升级改造的浪潮席卷而来。此时的李进平,也全身心地投入到公司生产线路的改造工作。在狭窄的生产线底下,常常能看到他的身影,工装后背被汗水湿透,却浑然不觉。徒弟袁伟心疼地劝他休息,他却坚定地回应:“这机器的脾气,我比你们熟。”

  面对自动装管、筛帽、检测、剔除、包装等一系列核心技术难题,李进平和团队没有退缩。仅用8个月的时间,他们就成功“啃”下这些硬骨头。以202基础雷管生产线为例,通过优化工序、改进工装模具,产能得到了惊人的提升。过去,这条生产线需要43人操作,一天产能仅有5万发左右;如今,产能提升至近13万发,直接接触药剂、产品的人员仅剩3人,产量提高超20%,安全水平也大幅提升。

  截至2024年,易普力向红公司在李进平团队的努力下,生产民用产品超10亿余发,产值达6.8亿元。他们实现的60余项“五小”成果,创造价值和降本增效共计8800余万元。这些数字背后,是李进平对“智造”的执着追求,也是他为企业发展贡献的心血。

  薪火相传:打造工匠“孵化器”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2021年,“李进平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成立,为李进平传承技术、培育人才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在这里,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多年积累的关键技术诀窍传授给年轻一代。

  他主动承担起授课、指导和成果转化的工作,带领团队完成了80多个科研项目的试制装配工作,其中包括国家高新工程重点型号项目。在此过程中,他们取得3项创新成果,推动3项成果转化,获得1项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以及7项省部级QC成果。

  经过李进平的悉心教导,20多名生产、科研人员迅速成长。岳阳市“劳动模范”唐泽华、“巴陵工匠”肖利珍等新一代劳模工匠脱颖而出,还有许多人成长为企业管理骨干和技术骨干。他与徒弟袁伟更是被湖南省总工会评为“优秀师徒对子”。

  如今,在公司的智能工厂里,“三必教”准则成为了传承匠心精神的纽带——操作必教安全规范,创新必教失败教训,攻关必教底层逻辑。李进平感慨地说:“我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青年一代快速成长,接过民爆‘智造’的接力棒。”

  窗外,湘江奔涌向前,正如中国智造的浪潮,在新时代的航道上激荡出壮阔回响。而这位老工匠,正以初心为舵、匠心为桨,驶向更辽阔的星辰大海。

责任编辑: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