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能源中国IOS版

  • 能源中国安卓版

  • 陇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国新办“获得电力”发布会

“获得电力”政策解读丨汪振宇:深化改革 塑造优质服务品牌

来源:《中国电力报》 时间:2025-06-16 17:25

深化改革 塑造优质服务品牌

汪振宇

  《意见》以精准的政策设计和鲜明的实践导向,为建设现代化用电营商环境提供了“施工图”和“任务书”。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 全面打造现代化用电营商环境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框架结构可简要概括为“1+5+1”。其中,第一个“1”是总体要求,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5”是五大重点任务,提出了14条深化改革的硬招实招;第二个“1”是保障措施,构建了确保政策落地的坚实支撑体系。

  重塑公共服务新模式。《意见》将“获得电力”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关键切口,以“办电便捷化”为牵引,驱动跨部门协同、数据共享与流程再造。通过深化“三零”“三省”服务、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等举措,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公共服务供给新机制。通过推行全过程数智化服务,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提升服务预见性与精准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打造高质量发展硬支撑。《意见》深刻把握高质量发展对能源基础设施的更高要求,将“供电高质化”和“用电绿色化”置于重要位置。强化配电网科学规划、智能运维与可靠性管理,为高端产业聚集、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转提供不可或缺的电力保障。大力支持绿色电力接入消费、用户节能增效及综合能源服务市场培育,为实现国家“双碳”目标、推动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清晰的实施路径。

  筑牢公平普惠保障网。《意见》旗帜鲜明地将“推进服务普惠化”和“共享发展成果”作为根本落脚点,充分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提升居民供电薄弱区域保障能力、科学规划配电网布局、频繁停电治理,着力破解城乡、区域之间供电服务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切实守护民生用电权益。围绕拓展“三零”服务对象、统一城乡服务标准、信息精准直达终端用户,确保供电服务更加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意见》是对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全面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 持续优化用电营商环境的意见》(发改能源规〔2020〕1479号,以下简称“1479号文”)的创新升级。

  数字赋能,拓展便捷服务新场景。《意见》首次构建“精准+主动+协同”的三维便捷服务体系。在办电精准化方面,将低压办电“零投资”范围从160千瓦及以下小微企业扩大至各类民营经济组织,让“三零”服务精准赋能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在服务前置化方面,推动供电企业依托政务平台动态获取项目用电需求,对国家和省级重大项目开辟办电绿色通道,实现“用户未申请、服务已先行”。在政企协同化方面,加快推进水电气等数据共享,实现“材料一次提交、业务联合办理”,将“一窗受理”拓展为全流程高效协同。

  精益强网,构建高质供电新标准。《意见》首次建立了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量化治理与质量管控体系。在投资精准化方面,提出将配电网投资优先向农村、老旧小区等重点区域倾斜,建立年度投资改造计划报送机制,实现对用电短板的精准补强。在治理标准化方面,设置了“一年内不超过5次”和“连续60天不超过3次”的频繁停电硬约束,填补了1479号文未量化频繁停电标准的空白。在质量契约化方面,鼓励将高电能质量服务内容纳入供用电合同,推动供电质量从基础保障升级为服务承诺。

  绿能引领,开辟低碳转型新赛道。《意见》首创“接入—消费—服务”的全链条绿色用能机制。在接入透明化方面,要求开展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承载力评估信息公开,供电企业有针对性地制定提升措施,促进新能源科学布局与资源优化配置。在消费多元化方面,建立绿电宣传推广的长效机制,引导重点用能单位主动选择和消费绿电,推动绿色消费成为常态。在服务智慧化方面,积极探索应用电力行业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前沿技术,为企业免费开展能效诊断分析,推动供电服务从传统接电向节能降碳延伸。

  共享发展,夯实民生保障新基线。《意见》首创民生用电“硬保障+软服务”双机制。在设施标准化方面,利用“两新”资金等政策支持老旧小区等重点目标内的供配电设施规范化改造,提出对新建小区用电设施“同步验收交付”新要求,有效解决非电网直供电小区用电隐患、供配电设施移交等难题。在保障刚性化方面,明确供电企业承担民生抢修兜底责任,确保居民用电“有问题找得到人”。在网格联动化方面,建立“电力客户经理+政务网格员”的政企协同模式,将供电服务延伸到基层治理体系,打通服务“最后一米”。

  协同共治,创新监管效能新机制。《意见》首次构建了央地联动、闭环管控的创新监管体系。在权责清晰化方面,压实能源(电力)主管部门牵头责任,强化国家能源局各派出机构监管职责,实现事权明晰和责任可溯。在执法体系化方面,明确逐步形成各层级能源(电力)主管部门权责清晰、协同发力的工作体系,实现监管领域和执法队伍全覆盖。在投诉协同化方面,创新建立投诉转办联办机制,加大供电服务投诉处理情况监管力度,实现用户投诉“接得快、转得清、办得实”。

  总而言之,《意见》以精准的政策设计和鲜明的实践导向,为建设现代化用电营商环境提供了“施工图”和“任务书”。其核心之“实”,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法治思维与底线思维贯彻始终。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特别是在民生用电保障、频繁停电治理、电费结算规范等方面,明确划定了不可触碰的“红线”,体现了以法治化手段护航改革、以底线思维兜牢民生福祉的坚定立场。二是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与效果导向有机统一。目标设定聚焦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用电的向往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直指当前办电便捷化、供电可靠性、服务均等化、绿色转型支撑等方面的痛点难点,以人民群众办电用电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为最终检验标准,确保了政策举措靶向发力。三是任务落实与责任落实刚性明确。通过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央地协同监管机制及投诉处理机制,确保各项任务分解到位,形成闭环落实的工作格局。

  (作者系安徽省能源局局长、党组书记)

责任编辑: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