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时间:2024-01-26 15:16
案例实施单位:国网海西供电公司
案例主创人员:刘庆彪 宋英 刘钰 王雅白
案例实施时段:2022年11月至今
一、案例概况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共同推动青海省“四地”建设,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青海海西供电公司结合海西区域电网架构特点,开展厂网共建,唱响绿色交响,构建“从点亮光明到点亮文明”的能源转型之路,致力于“从东方到绿色交响”的发展大格局。
二、思路创新
紧盯“双碳”目标,围绕能源转型升级,聚焦青海“四地”建设,充分发挥电网“桥梁”“纽带”作用,策划好、宣传好、应用好“厂网共建”平台,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从点亮光明到点亮文明”的电网故事,突出电网在清洁能源健康展坚持系统观念、建立平台思维,与海西地区清洁能源企业通过党建共建,以“优势互补、联学共建、活动联办、互助互惠、共促发展”为原则,着力实现厂网双方党建引领作用更凸显、党建与业务工作更融合、党建工作基础更扎实、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更明显、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更突出的共建目标。用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传播着柴达木盆地“风光”无限的壮美电网。
三、实施举措
(一)共建“一个平台”
依托微信平台,建立一个相互学习、互通有无、共同提高,集党建共建、党员互动、技术互助、成果共享的党建联合企业微信群。成立共建办公室,各单位党委书记任主任,党建部门负责同志任成员的组织机构。
(二)建立“三个机制”
1.建立沟通交流机制
全力打通壁垒、建立常态化的新型沟通机制,建立正向反馈的沟通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每季度召开一次沟通会,凝聚合力,献计献策,在理论联学、活动联办、队伍联建、志愿服务联动上下功夫,共同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合力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2.建立资源共享机制
依托各单位企业文化阵地、生产和活动场所,组织安排各单位党员共同开展参观实践、理论学习、业务实操,每季度一次,实现阵地资源有机整合,发挥资源效益共享作用。
3.建立技术共促机制
以党建“三会一课”、党员发展、党员教育等党建基础工作以及电力系统新知识、新理念为中心,以座谈交流、技术论坛等形式为路径,每年组织不少于两次,达到互学经验、互通方法、共提能力的效果,为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软实力。
(三)开展“五联共建”
1.开展理论联学
一是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为重点,通过共过主题党日、共学党建知识、共听优秀党课、共谈初心使命等方式,每年组织不少于两次,在互学互鉴中增强党性修养和理论水平。二是开展技术交流论坛。围绕“两个细则”管理、新能源发电技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等新理念、新方法为主要内容,共同组织技术交流论坛,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充电,助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每年组织不少于两次。三是针对党员发展、党员教育、支部“三会一课”等党务工作中存在的疑惑和薄弱点,以座谈交流的方式,交流彼此工作方法和经验,来共同提高党建工作水平,每年组织不少于两次。
2.开展阵地资源联享
一是企业文化阵地资源共享。以国网海西供电公司“追光聚宝盆 电亮柴达木”综合展厅及海西清洁能源各单位的文化阵地为主要媒介,通过参观彼此的企业文化阵地,互相交流企业文化建设、管理的方式方法,取长补短,共同提升企业精神文化建设,每季度一次。二是生产作业现场相互参观交流。依托清洁能源光伏、风电、光热、储能、水电站及电网变电站生产作业现场,开展相互参观交流,共同提升彼此的技术及管理能力,每季度一次。
3.开展主题活动联办
一是每年至少组织一场友谊运动会。主要包括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足球等项目,提高员工的竞争意识、协作精神和拼搏精神,提升员工的精气神。二是每年至少组织一场交友联谊会。主要针对共建单位单身男女青年,为他们提供相互认识的机会和平台,结交朋友,拓展生活空间。三是组建多种业余文体活动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通过共同兴趣爱好,增强交流互动。
4.开展典型亮点联创
一是开展党建管理经验交流会,每年至少一次,针对思想政治工作、员工成长成才等管理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交流研讨,为打造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和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提供人才支撑。二是联合开展党建课题并共同参与政府项目研究。组建研究小组,确定项目课题,不定期开展项目研究分析会,每年形成至少一项党建课题研究报告,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三是组织开展党建工作亮点分享及挖掘沟通会,每季度一次,相互互通经验、互通方法、互传理念,提高党建亮点工作创建。
5.开展志愿服务联动
一是充分发挥国网海西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作用,组织各相关专业人员,在新能源电站并网前、并网时、并网后的关键节点提供相关技术指导志愿服务活动,原则上每年不少于两次,助力海西新能源经济发展。二是组织开展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三进”活动,每年至少一次,为学生、为社区、为贫困家庭奉献爱心、贡献电力力量,共创海西和谐社会。
三、传播效果
(一)锚定目标 通盘谋划 构建以绿为底色的生态电网
2022年11月16日,青海海西供电公司与中国绿发青海分公司、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责任有限公司格尔木分公司等8家海西地区新能源领域的友头企业“云上签订”“绿色交响 厂网共建”党建联建协议,双方以此为契机,以厂网党建共建促进“双碳”目标落地、促进产业发展、促进共同进步、促进服务社会,绿色电力发展交响曲。“云”签约只是冰山一角,海西供电公司坚持通盘谋划,打通新能源并网发电“最后一公里”,加快推进以绿为底色的生态电网建设。
——环球网、中国能源网、中国科技网、青海日报客户端 2022年11月21日
(二)为绿充“植” 共治共建“沙-戈-荒” 提高绿色电力供给能力
2023年4月6日,青海海西供电公司携手黄河水电、鱼虾 能、大唐华能、龙源、中广核、三峡、北控等10多家新能源企业单位,在格尔木西托拉海植下300多株三角榆、山杏、柽柳,50多名党员、团员青年用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共治共建沙漠、戈壁、荒滩,传递绿色正能量。
——环球网、能源网、中能传媒视角2023年4月7日
(三)能源技术论坛 直通“绿色生态效益”
由于风光等新能源具有随机性和波动性的特点,必须坚持源网荷协同发展,组成电网稳固的“铁三角”。三峡风电场、大唐国际格尔木分电厂、新鲁多能互补光伏电站等50多家、100多名新能源产业业务代表齐聚海西,围绕“新能源并网厂站接入及并网后的运维管理”等内容展开交流,并针对如何提高新能源并网电站在新投及运维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建言献策,进一步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
——中国科技网、央广网、青海观察 2023年4月28日
(四)保障能源安全 推动“双碳目标”“厂网共建”合奏“绿色交响”
“厂网共建以来,供电公司深入我们光热电站生产一线,帮助我们并网发电,定期为我们肝癌我安全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国绿发集团青海新能源公司光热电站站长化宜森说。据悉,每年从绿发光热电站发出的绿电约有12.63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40.15万吨,在提供清洁能源、保护生态的同时,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应。立足柴达木盆地资源禀赋,海西供电公司在加快电网高质量发展,提供清洁能源外送规模上快马扬鞭。
——人民网+ 不球网 2023年7月14日
(五)融入青海“四地”建设,布局绿色低碳新赛道
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掀起造林绿化执法,绘出美丽中国的更新画卷”的要求,主动融入青海“四地”建设,充分发挥电网“桥梁”和“纽带”作用,联合驻地新能源企业为大美青海添美添绿。为构建“绿色低碳、多能互补、智能互联”的现代综合智慧能源体系打下“绿底”,深了化厂网共建的扎实底蕴。
—中能传媒电网视角 2023年4月10日
四、成果总结
截至2023年6月30日,青海海西电网总装机容量为13500.579兆瓦,其中:火电(含余热)自备电厂9座,装机容量为668.5兆瓦;水电站35座,装机容量为225.07兆瓦;光热电站4座,装机容量为160兆瓦;光伏电站177座,装机容量为7505.509兆瓦;风电场81座,装机容量为4941.5兆瓦;储能电站2座,装机容量82兆瓦。
2021年7月21日第24届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上,海西州委、州政府在“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论坛”上,以“科技赋能绿电,引领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为主题,为“厂网共建”契合发展提出了合作共赢的新思路、新规划。有关领域的专家作了《大碳背景下多应用领域电-氢电耦合关键技术及思考》、《技术创新、降本增效与光热新未来》演讲,为“绿色交响 厂网共建”奠定了良好的理论支撑。
海西供电公司利用好“绿色交响 厂网共建”平台,厂网双方在技术帮扶、调度运营、管理提升、要素保障、生态效率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互惠互融。
截至目前,已有17家驻地新能源企业与海西供电公司签订了共建协议书,“朋友圈”还在不断扩大,对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能源保障,吸引了中信国安、南玻日升、赣锋锂业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落地柴达木先王经济试验区,有力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