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 地表下的“采光队”

来源: 时间: 2023-01-30 11:15

中国能源新闻网讯  江伟 李莉 范才夫 记者 崔晓利

  腊月二十五,天还没亮,贵州铜仁吉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工程部负责人黄礼群就早早来到矿洞旅游新项目开发现场,只见南方电网贵州铜仁万山供电局员工黄开树和同事们正在老矿洞里匍匐穿梭,尽管寒风刺骨,他们却干得热火朝天。

  “我们的老矿洞工业废墟如今已变身地下新景观。随着游客的增加,我们准备再对几个洞中洞进行开发,做一些以前矿工坐的小火车,供游客体验以前矿工井下的工作场景。只要供电增容顺利,我们就能吸引更多游客。”望着紧锣密鼓赶工期的供电员工,黄礼群喜不自禁。

  十多年来,万山区依托矿区工业遗产,将一个过去单纯的矿产资源原材料产地升级为我国首个山地工业文明主题旅游小镇,小镇独特的矿洞遗存开发是万山区绿色转型的代表路径之一。“我们在矿洞内的娱乐设施、灯光等环节全部需要电来带动,特别是设备更换以后,对电的质量要求就更高了。”黄礼群表示。

  在了解到旅游开发的急切用电需要后,万山供电局工作人员黄开树和他的同事们都在与时间赛跑,赶在春节前让矿洞通电。因为要在矿洞内安装1台大容量变压器和4000米电缆,单是准备工作,就需要10多天的时间。

  从清晨开始,黄开树和同事们就一直在往矿洞内运输电缆。按常理来说,电缆可以用机械来牵引,但矿洞里面弯道比较多,容易伤害电缆,他们就用人工方式运输。20多根、1500千克左右的电缆,黄开树和同事们一直忙到13时30分才简单吃了盒饭,接着开始当日最困难的工作——转运变压器。“在如此逼仄的矿洞内,机械设备无法进场,矿洞内原有的滑行车运不了变压器,这是一个有难度的技术活。”黄开树表示。

  在漆黑的矿洞活动,低浓度氧气空间增加了他们工作的难度,想要进到最深处,还得慢慢摸索前行。“由于地下氧气浓度较低,加上体力损耗过大,大家只能戴上氧气罐。”黄开树说道。按照这种进度,他们要工作到晚上才能出矿洞。

  20多根电缆、1台变压器、20个开关箱……夜幕降临,供电员工完成了工作。经过奋战,这支地表下的“采光队”接通了电源。矿区的探照灯璀璨夺目,将照亮矿区绿色转型的未来。

南方电网贵州铜仁万山供电局员工正采用肩挑背扛的方式向矿洞内运输变压器 范才夫摄

南方电网贵州铜仁万山供电局员工正在黑暗、狭窄的矿洞内准备安装变压器 范才夫摄

南方电网贵州铜仁万山供电局员工正在用吊车运送变压器 范才夫摄

责任编辑:周小博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


策划:彭源长 李欣智    执行:周小博    设计:张方方 吴苏灵

Copyright@中能传媒集团融媒体编辑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