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张明:在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中实现互利共赢
来源: 时间: 2023-05-29 17:47
在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中实现互利共赢
——访中国广核能源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明
本报记者 白宇
能源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领域,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能源企业积极加快“走出去”进程,国际合作不断加码,取得了累累硕果。其中,中国广核集团作为我国最大的核电企业,也在国际能源合作领域迈出了坚实步伐。
2017年11月21日,中广核旗下的中国广核能源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广核能源国际”)正式成立,成为中广核境外非核清洁能源开发、投融资和资产管理的全球唯一平台。近年来,中广核能源国际在国际合作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未来又有和规划部署?就上述问题,中能传媒记者于第三届“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论坛期间专访了能源国际副总裁张明。
中能传媒:中广核能源国际深耕境外清洁能源市场多年,目前在国际能源合作领域取得了哪些成果?
张明:中广核能源国际是中广核的全资子公司,在国家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共建“一带一路”等大背景下,中广核能源国际紧跟国家对外开放的步伐,持续深化区域能源合作,目前业务足迹遍布亚、欧、南美、非洲四大洲,业态覆盖气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多领域。近5年来,我们为马来西亚、孟加拉、法国、爱尔兰、巴西、韩国和纳米比亚等15个国家提供了超过2500亿千瓦时的清洁电力,清洁能源环保效益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2亿吨,相当于种植54.4万公顷森林,为共建绿色“一带一路”贡献了中广核力量。
目前,公司已形成“一横两纵”全球发展布局,其中“一横”即以马来西亚为立足点,“横”向孟加拉、埃及、巴基斯坦、阿联酋沿线国家延伸;“两纵”分别是以法国和巴西为立足点,“纵”向欧洲、非洲、南北美洲逐步拓展,形成“纵”向清洁能源发展带。此外,我们在老挝、沙特、菲律宾和南非等国家,也正在推进多个绿地项目的开发,签署了一批清洁能源项目合作协议。
中能传媒:据了解,中广核能源国际境外装机规模已超过1000万千瓦,为国际能源低碳转型和构建更加普惠包容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中广核能源国际在国际业务方面有哪些优势,未来有何发展规划?
张明:经过多年国际化业务发展,我们积累了多项核心能力。首先是电力运维管理和工程建设能力,我们传承中广核在国内核电及新能源领域40余年的运营、建设优秀经验,同时积累了丰富的国际化项目自主建设及运维经验,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全球安健环管理体系,发挥我们的优势为当地提供清洁能源解决方案。
其次,我们拥有国内外产业链整合能力,我们积极打造国际“产业联盟”,构建清洁能源“朋友圈”,依托建设国际能源合作精品工程,积极探索将国内的先进技术和优势带到各个国家,同时坚持国际化和本地化相结合,携手当地产业链企业共同成长,带动了当地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
在提供清洁能源电力的同时,我们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主动融入项目所在国,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通过国际能源合作,我们为当地提供了超过3000个就业岗位;此外,我们长期支持项目所在国的文化、教育、医疗、体育等事业发展,比如在东南亚,连续17年设立“埃德拉助学计划”,“点亮”东南亚2.8万名学生上学路,累计援助超过2400户贫困家庭;在马来西亚、巴西等各个项目所在国,我们通过援助妇女就业、爱心助农、援助残疾人球队等方式,与当地人民守望相助,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添砖加瓦。
面向未来,中广核能源国际将不忘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初心,与东道主政府一道,携手国内外合作伙伴,持续推动国际绿色能源合作。我们将聚焦东南亚、南亚、南美和非洲等重点区域市场,拓展中东和欧洲等区域市场,在发展气电、风太、生物质能等现有业态的同时,拓展储能、氢能、抽水蓄能、智慧综合能源等新业态,共同打造海外精品工程,争取做到投资一个项目,带动一方经济,走出一条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的道路。
中能传媒:在目前国际能源合作的大背景下,您有何思考或建议?
张明:为了更好地融入到普惠、包容的全球能源合作中,推动国际能源高水平合作持续走深走实,我想结合我们的探索和思考提3点倡议:
首先是强化规划引领。我们呼吁各国从国家层面制定能源发展规划,让投资者看得清楚未来,坚定深耕国际能源市场的信心。
其次是倡导公平平等。以“公平和平等”为原则,打破跨国能源合作政策或制度壁垒,创造更平等、开放、包容的全球能源合作环境。
第三方面是深化互联互通。推动建立跨国电力互联互通机制,配套建立有关融资、税收和交易模式等特殊政策,特别是鼓励与周边国家电力互联互通,在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中实现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