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丨安徽电力:为绿色江淮绘出新画卷

来源: 《中国电力报》 ​ 时间: 2022-10-16 23:15

为绿色江淮绘出新画卷

——安徽电力全方位推动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祝捷 叶祖丽 赵晓宇

  初秋时节,天高云淡,江淮大地,景美如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深入安徽考察,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安徽“坚持改革开放,坚持高质量发展,在加快建设美好安徽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为安徽发展擘画了蓝图、指引了航向。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奋力突破发展瓶颈,深入落实“一体四翼”发展布局,大力实施“一体三化”现代能源服务,全面助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打造长三角特高压电力枢纽

  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8月23日,安徽省宣城市最高气温超过37摄氏度,在距离市区不到1小时车程的±1100千伏古泉换流站内,该站副站长朱涛和同事应用多种在线监测装置实时掌握站内设备运行状态。当天,古泉换流站输送电量超2亿千瓦时。 

  一头连接西部能源资源基地,一头连接长三角负荷中心,±1100千伏昌吉—古泉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将来自3000千米外的电源源不断地送达华东地区。该工程自2019年9月26日投运以来,累计输送电量超过1500亿千瓦时,实现“电从远方来、点亮长三角”。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安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到2021年,安徽年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1.72万亿元增长至4.3万亿元,实现由全国“总量居中、人均靠后”向“总量靠前、人均居中”的跨越。 

  电网作为重要基础设施,为安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2021年,安徽全社会用电量2715亿千瓦时,最大负荷4950万千瓦,电源装机容量8466万千瓦,分别是2012年的1.99倍、2.06倍、2.4倍。”安徽电力发展策划部规划一处副处长王加庆介绍。 

  安徽承东启西、地接南北,区位优势明显,是长三角电力交换及资源配置的关键节点。近年来,安徽打造长三角特高压电力枢纽。2013年,1000千伏淮南—浙北—上海特高压交流工程投运。2016年,1000千伏淮南—南京—上海特高压交流工程建成投运。2019年,±1100千伏昌吉—古泉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运。随着3项特高压工程陆续落地,安徽电网建成了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形成“送受并举、南北互济”电网形态。 

  目前,华东地区13回直流输电线路中有11回过境安徽。安徽电网成为长三角地区接纳外来电力的“桥头堡”。2021年,安徽与华东地区其他省份的省间电力交换能力达到1800万千瓦,是2012年的2.1倍。

  10年间,安徽500千伏电网也在加速由外送型、通道型向网格型、枢纽型转变,形成“四纵三横”网架结构,实现全省16个地市500千伏变电站全覆盖。220千伏电网则逐步分区运行,功能定位从输电网向地区主干网转变,实现了全省县域220千伏变电站全覆盖;110千伏、35千伏电网形成以链式和双辐射为主的网架结构,供电能力大幅提升。

  电网绿色发展的成效也愈发显著。安徽电力全力服务新能源发展,加快新能源重点区域电网建设,组织开展绿色电力(试点)交易,推广“新能源+储能”模式,实现新能源电力全额消纳。截至2021年底,安徽电网新能源装机规模达2218万千瓦,是2012年的75倍。

  依托丰富的抽水蓄能资源,安徽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加快推进,打造千万千瓦级绿色储能基地。响水涧、琅琊山、响洪甸、绩溪4座抽水蓄能电站已投运,总装机容量348万千瓦。“十四五”时期,金寨、桐城抽水蓄能电站将建成,总装机容量达248万千瓦。

  安徽电力加快推进电网智能化转型步伐,支持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助力“两淮”等风光基地集中式开发建设,促进源网荷储协同联动,进一步提升电网调节能力和供电保障能力,推动安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

  持续优化用电营商环境

  为制造业发展添动能

  走进位于肥东县店埠镇的达闼机器人(合肥)有限公司,一楼展示大厅陈列着云端智能服务机器人、云端安保机器人等近10款产品。2021年7月,达闼智能机器人项目投产,当年实现销售收入16.5亿元。该公司总经理梁清说:“政府部门对企业发展给予大力支持,供电公司的服务保障也很到位。”

  达闼机器人公司所在的肥东机器人产业小镇于2017年开始建设,目前已完成签约项目12个。“国网肥东县供电公司开辟了用电绿色通道。园区内的企业遇到用电问题,可以随时联系客户经理帮忙解决。”店埠镇企业服务办公室主任徐午梅说。

  肥东机器人产业小镇是安徽新兴产业特色小镇之一。近年来,安徽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省”向“新兴产业聚集地”的转变。2012年到2021年,安徽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9%,位居全国第3位。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9.8%,产值占比由2012年的18.1%提高到2021年的41%。

  从2019年所有低压业务办理实现让客户“一次都不跑”,到2020年上线全渠道服务平台,再到2021年推广“互联网+”营销服务、居民客户“刷脸办电”、企业客户“一证办电”……安徽电力推出一系列硬招实招,持续优化用电营商环境。

  宁让电等发展,不让发展等电。安徽电力对接安徽省数据资源局、安徽省发展改革委,打通供电企业办电系统与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在线获取重点项目立项审批信息,提前开展前期服务,加快客户办电速度。该公司市场营销部营业处处长卢仁杰说:“现在是我们主动去找客户,主动上门服务,了解企业的用电需求,提前做好外部供电工程建设。”

  今年,安徽电力开展“电力进万企、服务解难题”行动,目前已协调解决企业用电问题607件;提级管控重点项目217个,动态更新项目进展,全周期跟踪督办,确保各类项目早用电、用好电。

  3月,安徽省出台进一步做好电力接入工程“零投资”政策。安徽电力加强政企合作,在全省推广“一网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办电模式,通过政企信息贯通,确保审批时间不超过5个工作日。

  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企业到安徽投资兴业。上半年,安徽电力受理13.5万户工商业企业用电报装业务,业扩报装净增容量达到1458.34万千伏安,同比增长22.79%。

  电力保障可靠有力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安徽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也是5个粮食净调出省之一,常年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居全国前列,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

  8月25日,五河县头铺镇八岔村,种粮大户马传召合上动力电开关,机井里的潜水泵随即启动。不多时,清澈的井水汩汩流入稻田。马传召家的机井在2017年通了动力电。那一年,安徽电力完成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两年攻坚战”任务。安徽8.2万眼机井全部通上动力电,1685个自然村动力电不足的问题得到解决。可靠电力保障为安徽扛牢粮食安全责任,确保农业稳产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2020年4月,随着萧县、望江等9个县(区)退出贫困县序列,安徽31个贫困县(区)全部脱贫摘帽。作为安徽省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2016年至2020年,安徽电力在全省3000个贫困村完成13253项配网改造工程,贫困地区户均容量由1.28千伏安提升至2.65千伏安。

  来到郎溪县凌笪乡下吴村的人,都会被村里粉墙黛瓦、农房错落、绿植掩映的景色打动。从10年前村集体年经济收入不足5000元的贫困村,到如今成为安徽省乡村振兴示范村,下吴村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10年间,下吴村的公用、专用变压器数量从10台增加到26台,容量由1105千伏安增加到5500千伏安。村里的茶产业带头人吴定义说:“3000多亩茶树喷淋灌溉要用电,茶季制茶离不开电,茶旅融合、民宿运营更需要可靠电。这些年,我们越做越好,电的功劳可不小。”

  安徽电力聚焦服务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农村地区产业发展,近5年来先后完成5700余项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建成8个美丽乡村电网“样板”、256个电气化村。

  今年暑期,位于霍山县太阳乡金竹坪村的白马尖森林旅舍生意火爆。“今年天热,上山避暑的人多。大电网供电有保障,我们的生意特别旺。”旅舍老板包美琴说。

  太阳乡是安徽原水电供区的39个乡镇之一。2020年1月,安徽电力配合省政府全面接收小水电自供区电网,按照“先解决短板问题,再完善结构和装备水平,3年达平均水平”的目标实施改造升级。截至今年8月,该公司在原水电供区实施1000余项电网建设工程,将原水电供区户均配变容量由0.92千伏安提升至2.83千伏安,这些地方的电网供电能力、供电质量已接近全省平均水平。

  从皖北平原到皖南山区,从千顷良田到万亩茶园,可靠的电力保障让安徽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潮涌江淮,奋楫争先。今日安徽,坚强电网不断增添发展动能,“一体化”合力越来越强,“高质量”成色越来越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路上,安徽电力提升凝聚力、增强向心力,攻坚突破、奋发有为,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责任编辑:高慧君


策划:彭源长 李欣智    执行:张栋钧 高慧君 于彤彤    设计:张方方 吴苏灵

Copyright@中能传媒集团融媒体编辑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