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彰显石化担当
来源:中国电力报 时间:2020-12-04 13:58
中国石化抗疫群像扫描
记者 曲艺
11月17日,中国石化“传承石油精神 誓夺双战双胜”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京举行,7名报告团成员代表中国石化抗击疫情和攻坚创效先进集体、个人作报告。真挚生动的讲述、感人肺腑的事迹,这些片段无论何时回望,都因其所弘扬的石油精神、所秉承的石化传统而闪闪发光。
为国争气“油”我
11月4日,央视《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新闻30分》栏目相继报道:涪陵页岩气田日产气量突破2000万立方米大关。数字背后,是全体江汉石油人逆行攻坚、为国争气的责任与担当。
1月23日,武汉封城。随后,湖北多地封城。油田矿区小区、道路全面封闭。“正值春节假期,涪陵气田在岗员工不到三分之一,眼看生产难以为继。怎么办?与疫情抢时间、抢速度,吹响复工‘集结号’。”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副总地质师兼涪陵页岩气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刘尧文说。
于是,无数江汉石油人加入逆行大军。
生产调度员张培盈正在河北老家,村里已经封路,不让进出。他找到村主任软磨硬泡,村主任撂下“狠话”:“出村可以,不许再回来,你可想好啦!”初四凌晨,母亲为他包了最爱吃的饺子,他把脸深深埋进碗里,不敢看母亲,哽咽着说:“妈,我回单位了。”母亲从墙上取下哥哥在煤矿工作用的防尘面罩,“口罩买不到,把这个戴上吧。”张培盈低头转身出门,母亲又追出来,把一个一米多长的塑料袋从头上罩到他身上,叮嘱他,“路上可千万别取下来。”这一路1700多千米,顶着无数异样的目光,身披这么一件抗疫“神器”,张培盈回到了气田。
吴琼把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儿子留在天津,只身启程返岗;赵小朝和未婚妻韩羽贤推迟见父母的时间,相约复工现场见;吉利怀有6个多月的身孕,登上返程动车……从正月初四到初七,短短4天,工区339名省外员工安全到岗。
“我不知道这4天里,他们怎样告别父母、妻儿,踏上返岗征程;但我知道,他们都怀着一个共同的信念——早一分钟返岗,早一分钟复产。我们并非生而英勇,我们只是选择了无畏。”刘尧文感慨道。
数月之后,远在海外的西非几内亚湾,身披红衣“战甲”的中国石化胜利石油工程公司海洋钻井公司新胜利一号平台党支部书记、经理李恩朋,用三次请战表达坚守抗疫一线的决心。
“今年5月,国内疫情根本好转,全国两会召开,集团公司‘百日攻坚创效’行动如火如荼,正当我们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疫情却在尼日利亚暴发。”李恩朋说,6月1日19时,平台倒休员工回到项目基地哈克特,测量体温时发现2人异常,其中1人抗体检测阳性。
疫情就是命令。I级响应迅速启动,一场疫情阻击战在西非海域打响。
让李恩朋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上平台前人员全部安排了2周的隔离,怎么还会出现感染?更严峻的是,井上正在钻进,高压油气层已经打开,根本没法停工。“说不害怕,那是假话。想想家中父母、妻子和孩子……我要是感染了,他们可怎么办?”李恩朋一夜未眠,但脑子里一个念头越来越清晰:“不能慌,更不能乱。这里远离祖国,我就是主心骨,一定得顶住!”
“平台就是我的阵地,无论怎样,我都要留到最后!”“大家放心,我会留下!”“这里有国家几亿元的资产、有我的员工,我是党员、是党支部书记,我得留下来!”李恩朋的先后三次请战,决绝而笃定。
在李恩朋及平台员工的共同努力下,7月13日,I级响应解除。早日复工又成为当务之急。
然而此时,中方员工因疫情不能正常倒休,平台缺员成了常态。“办法总比困难多,党员干部顶起来!”于是,电气师兼起了报务员,水手长干起了固井工,工长顶替了泥浆师……
“8月9日,当轰鸣的钻机打破数日的沉寂,新胜利一号钻井平台正式复工!我们终于走出阴霾,迎来了胜利曙光。”李恩朋难掩激动之情。
“在壳牌尼日利亚所有项目中,我们坚守平台、率先复工,感动了壳牌区域负责人史蒂夫·摩迪,他同意将新井组3口井也交给我们施工,平台因此顺利拿下了一年的续签合同。”李恩朋话语中透着为国争气的自豪。
“43天解除I级响应,70天实现复工复产,这背后是石油精神、石化传统的传承,更是伟大抗疫精神的弘扬。”李恩朋告诉记者,身在海外、身处抗疫第一线、身穿“中国石化红”,让他们无比骄傲。
护民安康“油”我
这是一则有关口罩的爱情故事。疫情之下,口罩即为民之盾牌。口罩最核心的材料——熔喷布更为关键。
今年3月29日,经过35天的连续奋战,仪征化纤首条熔喷布生产线一次开车成功。一张女工高高举起熔喷布的照片也随之火遍大江南北。
“照片上是我们第一卷优质熔喷布。那一刻,我的双手是颤抖的,我的眼中涌出了喜悦的泪水。那一刻,我举起的不仅是优质熔喷布,更是中国石化‘让人民买得到口罩,买得起口罩’的郑重承诺和战胜疫情的信心与希望。”仪征化纤短纤部熔喷装置助理工程师刘叶告诉记者。
“当时,600多名建设者24小时轮番作业,白天马达轰鸣、夜晚焊花四溅,现场面貌一天一个样。”回想仪征化纤熔喷布项目建设场景,刘叶仍历历在目,“没有外部专家指导开车,公司就调集各方力量,全力保驾护航,项目经理詹领变压力为动力,带领团队攻克开车工艺等难题,人瘦了十多斤;主任技师顾连岗为了调试,48小时吃住在现场;开车前夕,项目现场总指挥陈建军靠前指挥,通宵未眠……”
然而,除了是奋力奔涌的“后浪”,刘叶还是一位准新娘。她的另一半——仪征化纤短纤部二装置助理工程师戴理想当时也奋战在生产一线。
“我和刘叶2018年同时加入仪征化纤,是仪征化纤这片热土让我们相识相知和相爱。”戴理想说,“首条熔喷布生产线成功投产后,差不多每2天就有一条新生产线投产。每一次投产都让我们增加了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力量,但这个时候我和刘叶见面的时间就更少了。看到忙碌的刘叶整个人都瘦了一圈,我真不忍心再跟她提拍婚纱照的事。”
“4月上旬,我妈来电话说赶紧请假,早点回家准备婚礼。听说我们要推迟婚期,我爸更是着急,‘日子选好了,酒店订好了,家里亲戚都通知了,你们自己要考虑清楚’。”戴理想告诉记者,那时正是项目建设的关键时期,领导、同事都坚守在岗位,项目现场争分夺秒、沸腾火热,要知道多产一卷熔喷布,就能多产7000多只口罩。
就这样,刘叶和戴理想的婚期从5月2日推到了10月6日。“‘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们的故事只是百万石化员工的缩影。40多年前,仪征化纤为解决国人穿衣难,‘负债建厂,艰苦创业’。40多年后,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仪征化纤挺身而出、跨界驰援。这是石油精神和石化传统在新时代的生动体现,更是‘国家队’的使命担当。”刘叶表示。
同样誓为口罩而战的,还有“沈先生”。
“我有熔喷布,谁有口罩机?”2月6日16时,中国石化的一则帖子,迅速引爆全网。仅仅15分钟,联系人“沈先生”的手机就被“打爆”了。帖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阅读量超过1000万次,被称为疫情期间的“英雄帖”。沈先生真名沈中祥,是中国石化物资装备部(国际事业公司)易派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沈中祥说,英雄帖发出后,各地企业纷纷响应,当晚就落实了10台口罩机货源。国事华南公司总经理杨力带领催交团队驻厂监造,在最短时间内,将口罩机从广州空运至北京协作工厂。物资装备部(国际事业公司)抽调骨干,会同燕山石化、北京石油,组成百人攻坚队,改造车间、调试设备,24小时连轴转。协作厂厂房是临时改造的,现场连个凳子都没有。困了,车里打个盹;饿了,泡面撑一撑。
令沈中祥记忆犹新的是,就在现场紧锣密鼓的时候,3月1日凌晨,1名同志突然高烧39度。“是不是感染病毒了?现场总指挥高文辉沉着冷静,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程序,带班班长金磊冒着被感染的风险陪同病人前往医院,好在是虚惊一场,只是普通肠炎。”沈中祥说,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候,这支攻坚队整整奋斗了100天。
随着疫情蔓延,熔喷布市场告急。“我们双管齐下,一方面外采资源,在境外疫情尚未出现之时,紧盯市场,全球寻源;另一方面助力自产,统筹资源,优化配置。共向21个省市平价供应熔喷布,增产口罩近20亿只。”沈中祥总结称。
攻坚创效“油”我
“随着疫情的不断升级,物资紧张、交通管制,我们的油站面临着巨大的保供压力。”浙江石油分公司副总经理吴庆高回忆称,“面对困难,我们一手抓防控,一手抓经营,并承诺‘油品不断供、商品不涨价,服务不打烊’。”
于是,我们看到这样一群浙江石油人:温州瑞安陶山服务区加油站因先后有5位员工被居家隔离,站长戴伟植干脆自己住站,一住就是16天;城乡公交停运,宁波宁海长街加油站站长吕燕萍义务当起“专车司机”,每天凌晨5时出门接送员工上下班;杭州桐庐片区经理孙涛主动担任临时采购员,每天驱车往返100多千米为油站配送生活物资和防疫用品……
吴庆高表示,疫情期间,全省100多支党员突击队下站帮扶,顶班加油、运送防疫物资,哪里需要就去哪里。“正是他们的默默坚守和辛勤付出,全省2088座加油站疫情期间无一停业,保障了供应,支援了抗疫和复工复产。”
据吴庆高介绍,为解决客户买菜难问题,浙江石油与盒马鲜生推出了加油站“自提生鲜包”;为解决过路司机吃饭难问题,浙江石油在全省100家易捷便利店,推出价廉物美的“加油饱”快餐。
此外,为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浙江石油还推出了“我有易捷店,谁有滞销品”爱心义卖活动。不到一个月时间,线上线下共帮扶企业17家,销售柚子3000箱、香薯6000箱、绿植8000盆、鲜花3万支、柑橘4万多箱……
值得一提的是,10月10日中石化易享节期间,浙江石油在全省掀起了一场全员非油销售大战。员工利用微信圈、社群,不间断向全省1800万粉丝、2000多个油站社群推送活动信息,导购、仓储、物流、后台积极配合,通力合作,创下3天3.3亿元的非油销售奇迹。 “逆势而上”的故事,也在有着65年历史的老企业——茂名石化身上上演。
“面对严峻的形势,我们迅速发出‘越是非常时期,越要创超常效益’的动员令,团结带领全体干部员工,超常发挥智慧,超常创新实干,以安稳生产保效益,用顶格优化抠效益。”茂名石化公司执行董事、分公司代表、党委书记尹兆林强调。
尹兆林说,思想松懈是最严重的隐患,纪律松弛是最严重的违章,隐患不除是最严重的失职。“我们把生产区域细化为一个个网格,每个网格责任到人,一寸一寸滚动排查,三级确认,专题分析,治理销项。我们践行‘1+1=0’理念,即‘良好责任心+过硬技能=零差错’,干部员工大练基本功,保安稳运行的责任心和技能大幅提升。炼油运行平稳率保持系统第一,化工运行平稳率创历史最好水平。”
“我们是老企业,再加上市场变化频繁,要想创超常效益,只有通过精益管理、顶格优化才可能‘后天弥补’。优化不到位,就是没尽责。”据尹兆林介绍,茂名石化坚持全程优化、滚动优化、邻壁优化、每日优化,坚决与市场变化赛跑,不错过一次开源机会,不放过任何节流空间,全力封堵效益流失点,唤醒效益沉睡点,开发效益增长点。
成立专项工作组,7位骨干24小时紧盯市场,每日召开原油优化专题会;从大年初二到10月底的280天里,共编制生产调整方案137份,下达重要生产调整指令450多项;为节约蒸汽、水电等费用,逐台机泵、逐条管线进行梳理,寻找创效点,实施项目1300多项……一步步“虎口夺食”、深挖细抠、积少成多,茂名石化把不可能变成了现实。
责任编辑:张媛媛